鄭紅蕊
摘 要:生本教育理論指出,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學習還給學生。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育領域與經(jīng)濟領域一樣,自由就是生產(chǎn)力。因此,班主任要想把一個班級管理好,還得依靠學生自己,要把班級管理權還給學生:班干部做到民主選拔,學習小組在均衡基礎上自由結合,小組自定評價制度與獎懲辦法,以及其他日常管理辦法等。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0-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106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郭思樂教授從1999年開始就在廣州等地的部分學校做生本實驗,經(jīng)過12年的發(fā)展, 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國各地百余所實驗學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班干部做到真正民主選拔
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對教學和班級管理一直是很盡職盡責的,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可謂是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可是每天班里還是有解決不完的事情。接觸生本教育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勤勞付出”實際上是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應有的權利。很多班主任有這樣的體會:什么事都想想在學生前頭,做在學生前頭,無微不至,面面俱到,好讓學生們“無憂無慮地學習”,卻往往得不到學生的理解與認同。對此,需要把班級管理還給學生,以此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縮小師生之間的隔閡,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原來有很多班主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斷地警告學生你不能怎樣,你應該怎樣怎樣,而學生卻一再犯同樣的錯誤。大禹治水靠的不是“堵”,而是“導”,生本課堂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激揚學生生命價值,班級管理是一樣的道理。首先,班主任教師應民主選舉班干部,雖然有多數(shù)班主任已經(jīng)開始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來選拔班干部,可一些教師采取的民主還不夠徹底,很多時候不敢放手讓學生真正去做出選擇。實際上,當一名班主任打算把這個重選班干部的任務徹底交給學生時,就要下定決心,懇切希望同學們認真對待,本著對班級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選拔出最合適的人選。某小學班主任就讓學生民主選舉班委會,被選上的同學覺得這是極其光榮的一件事情,為了展示自己是真正的實力派,也為了下一次不至于被同學們尷尬地選下去,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同時該班主任教師把工作“全權托付”于他們,很快他們就開會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班規(guī)制度與當前班級主要問題的解決措施,雖然學生自我管理工作才剛起步,卻讓教師看到了學生的能力,也體會到了“把班級管理權還給學生”的積極作用。
二、學習小組在均衡基礎上自由結合
教師可以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成立小組時應注意保證各個小組實力相當,使每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shù)均衡,而且,要將每組八名同學分為兩人一組,以此結成四對學習搭檔;分好后,各組把分配情況寫下交給教師。此外,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點,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發(fā)揚自身的天賦與優(yōu)勢。小學生的各方面發(fā)育還不成熟,可塑性極強,班主任要抓住這一特點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要以自身為主導,以一切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為主線,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發(fā)展管理模式。最后,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小學生極易受到外界影響,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班主任可以利用這一特征來推動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班主任,其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學生初期樂于效仿的對象之一。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專業(yè)和道德品質素養(yǎng)來感染學生,指導學生做好小組管理工作。
三、小組自定評價制度與獎懲辦法
生本教育所關注和弘揚的教育理念是:人具有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當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激揚生命自身去發(fā)展自己;人具有發(fā)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訣。為了使自己的小組更加優(yōu)秀,教師可以動員各個小組長協(xié)同組員制定組規(guī),為小組命名,如“挑戰(zhàn)組”“勤學組”“樂學組”等等,設計好本組的座右銘與口號,自定評價制度和獎懲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提升組間凝聚力,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才能。教師可以為表現(xiàn)良好和有進步的學生頒發(fā)適宜的獎品,從而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四、其他日常管理辦法
日常管理主要是學習、衛(wèi)生、紀律三大塊,班委會越干越有經(jīng)驗,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監(jiān)督力度大,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生本教育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師本教育的弊病,回歸了教育的本體:“教育這件事是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是教育教學的終端,因而教育的本體應該是學生發(fā)展。”學習知識是這樣,班級管理也應該如此,歸根到底,班級是學生的班集體,是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把它交給學生自己管理是理所應當?shù)?,但教師絕對不是多余的,也不是真的無事可做,只是從臺前的主角,變身為幕后的指導者,看似對班主任的要求降低了,實則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班主任教師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真正舍得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感到他們才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最高領導者。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說:“兒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學生,哪怕是數(shù)學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還拖著鼻涕,哪怕是字寫得歪歪扭扭,他們都將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兒童不可限量。”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利用和發(fā)揮學生資源,這才是教育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 張定達.把班級管理還給學生[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4(3).
[2] 曾靜,馬國智.不用揚鞭自奮蹄——把班級管理還給學生[J].考試周刊,2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