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中國高中教育在全國改革的浪潮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教學還是高考,都體現(xiàn)了當代素質教育的特征,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達不到現(xiàn)今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老師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進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迫切的探究欲望。物理作為一門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課堂教學和實驗探究需要緊密結合,在學生學習的同時能感受到探究的快樂和獲得的成就感。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為將來的繼續(xù)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里,我結合我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探究
一、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本節(jié)課的基本內容,歷史背景,更加重要的是了解到書本上面的規(guī)律都是過去的物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得出來的,而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有著天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實驗就是打開學生通向物理科學殿堂大門的一把鑰匙。當然肯定會有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不明白,留下很多疑問,帶著疑問進入課堂無疑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 課堂教學
(一) 課堂引入
老師通過神奇而又和生活結合緊密的演示實驗,或者是根據(jù)教材舉出一些生動、直觀、新奇的現(xiàn)象,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深深地愛上實驗,愛上物理,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所以在《楞次定律》這節(jié)課中引入了跳環(huán)實驗,讓《楞次定律》先以一個簡單而又神奇的魔術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實驗的魔力,進而激發(fā)迫切的求知欲。
(二) 提出目標
為了讓學習更有目的性,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避免陷入盲目的境地,要先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這個電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感應電流方向的相關規(guī)律。
(三) 實驗準備
既然要實驗探究,就要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以及實驗用具有充分的了解。本節(jié)課主要實驗用具有線圈和靈敏電流計,其中線圈的纏繞方式要弄清楚,這里也可以讓學生自制線圈,以便對器材更加了解;靈敏電流計主要作用是弄清楚電流流向和指針偏轉之間的關系。
(四) 實驗探究
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實驗探究的目的,是為了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讓難懂晦澀的文字有據(jù)可循,讓學生感覺到一些條條框框的知識可以自己通過實驗探究驗證。高中物理的有些物理規(guī)律比較抽象,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有些知識點很相近,但又有所區(qū)別,借助實驗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效果。尤其是本節(jié)要講述的楞次定律,很多學生往往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把楞次定律逐字逐句讀一遍之后,可能還是不知所云。通過實驗,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對于加深理解有重要作用。
當然,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獨立實驗探究,很多學生會覺得茫然無措,毫無目標。所以實驗之前,老師的引導就很重要。這里,我就物理情景中的一種情況先行示范,接下來再讓學生自己完成?!独愦味伞返膶嶒炋骄浚还采婕八姆N情景,我先就N極向下靠近這種情況先示范一遍,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剩余的三種情況:N極向下遠離、S極向下靠近以及S極向下遠離就由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學案上面的表格。
(五) 總結規(guī)律
從物理學發(fā)展的歷程可以看出,許多重大的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結論,都是科學家先大膽假設,再構建物理模型,通過實踐驗證,最終發(fā)現(xiàn)之前的假設與實驗事實完全符合的前提下獲得的。完成實驗以后,對于實驗現(xiàn)象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很重要。
分析這個表格,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歸納分析能力,找出不同情況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看看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最終的結果。
(六) 得出結論,學會運用
通過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最后加以歸納總結,這里就得到了最終的結論:楞次定律。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這種方式既受學生歡迎,又能讓學生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克服對物理的恐懼,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恩格斯說:“如果人們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純粹化起來,那么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運用思維的研究停頓下來,而定律也就因此永遠不會出現(xiàn)。”同時又說,“教育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fā)展形式就是假說?!边@種說法確定了思考的重要性,探究的重要性,同樣的探究的思想在物理教學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翟培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活動教學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2]羅賢軍.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6(2):103.
[3]劉麗華.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研究[J].學周刊,2016(27):137-138.
作者簡介:
方秋實,湖北省襄陽市,湖北省黃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