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全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學不再僅僅強調學生成績的高低,而把重點放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目前大部分教師都會采取新型的教學方式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仍有一部分地區(qū)在初中數學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本文根據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思維 策略
初中數學教學處于一個過渡階段,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比較基礎,學起來也十分簡單,但是高中階段的數學難度非常大,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初中數學的作用不言而喻,初中數學教學作為一個過渡性的教學階段,它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建立起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確定一個正確的思路。針對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興趣度不高的問題,教師應當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用一些趣味性的、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效率,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傳統(tǒng)的課堂是以教師講述為主,課前教師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預習,這種方法在其他的學科中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但是在數學教學中并不適用。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讓學生在做相關類型的題目時明確自己的思考方向,有自己清稀的解題思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僅僅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也能根據相應的問題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在證明“三角形全等”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不事先提出問題,而是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主提出問題,然后帶到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或者是由教師來講解,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為了發(fā)現更多有價值問題并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學生會集中更多的注意力、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并反復推敲幾種證明的原理之間的聯系、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各種推論逐一論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以比較高效的形式進行預習,還可以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熟練的將其應用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
二、鼓勵學生組內討論學習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會有一些不適應,因為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比較單一和簡單,在遇到難度較大的初中數學問題時很多學生會覺得非常棘手,不知道解題思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如果教師馬上對學生的疑惑進行答疑,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但是不利于學生自己思維的拓展,此時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組內合作討論,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向別人詢問并得到完美的解答,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和討論,大部分細小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對于那些難度較大的問題,也可以理出一部分思路,而且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會為班級內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班級學習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讓學生通過動手驗證相關結論
數學雖然是主要以計算為主,但是還有一些相關的理論和結論需要學生進行記憶,在此類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像其他文科類性質學科那樣的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相關結論進行記憶,才能把它真正應用到求解題目中去,但是由于很多結論都是抽象的,學生僅僅通過書面的了解是很難完全把握住的,這時就可以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來驗證這些結論,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學生既可以對該結論的推導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對該結論的記憶,不易遺忘,從而更好的應用到相關的題目中去。例如:在結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學習過程中,如果讓學生僅僅通過記憶進行學習,學生會容易記錯,而且可能會出現記憶不牢固的現象,在證明類題目中也很難實際應用到,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這一結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動手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這一結論的操作過程非常簡單,學生可以每人準備一根線,固定三個點圍成一個三角形,分別對三條邊進行測量,然后記錄數據并進行計算,將任意兩邊的差或和與第三邊的長度進行比較,為了驗證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可以多構造幾個三角形,多計算幾組數據,讓任意兩邊都進行求和或者求差,并與第三邊進行比較。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必備的學習方式,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不強等原因,學生很難養(yǎng)成較強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因此而忽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教學方面,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那么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必定能夠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并且發(fā)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減輕壓力。在學期初,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自學,大體了解課本知識,通過課前的自學,學生可以發(fā)現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難度減小,并逐漸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針對班內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自學計劃。通過自學,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降低課堂上新課學習的難度,還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進入高中后可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方式。
五、結語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每一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數學都是互相關聯的,只有在前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打牢基礎,下一階段的學習才會容易很多,初中數學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初中學生自身的特點,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并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起學生解答數學題時思考的方向,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以后的學習才會更加簡單,為以后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軍.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速讀旬刊,2017,(10).
[2]白玫.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7,(07).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