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素紅
[摘要] 目的 分析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并對其預后影響因素進行探究。 方法 選擇該院自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將其作為A組,隨后選取同期入院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22例,將其作為B組,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最后對其臨床效果和預后情況進行總結。結果 經回顧性分析后可知,比對A組和B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組間數據結果經證實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對A組和B組患者的肝外轉移率,組間數據結果經證實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與空腹血糖參數、腫瘤大小和ECOG評分存在相關性,同時與BCLC分期和門脈癌栓有著直接關系。結論 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獨立預后因素為空腹血糖參數,其可以為臨床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 肝動脈化療栓塞;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1(a)-00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combined with diabetes. Methods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the group A, while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and treated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group B, 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inall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esides, the prognosis influence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diabet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arameters, size of tumors and ECOG score, and wer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BCLC staging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Conclusion The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diabetes i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arameter, which can provide powerful basis for clinic.
[Key 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diabetes; Prognosis; Effect
在惡性腫瘤疾病中肝癌較為常見,其中原發(fā)性肝癌的比例約80%[1]。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致使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展。據相關資料顯示,原發(fā)性肝癌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并且糖尿病成為原發(fā)性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學者表明,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其預后和治療效果與糖尿病均有直接關系[2]。鑒于此,此研究選擇該院自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分析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并對其相關預后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抽取的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均為該院自收治,將其作為A組,隨后選取同期入院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22例,將其作為B組。將A組和B組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輸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證實,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空腹血糖A組為(11.4±4.0)mmol/L,B組為(5.4±1.0)mmol/L,參數經證實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所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使用的藥物包括:超液化碘油,使用劑量為20 mL,奧沙利鉑,使用劑量為150 mg/m2,鹽酸表柔比星,使用劑量為45 mg/m2,羥喜樹堿,使用劑量為12 mg/次,5-氟尿嘧啶,使用劑量為550 mg/m2,亞葉酸鈣,使用劑量為250 mg/m2。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依據實際狀況添加明膠海綿,同時依據患者的治療情況和肝功能狀況對下一次的治療予以明確?;颊咄瓿芍委熀?,予以對癥治療,如:止痛、止吐、抗感染,同時對患者的肝腎功能予以保護。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藥物包括:胰島素、二甲雙胍、格列美脲和拜糖平,在此期間,需配合運動和飲食控制。
1.3 指標的判定
對患者實施各項檢查,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和血糖AFP,同時還包括CT和MR等。對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和肝轉移比例進行統(tǒng)計,最后對其預后影響因素進行總結。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研究中的各項數據結果輸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證實,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以(%)為主,組間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現形式以均數±標準差(x±s)為主,組間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組和B組患者的生存時間、肝外轉移比例
比對A組和B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A組為(6.75±5.22)年,B組為(6.46±5.13)年,組間數據結果經證實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對A組和B組患者的肝外轉移率,組間數據結果經證實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2 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回顧性分析后可知,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與空腹血糖參數、腫瘤大小和ECOG評分存在相關性,同時與BCLC分期和門脈癌栓有著直接關系。
3 討論
肝細胞癌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近年來,雖然該疾病的治療取得了諸多進步,但是仍有較差的預后。肝癌的引發(fā)因素與HBV、HCV感染存在相關性,同時與長期飲用不干凈水有著直接關系,但是,仍有少數患者的致病因素無任何公認。據國外學者指出,肝癌的危險因素與2型糖尿病有著直接關系,同時會將肝癌發(fā)生的風險顯著增加。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難以控制,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增加1%,會提升肝癌的發(fā)生幾率,其比例約為25%~45%之間[3]。
肝癌合并糖尿病具有較高的肝硬化發(fā)生率,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會降低肝臟的糖原合成,其儲備功能也會呈現降低趨勢。與此同時,對于重要臟器而言,糖尿病會引發(fā)隱匿性病變,從而增加手術風險,對預后造成直接影響[4]。從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血糖參數來看,A組和B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認為糖尿病與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無較大影響,但是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其高血糖會對原發(fā)性肝癌生存造成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高血糖會對腫瘤細胞的增殖起到促進作用,使細胞周期進程加快的同時將蛋白激酶C激活,從而增加癌細胞DNA的合成。另外,從A組和B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來看,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遠處轉移發(fā)生率來看,A組45.5%明顯高于B組的13.6%,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王滿等[5]學者的研究成果類似。
也有學者表明,對高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可以使肝癌遠處轉移的幾率降低,從而使整體存活率得以改善。因此,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將其胰島素抵抗進行改善至關重要。據有關資料顯示,外源性胰島素會將癌癥的風險和血液循環(huán)胰島素水平顯著增加。與此同時,二甲雙胍與胰島素聯合使用可以使致癌的風險降低,認為與減少脂肪生成酶的表達存在相關性。
綜上所述,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血糖水平控制存在相關性,其中高血糖會將肝癌患者的遠處轉移率進行提升,減少整體生存率。由于此次選取的病例受限,高血糖縮短生存時間的引發(fā)機制不是十分明確,初步認為與介入治療和肝功能受損有著直接關系,還需臨床更多的研究去證實。
[參考文獻]
[1] 胡大成,陳文輝,甄濤,等.諾和靈30R在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介入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4(3):432-433.
[2] 常中飛,段峰,孫紅梅,等.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5,3(1):13-17.
[3] 含笑,呂維富.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遠期療效的薈萃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5):387-391.
[4] 周小琴,沈麗,周小燕,等.原發(fā)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后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72-1873.
[5] 王滿,趙立群,徐峰,等.抗病毒治療對經肝動脈化療栓塞乙肝相關原發(fā)性肝癌的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22):3620-3621.
(收稿日期: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