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五
【摘要】高年級語文教學和作文寫作屬于語言能力提升的不同方面,但在具體教學授課的過程中往往存在指導相對孤立的情況。文本按照多年教學經(jīng)驗即“四步教學法”,使課文講解與作文表達有效銜接,能夠達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高年級語文;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講解課文從字、詞入手,以總結課文中心思想收束。作文指導卻恰恰相反,從確立中心思想入手,以遣責造句收束。課文講解與作文指導相孤立,也是致使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的一個方面。鑒于上述問題,本人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即“四步教學法”。
一、整體入手,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時,就讓學生帶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這個問題。此時學生的體會可能是感性的、粗淺的、零碎的,但只要跟主題有一點兒聯(lián)系的,教師都應當及時地給予肯定。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學生回答“對大榕樹的喜愛”“對小鳥的喜愛”“對鳥的天堂的贊美”。盡管不完整,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
二、找出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在初步明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文章主題之后,再看看作者圍繞主題安排了哪些材料,是怎樣安排的,即: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如《第一場雪》圍繞作者對雪的喜愛和贊美,以時間順序,安排了雪前、雪時、雪后、聯(lián)想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對雪后的壯美景色做了重點描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原來這跟材料與主題的遠近親疏有關系。從而使學生明白,組織材料要有一定順序,哪些內容該寫,哪些內容不該寫,哪些內容應詳寫,哪些內容應略寫,都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們都受到主題的制約。
三、交流精彩片段,積累好詞好句,領悟表達方法
讀完一篇文章總會有一些片段在心目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有的修辭手法新穎別致,如“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上的積雪震落下來”;有的用詞準確,描寫形象生動,如“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有的段落描寫方法豐富多樣,如“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既有整體描寫又有重點描寫,既有靜態(tài)描寫又有動態(tài)描寫。交流這些精彩片段,并在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摘抄、朗誦、背誦達到積累的目的,為以后的應用做準備。這樣做不僅使學生享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美,受到了美的陶冶,更使學生對多種多樣的表達、描寫、修辭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從而自覺地學習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四、回歸整體,深化主題
學生開始體會、感悟到的思想感情往往是粗淺的、不完整的,但隨著對課文理解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也會步步深化,教師應把握恰當?shù)臅r機,使學生對主題有一個較為深入、完整的把握。如《第一場雪》學生開始回答“表現(xiàn)了作者愛雪、贊美雪的情感”,這無疑是正確的,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發(fā)現(xiàn),作者愛雪不僅是因為雪后的景色壯美,更是因為“瑞雪兆豐年”。再適時介紹寫作背景,當時我國連續(xù)幾年遭受災害,棉糧歉收,人民生活極度困難。此時作者發(fā)自內心地對雪的贊美無疑是對祖國、對人民摯愛的流露。從而深化主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以上四步驟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實質上它們又是一個整體,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靈活應用。
以上是我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思路的一點兒探索,其目的就在于使課文講解與作文教學相互結合、滲透、促進,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承學.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思路芻議[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0(4).
[2]王清明.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朗讀[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1).
[3]吳麗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須做好“過渡”教學[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7).
[4]薛楊虹,蘇文軍.談語文教學對學生預習的指導[J].山西教育,2002(9).
[5]李洪.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課堂氛圍[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6(2).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