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涵
摘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還有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要素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音樂教學系統(tǒng)。在這一音樂教學系統(tǒng)中,教學方法居于一個相對突出的地位,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有效的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調(diào)動學生們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其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是我們目前所需要關注的問題。此文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對如何有效的選擇音樂教學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音樂課堂;選擇;教學法;小學音樂教育
在全面推廣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體現(xiàn)出來,通過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育,能夠使得更多的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并且能夠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1]。但是,目前在音樂教學中一些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違背了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其教學的成果也不盡如人意。所以,小學音樂教育應該應用合理的教學法,打破這些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和限制,調(diào)動起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
一、三大音樂教學法的應用
三大音樂教學法包括匈牙利的柯達伊教學法、瑞士的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還有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法在世界各國的音樂教學中都有著廣泛的滲透和應用,自傳入我國以來,其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有較好的音樂課堂氛圍還有豐富的教學手段,一直深受各個小學的教師的喜愛。
(一)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應用
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是通過自身的運動將自己的情緒轉化為音樂,他主張人本身就是樂器,、學習一首樂曲不僅需要訓練小學生的耳朵、嗓音、手指,而是訓練孩子們的儀態(tài)、動作、形體等等,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們學會體會樂曲的激情和感情,然后將其化為具體的動作、節(jié)奏還有聲音,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這種音樂教學法我們可以在進行小學音樂課堂的授課的時候,教授一些節(jié)奏感強的,能夠通過樂曲來表達情緒的樂曲都可以運用。
以接力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的《快樂的啰嗦》為例,這是一首云南的民歌,表現(xiàn)的是彝族人民翻身解放之后的歡欣鼓舞的心情,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一些彝族的民俗文化和舞蹈,通過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
(二)柯達伊教學法
柯達伊教學法的教育理念是將音樂學習變成一種享受,使學習音樂的人們愛上音樂,這種教學法強調(diào)人聲的作用,其對于課程的安排也是比較連貫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之前,對于所教授的內(nèi)容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規(guī)劃,舉例來說,以三年級下冊的《共產(chǎn)兒童團歌》為例,這是一首誕生于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歌曲,富有進行曲的風格,節(jié)奏堅定、旋律昂揚[2]。首先我們來進行曲調(diào)教學,歌曲曲調(diào)短小有力,號角型的音調(diào)的進行曲還有不斷涌現(xiàn)的附點音符使得歌曲的氣勢變得更加的濃厚,變得更加的豪邁,同時也形象的發(fā)映出兒童團員的吹起軍號準備前進,時刻準備著迎接戰(zhàn)斗的決心。
(三)奧爾夫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形式非常豐富的教學法,其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律動、舞蹈、表演、繪畫等等方面。這種教育形式具有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參與性強等優(yōu)勢,并且能夠從本土的文化出發(fā),將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不斷的創(chuàng)新。另外這種教育形式從孩子出發(fā),鍛煉孩子的藝術本能,使得他們懂得節(jié)奏、韻律,了解音樂語言。
以接力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的甘肅民歌《放風箏》為例,引導學生在欣賞這首樂曲的過程中即興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首先可以采用猜謎語導入或是猜歌曲導入,直接播放音樂。然后直接引出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樂曲《放風箏》。這首歌曲帶著歡快的情緒,首先第一遍是聆聽音樂,欣賞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等。然后第二遍播放音樂感受音樂,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梢愿怀?,個人唱、分組唱、集體唱都可以。還可以進行分組:打節(jié)拍、跟唱、做風箏或是畫風箏、表演放風箏等等。最后進行綜合的呈現(xiàn),運用多種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將音樂表現(xiàn)出來[3]。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當今形勢下,對學生進行教育應該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充分的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們音樂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來學習音樂。例如,例如在學習《捉泥鰍》的時候,為了充分的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準備一些泥鰍的圖片或是捉泥鰍的視頻,引起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除了運用多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教學的方法,其實很多的歌曲本身就是根據(jù)一個故事改編的,可以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課程的導入。例如四年級上冊的《咕咚來了》、《永遠住在童話里》等等。在上《永遠住在童話里》《咕咚來了》課的時候,就可以根據(jù)這個音樂活動給學生們講一個童話故事等等[4]。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唱和表演的能力之外,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的提升。即“聽”的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的豐富的。例如欣賞三年級上冊的《彌渡山歌》,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力、理解能力還有表現(xiàn)能力以及想象力等。這是一首云南民歌,通過聽,同學們能夠感受出來這是一首節(jié)奏非常歡快的歌曲,通過欣賞歌曲,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引導: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閉上眼晴,插上音樂的翅膀,來到彌渡山區(qū),你再這里看到了什么?你聽見了哪種樂器的聲音?是笛子的聲音。笛子是由竹子做的,就是彌渡山生產(chǎn)竹子,勤勞的彌渡人因地制宜,制造出很多以竹子為原材料的樂器。然后我們可以來欣賞笛子的音色,感受笛子演奏的魅力[5]。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和音樂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法的選擇能夠充分的調(diào)動起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提高思想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偶瀟瀟.“雙微課堂”在音樂教育專業(y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以小學音樂教學法課程為例[J].黃河之聲,2019(06):111
[2]袁玉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實踐運用[J].名師在線,2019(10):88-89.
[3]張沂.注重感官體驗 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例談“三大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Z1):59-62.
[4]羅娟.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分析[J].戲劇之家,2019(02):172.
[5]徐華.淺談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8(3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