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闖關 摘帽“污染”
●1981年 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jīng)濟,同時發(fā)揮市場調(diào)節(jié)的輔助作用。
●1982年 十二大強調(diào)“計劃經(jīng)濟為主,市場調(diào)節(jié)為輔”的原則。
●1984年 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jīng)濟。
●1987年 十三大提出“國家調(diào)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yè)”的模式。
●1992年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目標。
●1993年 十四屆三中全會,完成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第一個總體設計。
●2003年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013年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起決定性作用”。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鄭后生
89歲的高尚全依然很忙。只要沒有其他的事,每天上午8點一刻,他都會準時到辦公室,在那里寫書、校稿、看清樣、接受采訪,“感覺每天事情做不完”。
這位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退休后,辦公室被安排在北京皂君廟4號,那是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辦公地點。6月8日上午,高尚全在會議室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訪。
走路時步履已緩慢,但他精神依然飽滿,談起改革的過往,絲毫不見疲態(tài)。說到激動處,坐在沙發(fā)上略后靠的身體,就會微微向前傾斜。
過去40年,中國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的轉軌過程中,有許多重要拐點。其中有4次“三中全會”較為關鍵。分別是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高尚全參與了前3次“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尤其是1984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被認為是中國“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論的決定性步驟”。
這是高尚全第一次參加中央全會的文件起草工作,時年55歲。那一次,年長他2歲的楊啟先也是起草組成員,楊啟先當時是國家體改委綜合規(guī)劃局局長。
等到1993年,高尚全第二次參加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時,比他年輕4歲的張卓元也進入了起草組,張卓元時任中科院財貿(mào)經(jīng)濟所所長,此后,張卓元相繼參加了十六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工作。
楊啟先、高尚全、張卓元,3位老人就這樣交替見證了那關鍵的4次“三中全會”。如今他們都已經(jīng)進入耄耋之年,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通過他們的回憶,呈現(xiàn)從“計劃”到“市場”的不易和曲折。
① 楊啟先:生于1927年,曾任國家體改委委員,參與十二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
② 高尚全:生于1929年,曾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參與十二屆三中、十四屆三中、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
③ 張卓元:生于1933年,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參與十四屆三中、十六屆三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