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合萍,何玉華,劉 君,夏劍蘭,王少琴
(四川省自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四川 自貢 643020)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20%~30%精神分裂癥患者對于常規(guī)抗精神類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無反應;其中首次發(fā)作者中有15%~25%難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1],而經(jīng)標準藥物治療后無效患者又稱為難治性精神分裂癥[2]。目前西醫(yī)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主要采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癥狀控制效果,但總體癥狀控制率仍不足80%[3]。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在精神類疾病治療相關研究逐漸深入,其已被證實具有癥狀緩解效果佳、個體差異小、依從性高及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勢[4]。2013年7月—2016年7月,筆者觀察了熄風通竅中藥聯(lián)合銀杏葉膠囊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療效及對認知功能、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上述時期收治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5]西醫(yī)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醫(yī)診斷標準,病程>5年,經(jīng)應用2種及以上不同類型抗精神類藥物無效,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入組前1個月應用研究相關藥物者,精神活性物質(zhì)依賴者,全身感染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研究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21~57(34.91±5.80)歲;病程5~17(9.18±2.30)年。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20~59(34.78±5.76)歲;病程5~18(9.23±2.32)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2688,規(guī)格:5 mg)口服,首劑量5 mg/d,1周內(nèi)劑量增至10 mg/d;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熄風通竅中藥聯(lián)合銀杏葉膠囊治療:①熄風通竅中藥組方為黃連15 g、黃芩15 g、梔子15 g、郁金15 g、牛黃5 g、水牛角5 g、珍珠5 g、冰片5 g及人工麝香0.3 g,1劑/d,水煎早晚分服;②銀杏葉膠囊(湖南麓山天然植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20026290,規(guī)格0.25 g)口服,0.25 g/次,3次/d。2組治療時間均為2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幻覺妄想、情感平淡偶見激惹、思維聯(lián)想障礙、孤獨退縮癥狀進行評分,根據(jù)病情以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2,4,6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②精神癥狀嚴重程度: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計算,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精神病理[5]。③認知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 評分、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 評分、聽覺注意測驗(AAT)評分計算[5]。④BDNF: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BDNF水平。⑤臨床療效[7]。顯效:精神癥狀明顯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高于70%;有效:精神癥狀有所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為30%~7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2組治療后幻覺妄想、情感平淡偶見激惹、思維聯(lián)想障礙、孤獨退縮積分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上述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PANSS評分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CGI、WCST及AAT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CGI和WCST評分均顯著降低而AAT評分均顯著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變化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治療前后BDNF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BDNF水平顯著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BDN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2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CGI、WCST及AAT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2組治療前后BDNF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2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近期療效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錐體外系反應、嗜睡及體質(zhì)量增加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2組惡心嘔吐、失眠、心電圖異常、肝功能異常、性欲改變及視線模糊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6。
表6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是指經(jīng)多種抗精神病藥標準治療,但總體病情改善效果欠佳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精神分裂癥[8-9]。目前醫(yī)學界對于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大部分學者認為其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與神經(jīng)細胞損傷密切相關。BDNF是一類與神經(jīng)功能直接相關的特殊細胞因子類型,其水平可敏感反映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8];臨床相關報道顯示,BDNF能夠有效促進受損神經(jīng)元功能恢復,降低神經(jīng)元異常應激反應[9];同時其水平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間相關性亦被廣泛認可[10]。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近年來已成為難治性精神分裂癥一線用藥,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及治療依從性佳等優(yōu)勢;而奧氮平作為其中代表藥物之一,主要通過對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受體,5-HT受體及α2受體進行選擇性拮抗,下調(diào)相關神經(jīng)遞質(zhì)釋放水平,進而達到改善精神病理癥狀的目的;但相關臨床研究亦顯示,奧氮平單純應用于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存在個體療效差異大,癥狀緩解率低等問題,仍有超過40%患者無法獲得良好預后改善[11]。
中醫(yī)將精神分裂癥歸于“癲狂”“狂證”范疇,認為其發(fā)病與痰、風、火、瘀關系密切[12];其中機體陰陽失衡或臟腑失調(diào),氣滯痰結(jié),火郁血瘀,久之則發(fā)為癲狂之癥[13];故中醫(yī)治宜清熱熄風、通竅醒神。本研究所用熄風通竅中藥組方中黃連清熱解毒,黃芩燥濕涼血,梔子解熱排毒,郁金清心活血,牛黃開竅熄風,水牛角定驚清熱,珍珠熄風安神,冰片通竅散郁,而人工麝香則醒竅活血,諸藥合用使陰平陽秘,共奏熄風定驚、開竅安神及涼血除煩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牛黃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速率,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過氧物酶含量[14];麝香能夠改善模型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減輕氧化損傷程度,并有助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功能[15];而郁金則具有拮抗氧自由基合成分泌,抑制腦組織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及促進神經(jīng)元功能修復等作用[16]。已有研究顯示,銀杏葉提取物能夠快速有效降低機體內(nèi)自由基水平,提高神經(jīng)細胞膜穩(wěn)定性,增加腦組織血流灌注量,在提高神經(jīng)細胞記憶功能方面效果確切[17];同時銀杏葉膠囊還可延緩智力功能衰退進程,促進腦組織末梢血管功能恢復[1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治療后癥狀積分、PANSS評分、CGI評分及WCST評分均顯著降低,AAT評分和BDNF水平均顯著提高,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錐體外系反應、嗜睡及體質(zhì)量增加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惡心嘔吐、失眠、心電圖異常、肝功能異常、性欲改變及視線模糊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熄風通竅中藥聯(lián)合銀杏葉膠囊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可有效減輕精神癥狀,改善認知功能,上調(diào)BDNF水平,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王長虹,李晏,蘇林雁,等. 奧氮平、利培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記憶功能及 P300的影響[J].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9,35(8):481-484
[2] 張毅,陳美娟,徐斐康,等. 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1):23-25
[3] 宋梓祥,涂德華,潘佳,等. 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10,43(1):24-27
[4] 王娣,賈竑曉. 清熱養(yǎng)陰法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外周血MDA、SOD的影響[J].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8(4):351-352
[5]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S]. 3版.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7
[6]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4-77
[7]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4
[8] 王立鋼,劉延梅,萬好. 奧氮平與氯丙嗪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3):203-204
[9] 胡海燕,朱未名,鄭虹. 礞石滌痰湯結(jié)合西藥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對照研究[J]. 中醫(yī)雜志,2007,48(2):129-131
[10] Fernandes BS,Steiner J,Berk M,et al. Peripher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schizophrenia and the role of antipsychotics: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 Mol Psychiatry,2015,20(9):1108-1119
[11] 韓書賢,鐘銜江,張麗麗,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 BDNF基因C270T多態(tài)性Meta分析[J].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4,40(2):65-70
[12] Song X,Fan X,Li X,et al. Serum levels of BDNF,folate and homocysteine:in relation to hippocampal volume and psychopathology in drug na?ve,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Res,2014,159(1):51-55
[13] 姜小琴,楊開仁,周波,等. 利培酮合并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9,35(2):79-83
[14] 楊秀雙,張平鑫,張春霞,等. 牛黃寧宮片合西藥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4):80-81
[15] 侯敏,唐茂芹,成美. 中醫(yī)藥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J]. 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6):468-471
[16] 袁惠南. 培植牛黃藥理作用的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1991,16(2):105-108
[17] 石進峰,張博愛,賈延劼,等. 麝香提取物對大鼠皮層神經(jīng)細胞炎性損傷的保護作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30(6):625-629
[18] 楊翠榮. 郁金藥理及中醫(yī)臨床應用略述[J]. 光明中醫(yī),2014,29(8):1772-1773
[19] 康輝,黃矛. 銀杏葉提取物藥理學研究概況[J]. 藥學實踐雜志,2002,20(6):334-338
[20] 唐偉,章飛雪,溫娜,等. 銀杏葉提取物對改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神經(jīng)認知功能的研究[J]. 浙江醫(yī)學,2013,35(8):678-680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8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