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榮,楊琰琰
(蘇州科技大學(xué) 數(shù)理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文中采用值分布論的標(biāo)準(zhǔn)符號,用ρ(f)和 μ(f)分別表示 f(z)的增長級和下級,用δ(a,f)表示函數(shù) f(z)在點(diǎn)a的虧量,詳見文獻(xiàn)[1-6]。
如果 0<α<β≤2π,記
分別表示復(fù)平面上的角域和扇形區(qū)域,并用表示Ω(α,β)的閉包。
當(dāng) g(z)為 Ω(α,β)內(nèi)的解析函數(shù)時,定義 g(z)在 Ω(α,β)角域內(nèi)的級如下
其中
另外,g(z)在射線 argz=θ上的徑向級ρθ(g)定義為。
顯然,如果 g(z)在復(fù)平面上解析,則對任意的 α,β(0<β-α≤2π),有ρ(g)≥ρα,β(g)。 并且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無窮級超越整函數(shù) g(z),一定存在某個角域 Ω(α,β)使得ρα,β(g)=∞,但是不能保證ρα,β(g)=∞ 在任意的角域內(nèi)成立。例如,g(z)=eez滿足ρ(g)=∞ 而ρπ/2,3π/2(g)=0。一個自然的問題是:使ρα,β(g)=∞ 的角域 Ω(α,β)有多大?用mes(E)表示E的Lebesgue測度;如果集合E?[1,∞),用來表示E的對數(shù)測度,并定義E的上對數(shù)密度和下對數(shù)密度如下
下面就剛才的問題對二階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的無窮級整函數(shù)解進(jìn)行討論。為此定義
黃志剛和王珺對方程(1)中系數(shù)滿足條件μ(A)>ρ(B)的情形進(jìn)行了討論,得到如下結(jié)果:
定理1[7]假設(shè) A(z),B(z)為整函數(shù)且 μ(A)>ρ(B)。 如果 f(z)是方程(1)的非平凡解,則有
文中不要求B(z)的增長級小于A(z)的下級,結(jié)論如下:
定理2假設(shè) A(z)是超越整函數(shù)且 μ(A)<1/2,B(z)是有限級的整函數(shù)且有一個有限虧值 a,即 δ=δ(a,B)>0。 若 f(z)是方程(1)的非平凡解,則
其中。
在討論相關(guān)預(yù)備定理之前先介紹一下角域內(nèi)特征函數(shù)的一些記號[4,8]。 如果 0<β-α≤2π,g(z)是角域Ω(α,β)內(nèi)的亞純函數(shù),記
其中表示 g(z)在 Ω(α,β)內(nèi)的所有極點(diǎn)(計算重數(shù))。 特別地,用 σα,β(g)表示Sα,β(r,g)的級,定義為。
引理 1[9]如果 A(z)是超越整函數(shù)且 μ(A)<1/2,B(z)是有限級的整函數(shù)且有一個有限虧值 a,即δ=δ(a,B)>0,則方程(1)的每個非平凡解 f(z)都是無窮級的。
引理 2[10]設(shè) z=reiφ,r0+1<r,α<φ<β,其中 0<β<α≤2π。 如果 g(z)是角域 Ω(α,β)上的亞純函數(shù)且 σα,β(g)是有限值,則存在僅與 g和 Ω(α,β)有關(guān)而與 z的選擇無關(guān)的正數(shù) K1和 M1,使得對所有的 z∈Ω(α+ε,β-ε)(至多除去一個 R-集 D1),有。
引理 3[8]假設(shè) z=reiφ,r>r0+1,α≤φ≤β,0<β-α≤2π,如果 g(z)在角域 Ω(α,β)內(nèi)解析且 σα,β(g)<∞。 則對任意∈∈(0,(β-α)/2)至多除去一個零線性測度集外,存在僅與g和Ω(α,β)有關(guān)而與z的選擇無關(guān)的正數(shù)K2和 M2,使得對所有的 z∈Ω(α+ε,β-ε)(至多除去一個 R-集 D2),有其中
其中。
下面的引理及注解參見文獻(xiàn)[9]。
引理 4假設(shè)A(z)是滿足0<μ(A)<1/2的整函數(shù),B(z)為亞純函數(shù)且ρ(B)<+∞。 如果B(z)有一個有限
其中d的表達(dá)式如定理2所示。
注如果A(z)是下級μ(A)=0的整函數(shù),引理4仍成立。
引理5[11]假設(shè) g(z)是下級 0≤μ(g)<1 的整函數(shù)。 則對每個 α∈(μ(g),1),存在集合 E?[0,∞)使得,其中虧值 a,即 δ=δ(a,B)>0,則對任意給定的常數(shù) ε>0,存在序列{Rn},Rn→∞,使得 n 充分大時,下面兩個不等式同時成立。
由引理 1 知方程(1)的每一個非平凡解都是無窮級的,下面證明 mesI(f)≥d。 假設(shè) mesI(f)<d,則η=d-mesI(f)>0。 因為 I(f)是閉集,所以 S=2πI(f)是開集,且 S 至多由可數(shù)多個開區(qū)間構(gòu)成。 選擇有限多個區(qū)間 Ik=(αk,βk)(k=1,2,…,m)使得 Ik?S 且。 對角域 Ω(rk,αk,βk),易見當(dāng) rk充分大時,
這意味著對每個 k=1,2,…,m,ραk,βk(f)<∞,因而由 Sαk,βk(f)的定義可得 σαk,βk(f)<∞。 于是由引理 2 和引理 3得:對充分小的ε>0,存在正常數(shù)M及K使得
對所有的成立,至多除去一個 R-集 H1。
下面分兩種情形證明定理結(jié)論。
情形 10<μ(A)<1/2。 對 A(z)和 B(z)運(yùn)用引理 4 ,存在序列{Rn},Rn→∞,使得 n 充分大時,(2)式和(3)式同時成立,從而
不失一般性,假設(shè)(6)式對所有的n成立。顯然,
則對每個n有
設(shè) a 是 B(z)的有限虧值,則由方程(1)得
這說明在 Ik(k=1,2,…,m)中至少存在一個開區(qū)間 Ik0=(α,β)使得對無窮多個 n,有
于是對這些 n 和 φ∈Fn∩(α,β),有
由(4)、(5)、(7)和(8)式得
這是一個矛盾。
情形 2μ(A)=0。 由引理 5,存在集合 E?[0,+∞)使得,使得對所有 z,|z|=r∈E 有,
其中。
由引理4的注解,類似于情形1可得:對E中的序列Rn(至多除去一個R-集H2),在Ik(k=1,2,…,m)中至少存在一個開區(qū)間Ik0=(α,β)使得對無窮多個 n,有 mes(Fn∩(α,β))>η/2m>0。 于是對這些 n 和φ∈Fn∩(α,β),當(dāng) z=Rneiφ,φ∈Fn∩(α,β)時,(4)、(7)、(10)式同時成立,由此可得
這是一個矛盾,因為A(z)是超越整函數(shù)?!?/p>
筆者在文獻(xiàn)[7]的基礎(chǔ)上,對二階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增長級在角域內(nèi)的分布估計進(jìn)行了研究,通過考慮方程系數(shù)對方程解的制約影響,得到方程解的徑向振蕩與系數(shù)增長級之間的關(guān)系,使得二階齊次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增長性問題的討論進(jìn)一步完善。
[1]莊圻泰,楊重俊.亞純函數(shù)的不動點(diǎn)與分解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
[2]楊樂.值分布及其新研究[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2:1-45.
[3]LAINE I.Nevanlinna Theory and Complex Differential Equations[M].Berlin:de Gruyter,1993:18-49.
[4]GOLDBERG A A,OSTROVSKII I V.Value Distribution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M].AMS:Translations of Mathematical Monographs Series,2008:25-26.
[5]BERGWEILER W.Iteration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J].Bull Amer Math Soc,1993,29(2):151-188.
[6]WU Shengjian.On the growth of solution of second order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an angle[J].Complex Varibles,1994,24(3):241-248.
[7]HUANG Zhigang,WANG Jun.On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Julia sets of entire solutions of f(k)+A(z)f=0[J].J Math Anal Appl,2012,387(2):1106-1113.
[8]WU Shengjian.On the location of zeros of solutions of f″+A(z)f=0 where A(z) is entire[J].Math Scand,1994,74(2):293-312.
[9]WU Pengcheng,ZHU Jun.On the growth of solutions of the complex differential equation f″+Af′+Bf=0[J].Science in China Ser A,2011,54(5):939-947.
[10]MOKHON'KO A Z.An estimate of the modules of the logarithmic derivative of a function which is meromorphic in an angular region,and its application[J].Ukrainian Mathematical Journal,1989,41(6):839-843.
[11]BARRY P D.Some theorems related to the cosπρ theorem[J].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1970,21(3):33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