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瑛
摘 要:預習是學生事先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材特點,為學生的預習搭建平臺、滲透策略,使學生能夠掌握預習方法,養(yǎng)成預習習慣,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策略滲透;課堂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4-0052-01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事先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篇幅比較長,有些文章的寫作背景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遠,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則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深入探究。預習能夠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感知課文,豐富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理解預習目的,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授課的效率是與學生所做的預習工作成正比的,在教師授課前讓學生進行深入的預習,學生在聽課時就更容易理解教師所教的知識,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堂探究。對教師來說,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能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更有興趣,從而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的互動,促進師生關系更和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來講,預習能提前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能在課堂上更好地發(fā)散思維,實現語文課堂學習質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唯一的聽眾》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給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等。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比較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對教材的解讀提問學生,讓學生二次深入課文談談自己的想法,并對課文做出概括,這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幫助學生在課堂中理解文本知識,加深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同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并經常督促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
二、找準預習方向,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預習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預習前,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預習的大致方法,不能只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粗略預習,而是要提前給學生提供預習方法,讓學生有策略地進行預習。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向學生滲透預習策略,使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規(guī)劃,以達到有效預習的目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預習心得,使學生能夠在閱讀課堂上更好地掌握預習的方法,最終提升預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要先讓學生預習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或者是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重點字句進行感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課文的情感。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文本關于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預習,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夠深入課文,并找出桑娜心理描寫的相關句子進行感悟。學生在預習時會發(fā)現桑娜的心理描寫用了多個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學生能夠按一定的預習策略進行預習,就能逐步找到理解文本的突破口,體會窮人不窮的品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梳理,通過梳理不同學生的預習情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使學生能夠在碎片化的預習中逐漸探索出有效的預習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豐富預習策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學習重在發(fā)現、探索、創(chuàng)新及應用。學習語文也是一樣,讓學生預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解讀課文,進而深度探究,這都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探索。如果教師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只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深入地探究知識,學生的預習能力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學生預習的最終目的是更深入地思考探索語文知識,開發(fā)潛在的學習能力。在進行預習時,學生要根據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前預習。想要深度理解課文,學生就要在學習時帶著預習提示中的問題去認真思考,尋找答案,并在預習時思考理清文本結構,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最終達到拓展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與課文相關的問題,比如課文中所寫的翠鳥與自己以往對翠鳥的認識有什么不同,或讓學生預習課文后說出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這都能讓學生在預習時更好地思考文本,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理解。要想讓學生深度理解課文,學生的思維必須基于文本而展開,同時,還要搜集相關的材料來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并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翠鳥的,作者的表達敘述基于什么樣的情感。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全部講述出來,而學生又缺少生活體驗,所以運用預習策略能夠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讓學生在預習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
四、結束語
總之,提前預習課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與教師、文本實現互動。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學生則需要通過反復的預習訓練,才能逐漸找到預習的方法。課前預習是學習能力的一部分,教師要通過滲透預習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預習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靳曉寧.小學語文有效預習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2(29).
[2]高翔.對小學語文預習任務的設計研究[J].小學語文教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