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玲
摘 要:和諧課堂是實現和諧教育的主要途徑。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構建“學講”視域下的和諧課堂,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強化課前預習,實現自主先學;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把握時代脈搏,營造濃郁的時代氛圍。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講”模式;和諧課堂;構建;預習;情境;時代脈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4-0009-01
構建和諧課堂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一味說教,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而“學講”模式,使道德與法治課堂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究。為學生搭建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平臺,構建“學講”視域下道德與法治和諧課堂,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現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構建道德與法治和諧課堂進行探討。
一、強化課前預習,實現自主先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生只有課前進行自主預習,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為和諧課堂的構建做好鋪墊。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首先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并形成預習策略。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的形成,源自教師的引導和督查,源自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而預習興趣的激發(fā)、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從預習任務設計的“巧”和“新”兩方面入手。因此,教師精心設計預習提綱,是構建和諧課堂之根本。
以“師生之間”教學為例,教師設計出多樣化預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其一,利用書本資料或網絡資源,查詢關漢卿、陶行知、歐陽修等人對于教師這一職業(yè)的描述,再說說你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看法。其二,你最喜歡自己哪一成長階段中的老師,你怎樣看待他們?其三,你對各科教師在教學方法等方面有哪些要求?其四,你的各科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哪些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其五,你善于與老師溝通嗎?應該怎樣與老師溝通?這些問題的設計基于此課時的教學重難點,雖然問題沒有“閱讀教材”“掌握基礎知識”等字樣,但每個問題都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問題的角度“新”,具有開放性、答案不唯一性。
這樣的預習設計,給學生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探討的平臺,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課堂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和諧課堂是師生和諧互動的課堂,是教師愉快“導學”,學生愉快參與、主動創(chuàng)新的課堂。構建和諧課堂,興趣是先導,是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利器?!皩W講”視域下的和諧課堂,改變了教師“授”、學生“受”的模式。教師可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推開興趣之門,打開探究、創(chuàng)新之窗,促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反過來激活課堂。例如,教學“師生交往”時,教師可借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等名言引導學生說出更多描寫和贊頌教師的話,讓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為課堂注入活力。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一顆紅心的圖片,圖片周圍寫上“慈母”“先生”“園丁”“春蠶”“蠟燭”“春雨”“人梯”“孺子牛”等,并根據此情境提問:同學們知道這些稱謂指的是誰嗎?學生們說出是“教師”后,教師又拋出問題:你了解老師每天的生活嗎?在學生進行片刻思考后,教師播放自己一日生活的視頻:早早起床、匆忙做家務、急忙趕往學校、進班輔導和上課、批改作業(yè)、個別指導、課間與學生一起活動、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這些細節(jié)的呈現,讓學生更加了解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點。最后,教師呈現年過花甲的教授講述《鴻門宴》、年輕瀟灑的數學教師講方程組的解法、漂亮時尚的語文教師講《木蘭辭》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聽誰講述的內容及其原因,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哪門學科”的探討。
可見,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并在情境中巧妙質疑,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三、把握時代脈搏,營造濃郁的時代氛圍
道德與法治課堂不是灌輸政治知識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時代氣息的課堂。教師應將教材中的觀點、原理與政治形勢和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以突出政治課堂的“政治色彩”,彰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代特色。例如,教學“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播放習總書記的報告片段,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十九大同步,與時代脈搏共振,引導學生將相關報告內容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認識。這樣的課堂不再枯燥乏味,使政治知識充滿濃濃的生活和時代氣息,利于學生掌握。
時事政治的融入,可以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書本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實現“學以致用”,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講”視域下道德與法治和諧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建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平臺,用“小智慧”促進學生的“大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上學習、成長、發(fā)展,讓道德與法治課堂魅力無限、精彩多多。
參考文獻:
[1]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chuàng)新[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陳開洲.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