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潛
【摘要】基層公務員做為政府的根基和群眾的依靠,他們的思想政治 教育問題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形象和政策的下達、民聲的上傳。如何根據當前基層公務員的思想現(xiàn)狀和生存環(huán)境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基層公務員 以人為本 心理特征 生活保障
公務員,是國家的意志的反映者,是國家政策的執(zhí)行者,是聯(lián)系人民群眾與政府機關的紐帶。他們的行為舉動代表了政府的形象,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工作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和黨的執(zhí)政水平,做好基層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關系著我國政治基層建筑的穩(wěn)固與否。
目前我國公務員約750萬名,其中90%為縣處級副職以下職務,直接接觸和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約為60%,此類人群就是本文中所表述的“基層公務員”。基層公務員的特點為:(1)人數(shù)較多,分布廣泛。由于其“基層”的身份,在公務員隊伍中占比較大,而且基本涉及到國家的各個領域和部門。(2)工作量繁重,經常身兼多職。雖然我國公務員整體數(shù)量上來看較高,但相對與美國而言,我國700萬公務員服務于13億人口,美國2200方公務員服務于3億人口,即便統(tǒng)計上事業(yè)編制的單位人員,公務員的數(shù)量與美國相比仍相對不足。(3)職級較低,學歷較高。根據統(tǒng)計,一名普通公務員,在退休之前能晉升到縣處級的概率只有不到4%,升職難,是所有公務員面臨的困境;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頒布,明確規(guī)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而新招錄的公務員大部分供職于基層服務單位,故該人群具有學歷相對較高,學識相對較豐富的特點。
基層公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指以基層公務員隊伍為主要對象,采用不同的手段對其思想政治水平、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有目的的,規(guī)范性較強、政策性較強的教育和疏導,使其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能夠達到國家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從而正確傳導國家的意志和政策,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群眾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使基層公務員首先具備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理想和信念,具備共產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切實肩負起偉大民族復興的重任。
根據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大部分的基層公務員思想政治素質隨著時代變遷,受到物質橫流的影響,個人心理素質的不同,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理想信念淡薄
“理想信念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類精神,主宰人的心靈世界,制約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它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過:“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近4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穩(wěn)坐世界經濟第二把交椅。但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落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各級公務人員的理想和信念。作為基層公務人員,面對事務繁重、工資微薄的狀況,一旦理想信念有了動搖,輕則消極懈怠,重則貪腐橫生。忘了自己的“初心”,患了精神上的“軟骨病”。
2.服務意識較差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來說有兩個,首先是官僚主義作風嚴重。部分新人職的基層工作人員對公務員身份理解有較大偏差,沒有認清被服務的群眾才是政府服務中的主角,工作目的不純凈。其次是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這種“慢性疲勞綜合癥”在公務員身上的“發(fā)病幾率”幾乎高達50%。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為工作目的不明確,迷失工作方向感,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牢固的建設理想社會主義的信念。
3.隊伍建設不穩(wěn)定
由于面臨升遷難的困境,大齡的基層服務人員在面對工作壓力、生活經濟壓力時,無法正確的排解矛盾,同時多年的基層服務閱歷可能會接觸到各界的領導人物,借助人脈關系辭職工海經商的不在少數(shù)。新人職的基層服務人員則會面臨未曾預料的繁重工作和不甚如意的薪資水平,與入職前的期望值偏離較大,可能也會選擇其他出路。
基層公務員由于其工作環(huán)境、工作地位、服務對象的、服務性質的特殊性,故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會存在一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講實效性。
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道德規(guī)范,對基層公務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教育影響,使人們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具體實踐活動。“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構建理想社會主義社會的總目標,以促進人的人格完善以及全面發(fā)展為現(xiàn)實目標來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該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個性化”。從社會學角度上來理解,“個性表現(xiàn)為社會心理東西和個人心理東西的差別的統(tǒng)一”。注重基層公務員的個性化,就是指利用自己教育機構或教育者的特長、專業(yè)優(yōu)勢、個性化的課程等,主動對接基層公務員的相關個性特質:年齡、教育情況、天賦、愛好等,使受教育者能夠釋放自己的天性,將受教客體的主體性完全的發(fā)揮出來,同時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有效的得到傳達和吸收。
2.做好基層公務員心理疏導工作
基層公務員是是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執(zhí)行者,也是推動基層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直接責任者。不少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主要原因是思想負擔重,工作壓力大,其具體反映在工作中:做事情緒化,易沖動,缺乏工作熱情,出現(xiàn)工作倦怠,工作機械,缺乏激情,逃避工作;反映在生活中:情緒波動大,易失眠,喜怒無常,無法與同事和家人正常溝通。
首先應將干部在選拔和招錄過程中加入個人心理特征測試,要注重干部性格、氣質、能力等心理特征的考核,主動為每名公務員找到最符合其心理特征的工作崗位,從根源上避免產生心理失衡。定期對干部的心理狀況進行普查并形成檔案,及時跟蹤,利用心理健康咨詢熱線或講座的形式請專業(yè)人士提供心理輔導,正確引導基層公務員面對得失、賞罰、名利,增強心理的承受力。保證基層干部八小時工作制,通過合理分配和統(tǒng)籌安排,避免基層干部長時間進行高強度的進行接訪、扶貧等心理壓力較大的工作。同時關注基層干部八小時工作外的生活質量,利用工會主動在生活時間安排豐富的文娛活動,做到主動減壓,以疏代堵。
3.堅持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合理的物質激勵原則
1980年,鄧小平就提出了:“第一,承認物質利益,是要為全體人民的物質利益奮斗,第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一定的物質利益,但這決不是提倡個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專門為自己的物質利益奮斗,絕不是提倡都向錢看?!边@仍然是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只追求政治上的付出和奉獻,無疑是把人當做了純粹的“政治人”,而摒棄了其“經濟人”的身份,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重視人類作為“完全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原則,因此應遵循思想政治輔導和滿足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為引導的雙重原則。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問題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在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此文件正式將有著多年工作經歷的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問題進行了妥善的處理。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級政府應將公務員考核制度與精神、物質激勵相結合,從德、才、廉、能等方面對其工作及思想政治狀況進行評定,并適當給予物質及精神獎勵,從而調動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盡量降低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波動。
基層公務員做為政府機構設置中的重要一環(huán),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關乎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建設,關乎著所有政策的落實和民生的回饋是否及時到位,是緊密聯(lián)系人民群眾和國家政府的導體,如何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低,同時應按其心理特征進行崗位分配和做好心理預防、疏導工作,最后應合理進行物質激勵以保障生活需求。以上列舉的均為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只有對這些矛盾有了客觀的分析,深刻剖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切實將基層公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吳潛濤,正確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學含義[J].理論參考,2012,59(6):38-41.
[2][俄]涅米羅夫斯基著,司海新譯.個性社會學[J].前沿,2001(5).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