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彬
摘 要:體能是人類運動的基礎和必要前提。高校體育教學開設了多種球類運動,其中排球?qū)W生的彈跳、協(xié)調(diào)性、柔韌性、靈活性、耐力、肌肉力量等有嚴格要求,如果不通過嚴格的特殊體能訓練,很難滿足既定的要求。本文對高校排球教學中體能訓練進行了研究,指出體能訓練的重要性,體能訓練的有效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為以后的排球教學與訓練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體能 訓練 排球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c)-0044-02
排球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排球的訓練和學習對大學生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運動技能增強、德智體美綜合素質(zhì)提升有積極作用。排球運動主要包含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和攔網(wǎng)等主要技術動作,體現(xiàn)的是協(xié)作與競技,需要良好的身體,智能,技術,戰(zhàn)術,心理和其他因素。其中,身體素質(zhì)是最重要的基礎和關鍵因素。 良好的體能可以為充分發(fā)揮技術和戰(zhàn)術提供有力保障。
1 排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diào)、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zhì)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運動能力[1]。不同的運動專項對體能有不同的要求,而排球運動在攻防過程中對力量、速度、耐力、彈跳、移動速度和揮臂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許多大學生在控制上半身力量和腰腹部肌肉方面存在明顯缺陷,這是大學生常見的體質(zhì)弱點。排球教學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通過有效的排球教學和體能訓練,學生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和身體狀況[2]。
像其他運動一樣,排球要求運動員有一定的體能基礎。排球的基本技術包括: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wǎng),尤其是在大力跳發(fā)球時,對速度和力量的要求很高。即使在日常的教學和培訓過程中,也要求學生必須加強體能訓練,確保學生的體力,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zhì)不斷提高。
2 排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方法
在排球教學中,通過不斷深化技能教學,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排球技術動作,身體素質(zhì)也會得到有效發(fā)展。當學生的技術水平達到一定水平時,很難提高,主要原因是身體素質(zhì)和身體條件限制了學生的技術進步和提高。 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一個特殊的體能鍛煉計劃。 隨著學生體質(zhì)的進一步提高,再進行技術培訓,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排球教學中,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經(jīng)常參加體能訓煉,學生身體的生理機能可以得到有效地促進和改善。在排球教學中,采用正確的體能訓練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身體機能。
2.1 力量的訓練
根據(jù)排球的特點和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力量訓練是大學生排球訓練的主要內(nèi)容。 它具體指的是大學生在排球運動中克服阻力的能力。這種力量需要影響人類的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共同完成。鑒于力量在排球運動中的重要性,應重視高強度的身體訓練內(nèi)容[3]。
大腿力量訓練可以采用大腿與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30m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小腿力量訓練可以采用踮腳跳,大腿不用力,30m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上肢力量訓練可以采用俯臥撐8個一組,做5組;引體向上6個一組,做5組。 腰腹力量訓練可以采用仰臥起坐帶轉(zhuǎn)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也可以通過舉重啞鈴,杠鈴,實心球和其他重物來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無論哪種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都要與學生的個體差異相結(jié)合。
2.2 敏捷性的訓練
高靈敏度和協(xié)調(diào)性是排球運動員在球場上處理各種來球的基礎。在排球比賽中,當來球高、低、快或慢時,運動員的位置必須輪轉(zhuǎn)。不僅要考慮到來回,還要能夠應付空中的變化,跳起來做各種動作,向下做各種擊球技巧,要求快速下落,巧妙地落下,既能帶球,又不可摔倒。所有這些都需要高度的敏捷性和協(xié)調(diào)性?;谒俣群土α康拿艚菪院蛥f(xié)調(diào)力是圍繞正確處理人與球的關系而發(fā)展起來的,這是排球運動的獨特特征。
在排球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訓練方法:觀察手勢變化朝不同方向移動或奔跑;多次往返交替跑和后退跑;左右兩側(cè)連續(xù)跳躍或魚躍;學生跳起攔網(wǎng)在著陸后按照指示轉(zhuǎn)動或滾動或魚躍以適應不同方向的來球。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動作的連貫性和快速性。
2.3 柔韌性的訓練
雖然排球沒有跆拳道,武術,健美操等項目對柔韌性要求那么高,在某些情況下,排球運動員的交叉,展,拉,彎等動作都比較大,比如跨步墊球、扣球的展腹等等。 如果它具有良好的靈活性,不僅可以改進和開發(fā)技術,還可以擴大控制球的范圍,并且可以避免和防止肌肉和關節(jié)韌帶拉傷。
在排球教學中,柔韌性的常用訓練方法有:肩繞環(huán)、反拉肩、側(cè)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后屈、弓步壓腿、側(cè)壓腿、腰繞環(huán)、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cè)、后踢腿,前踢腿胯下?lián)粽疲v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等。在排球課堂教學中,這些訓練方法可以有助于學生身體關節(jié)的完全開放。但是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學生的柔韌性訓練必須是漸進和堅持不懈的,并且應該鍛煉和平衡。 運動強度應適中,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注意調(diào)整學生的體溫,避免運動傷害。
3 排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注意事項
3.1 注意全面性訓練
排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是一種生理適應過程,可以增強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通過體能鍛煉,學生各器官的功能將在適應生理學的指導下不斷完善。綜合體能鍛煉不僅要注重學生體育水平與身體發(fā)育的結(jié)合,還要結(jié)合季節(jié)和體育環(huán)境因素,如逐步增加一些特殊訓練內(nèi)容,使綜合訓練和專項訓練有機結(jié)合。 在冬季,學生應少運動,適當增加冬季綜合體能訓練的比例,以幫助學生保持各種體能素質(zhì)。
3.2 注意個體差異
體能鍛煉,尤其是力量訓練,因人而異。 根據(jù)不同年齡,形態(tài),場地狀況,人格特征等,個性化教學,循序漸進。在力量訓練中,應突出速度因素,不要片面地追求負荷和困難,關鍵是要選擇合適的負載強度,并注意正確運動的速度。
體能鍛煉,因個體差異而不同,尤其是力量的訓練。根據(jù)不同的形式、訓練場地的條件、學生不同的年齡以及個性特征等,需要進行個性化教學,循序漸進。在力量訓練中,應強調(diào)速度因素,不要單方面追求負荷和難度。關鍵是要選擇合適的負載強度并注意正確運動的速度。
3.3 探索多樣化的體能訓練方法
學生在長期的體能鍛煉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如果長時間堅持同一種訓練方法,學生的身體會逐漸習慣這種訓練,不會產(chǎn)生新的刺激,身體水平也就不會突破了,因此要不斷探索新的訓練方法,從不同的方面刺激學生的器官和系統(tǒng),以提高他們的體能。
3.4 處理好訓練和負荷的關系
不能單單進行體能訓練,而是必須與特定技術緊密結(jié)合,由于身體存在一個負荷極限,超量訓練的目的是不斷提高極限值,但是超量訓練不等于盲目冒進,必須注意要有科學合理的計劃,否則很容易受傷。
速度訓練可以遵循“超負荷”原則。在負重力量訓練后,利用肌肉殘余興奮的慣性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與運動,不僅要發(fā)展力量,還要發(fā)展速度,使神經(jīng)始終處于靈活控制,防止運動僵硬和不協(xié)調(diào)。例如,在杠鈴訓練之后,手被轉(zhuǎn)移到徒手,并且運動與應用的技術動作相似或相同,使用“慣性”動員肌肉過剩的興奮,更多的肌肉纖維參與運動,并提高運動能力?!俺摵伞庇柧殤褂米枇o助,向心-離心訓練方法。
4 結(jié)語
排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的體能,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排球技術水平。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培訓時間和培訓方法上科學合理地組織和安排,以確保體能鍛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謝興超.排球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方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7):178-179.
[3] 趙晶.大學生排球?qū)m楏w能訓練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