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蓉
[摘要] 目的 探討內科護理教學中病例導入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4級高職護理專業(yè)的112名學生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分別有學生56名,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觀察組學生接受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教學,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護理實操成績均要顯著比對照組優(yōu)異(P<0.05)。結論 內科護理教學中病例導入的應用具有顯著價值,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護理實操成績,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內科;護理;教學方法;病例導入;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c)-0125-02
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指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求,將病例作為切入點提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實際病例的學習興趣,結合問題來學習新知識,在學習期間依次處理問題,從而實現理解、記憶以及運用知識的學習目標[1]。內科護理具有較強理論性,而知識點也相對枯燥且繁瑣,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難度大,因此必須解決學生此類問題[2]。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內科護理教學中病例導入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4級高職護理專業(yè)的112名學生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分別有學生56名。對照組56名學生中,女生54名,男生2名;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5±0.3)歲。觀察組56名學生中,女生53名,男生3名;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0.6±0.3)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學習成績、所用教材與課程設定、師資條件以及教學條件等相關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56名學生接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主要是將《呼吸系統(tǒng)疾病護理》作為教學內容,將教師作為教學中心學習,按照教師教學內容來完成護理考核任務。
觀察組56名學生接受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2.1 病例設計 ?①選擇病例:按照循序漸進、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原則選擇教學病例,選擇病例時應以服務于教學為目的,將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作為出發(fā)點。②病例的來源:其一來自醫(yī)院的真實病例,其二來自參考書籍、網絡以及自行編寫的模擬病例。③病例的表現方式:可通過聲音、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形式來呈現病例資料,呈現病例資料時可按照學生的學習進程、心理特征以及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宜的方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1.2.2 提出問題 ?①基于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問題: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該階段的知識水平來決定問題難易程度,過難的問題易導致學生出現畏懼心理,過易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②注意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時應當充分體現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在教學期間如果學生可以掌握好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內容,能夠更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整體教學內容。③符合護理程序的流程:護理程序主要有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5個流程,提出問題時要注意符合這個步驟,以此充分體現現代護理理念的臨床工作方式與臨床思維。
1.2.3 教學過程及方法 ?教師在學生實踐前要首先介紹肺炎的概念、發(fā)病機制、發(fā)病原因、分類以及相關知識點,經授課內容意義來體現教學重點與難點,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把學習內容導入到新課中,比如有以下病例:患者確定診斷為“肺炎球菌性肺炎”,唇上出現皰疹,咽喉有充血癥狀,胸壁與胸廓無壓痛感;此時教師應對該患者癥狀予以逐一講解,再提出問題,如:引發(fā)患者異常癥狀的原因是什么;一旦發(fā)現有異常表現時應實施怎樣的護理措施等慢慢引導學生從對癥分析與護理理念出發(fā),逐一細化護理措施。同時還能進行情景模擬教學,可讓一名學生扮演患者,其余學生實施護理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
1.2.4 教學小結 ?學生在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可用提問方法與學生一同解答,對患有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護理方法以及護理診斷依據等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對此次課堂教學發(fā)表自己意見與想法。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護理實操成績,由所有授課老師在院校試題庫中選題,并與護士執(zhí)業(yè)考試結合,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應用自主設計的考核表評分,滿分10分,評分越高表示成績越優(yōu)異。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整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
觀察組56名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要顯著比對照組優(yōu)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學生的護理實操成績
觀察組56名學生的護理實操成績要顯著比對照組優(yōu)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內科護理學屬于護理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該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扎實基礎的護理人才,讓學生完全掌握內科護理學的相關知識并能夠有效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3]。因為內科護理學的教材編排有著極高的規(guī)律性,均是根據護理程序來編排相關疾病知識,若刻板地依據教材為學生授課,便會使得教學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可能會失去學習興趣。因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按照護理程序編寫疾病案例,靈活運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增強師生互動交流,以此提高教學質量[4]。應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教學,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能集中學生記憶力,教學氛圍明顯轉好,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病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5]。此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護理實操成績均要顯著比對照組優(yōu)異(P<0.05)。結果表明,內科護理教學中病例導入的應用具有顯著價值,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護理實操成績,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高福,孟艷麗.病例導入式教學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30):43.
[2] ?陳書耀.臨床病例導入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1):227-228.
[3] ?李妍.內科護理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法的實施[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11):1556-1557.
[4] ?李抗抗,劉梅娟.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臨床內科護理教學模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130-131.
[5] ?何雯.病例導入式教學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成功:教育,2013,8(1):97-98.
(收稿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