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蕊
摘 要: 本文針對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雖與時間的長短不成正比,但時間的管理對有效的學習卻有著重大影響,結合教學經(jīng)驗從什么是有效學習、什么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對有效學習的意義、有效學習中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等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有效學習;時間管理;基本原則
一、什么是有效學習
學習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生的必修課,“活到老學到老”。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聽了不等于懂了,學了不等于會了。所以在很多同學勤奮學習的表象下隱含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習的有效與否。那什么是有效的學習呢?所謂有效學習是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評價,指學生充分學習,使學習效率提高。它的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及發(fā)展,關鍵是看看學習的結果。比如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都會要求我們課前預習、課后要復習、課堂認真聽講、筆記認真做、積極完成課后作業(yè)等等,同樣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學習過程,為什么最終的成績會比別人差呢?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一下以下幾個問題:1、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2、是否有詳細的學習計劃?3、預習的過程中有什么疑惑?你是將問題記錄下來?4、復習的時候是否還會有不懂的問題?你又是怎么解決的呢?5、課上是認真聽還是只顧認真記筆記?還是將老師講解的內(nèi)容全部一字不差的記錄,還是有選擇的聽講?老師講解的內(nèi)容你能理解多少?5、課后作業(yè)不會做時你怎么辦?做錯的題你又是怎么處理的?6、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與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7、你是否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是反復出現(xiàn)的只是形式不一樣?你有沒有將他們分門別類?所以有效學習,它不是長時間的刻苦學習,不是反反復復千篇一律的學習,它是花更短的時間,收獲更多知識的學習,因此只有真的學了,才能學有所成。
二、什么是時間管理
所謂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我們完成工作實現(xiàn)目標。有效的利用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最大的學習效益。時間的特點是毫無彈性、無法積蓄、無法取代、無法失而復得的,總是在不經(jīng)意的發(fā)呆、游戲、嬉笑、打鬧、閑聊、懶散、無為的時候悄悄溜走,在有限的時間里,做了更多無意義的事情,可想而知我們學習的結果會是如何,因此想要有更多的收獲,我們就要學會不浪費好好利用它,也就是要有管理時間的意識。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tǒng)一安排時間。想要做好時間管理那就得看看哪些因素會造成時間的浪費:1、沒有目標,盲目學習;2、今日之事,明日做,拖拖拉拉;3、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輕重緩急;4、學習沒有條理性;5、只為學而學,不走心,不思考。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將時間更多的耗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樣才能使學習效益達到最大。
三、時間管理對有效學習的意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粒子”,要想有所收獲也要耗費一個季節(jié)的等待,但如果想要好的收成,那在整個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就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遵照作物生長的規(guī)律,澆水施肥、除蟲撥草,在合適的時間安排合理的事務,精心照料,才能有好的收獲。學習也是如此,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有部分學員雖然利用了更長更多的時間,但最后收益頗少,所以時間的長短與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之間并不能劃等號,但當我們不僅僅是被時間奴役而是成為它的主人的時候,我們恰恰能成為學習中的佼佼者。
1、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作為萬千學子中的一個,可想而知在過獨木橋的時候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但有了時間這個好幫手,我們就能學習堆積如山,問題千頭萬緒所帶來的壓力一一化解,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還會感受到學習成就帶來的愉悅 ;
2、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促成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有效的學習中我們是懷揣著學習目標進行的,但在整個過程中多少會受到意外或偶然因素的影響,所以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使我們有在執(zhí)行學習計劃的時候,有時間思考為了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而改善我們的學習行為,規(guī)劃我們的學習步驟,并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充裕的時間安排,;
3、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提高組織能效。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的空余時間,這樣就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我學習,或者解決一些不太急迫的事情,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視野,增強個人的素質(zhì)能力,更是增強自信心及處理事務的綜合能力。
四、有效學習中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
1、摸清自己的時間規(guī)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雖然時候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只能說這是做事情的一個普遍規(guī)律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找個小本,進行時間記錄,這樣就能知道我們的時間是怎么花費掉的了。選擇連續(xù)的七天,每天記錄30分鐘,在什么時間,花費多少時間,干了什么事情。比如:讀書、發(fā)呆、做題、游戲等等。七天之后,根據(jù)記錄情況分析一下,在這些時間里哪些是有意義的,哪些是可以被利用的,哪些時間是可以減少的,結余下來的時間可以如何分配,增加學習效益。
2、學會舍棄。人們常說時間是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但即便是不吃不睡,一天24小時的總和不會變。在學習中我們總會感覺像歌里唱的那樣“等到太陽下山,該念的書還沒有念”,所以對于要學習的知識來說總是無休無止,即便的你制訂了周詳?shù)膶W習計劃,也難免會受到意外情況的打斷,比如本來你打算某個時間背單詞,可這時候同學來訪,你不可能將客人置之不理,所以在面對這些突發(fā)狀況的時候我們就要選擇“機會成本”,也就是將時間用到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去。所以想駕馭時間,就要懂得如何放棄。面前書堆如山,每一本都是要讀的,靜下心來想一想,哪一本是最急需的,給它們排個序,這樣我們就可以耐下心來完成一二三;再比如做題的過程中,題目分為難、中、易三個級別,如果某個知識點你掌握的程度是中,而偏偏盯住難的不放,耗費10分鐘、20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在上面,那就是無意義,并且還會是自己的成就感降低,打擊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此時我們就要學會將難的那一部分先暫時的放棄,將時間花費在中、易的問題,或是其他的內(nèi)容的學習上。其他的學習任務也是如此。這樣在時間安排上有得放失、松弛有度,在學習上才能保證高效利用、游刃有余。
3、學會分門別類。有人做過統(tǒng)計一般學生每天有8.5—11.5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其中有效的大約只有4小時。因此在學習中我們要運用“二八”
原則,也就是20%的時間投入,產(chǎn)生80%的學習效益。所以我們要將時間像切片面包式的分塊劃分管理,還要思考在這一段一段的時間內(nèi)你要完成什么樣的學習任務。比如面對需要大量閱讀、理解、背誦的知識,這類的知識需要更多的思考及更多的專注力,因此在安排時就要選擇精力比較充沛、不易被打擾、時間較長的時間段。而對于需要訓練速度及熟練程度的做題,可以安排在精力相對來說較弱的零散的時間,比如課間十分鐘做六七道練習題,既能達到迅速有效的目的,又可以使時間更有效利用。
4、學會堅持。如果我們只是將學習時間計劃表用筆一次次的填滿,這并不是一件困難事情,但對我們的學習不會起到任何的幫助,所以制定之后更重要的是執(zhí)行。說實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勤入懶易,由懶入勤難,我們懷著高漲的熱情制定了學習計劃,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最后的結局總歸是你還是你,所以學習上的強者必然要有甘愿孤獨的專注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5、學會休息。無論任何事都講究個平衡,學習并不是要將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要投入進去,學習累了可以聽聽音樂,或者喝杯咖啡,又或者和好朋友三五結伴打一場球。真正的強者是懂得如何享受美好時光的,找到生活學習的平衡點,學習與慵懶也不是完全相悖的,所以懂得放松自己也是學習動力、創(chuàng)造靈感之源。
總之學習的好壞不完全由時間所決定,但是合理的利用管理時間為學習服務,確實是可以有更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守骨雄司.《經(jīng)紀人時間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05.
[2]凱特·湯普森.《尋找時間的人》. 南海出版社 2008.
[3]簡·捷克.《拖延心理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