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偉
[摘 要]大學是高新科技誕生的“搖籃”,更是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前沿,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微信公眾號服務系統(tǒng)作為信息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服務,早已被應用于各行各業(yè)中。而大學無論是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還是作為教育教學“企業(yè)”,都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將微信公眾服務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中。本文詳細分析了微信公眾號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閱讀中的重要意義,對于如何將微信公眾號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提出了具體的創(chuàng)新性辦法。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高校;圖書館;閱讀;服務;創(chuàng)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8.078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8-0-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信作為交流工具自推出以來,以其強大的交流功能、便捷功能等,迅速被各行各業(yè)有效應用。很多企業(yè)通過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來為“顧客”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F(xiàn)如今,微信早已成為年輕人社交工具的首選,且使用范圍覆蓋全球。面對龐大的使用人群與前沿的社交“能力”,高校圖書館開設微信公眾號推廣閱讀功能迫在眉睫。
1 微信公眾號在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中的應用現(xiàn)狀
自2011年推出微信至今,微信已覆蓋95%的智能手機,用戶人群更是高達8.06億人,且使用范圍早已沖出中國,遍布200多個國家,使用語言有20多種,其種知名企業(yè)微信公眾服務號也突破800萬個,支付用戶有4億人左右。在這個龐大的使用群體中,學生占比超過25%,年齡段在20~29歲的人群占比超過35%,從這個龐大的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微信公眾號的強大作用。而高校圖書館是知識的儲存庫,開設微信公眾號服務功能,為全校師生“攝取”知識,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時也最大化地發(fā)揮了高校圖書館的作用。
微信功能的使用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而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功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卻使用極少。通過簡單的搜索調(diào)查,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高校的圖書館雖然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但是其在命名時,在名字上并沒有與實際圖書館的名稱完全一致,極少的高校會以學校名稱來命名方式來建立微信公眾服務號。另外,有的高校的圖書館雖然早已建立微信公眾服務號,但是幾乎很少更新,最近一次更新甚至是半年前,由于缺乏實質性的作用,不能及時更新,且不能滿足學生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因而很容易被學生“拋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微信公眾號對高校圖書館閱讀的推廣。同時,90%以上的高校圖書館并沒有開通微信公眾號,可見對于開通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工作,學校領導并沒有重視。這對推廣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閱讀功能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
2 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可行性
2.1 使用范圍廣
高校的在校學生越來越依賴手機,尤其對微信等聊天工具越來越依賴,幾乎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學生都會使用微信,且生活中絕大時間也在用微信進行聊天及查看相關動態(tài)。由此可見通過微信公眾號,學生更容易接受,且能夠將圖書館閱讀很快地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相較于其他傳播途徑,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更具有影響力與號召力。
2.2 資源保障
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廣閱讀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一方面高校本身,都會有各自的備用金,且在高校圖書館的改善及日常維護中,都會有專項足夠的資金作為保障,不斷優(yōu)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微信公眾服務號的建立,不似其他服務管理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購買大件設備設施,或者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用于平臺的維護和管理,其相對投資較小,成效也比較明顯。另外,高校是匯集各行各業(yè)高端人才、精英的地方,因而對其所建立的公眾號的日常維護也提供了基本的人才,特別是創(chuàng)新型的、發(fā)展型的高素質人才,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日常維護、發(fā)展方向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經(jīng)濟適用
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由于其經(jīng)濟來源受限,因而其經(jīng)濟能力不高。而在推廣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服務中,其他類別的服務本身存在著一定的成本,為了能夠保證高校圖書館的正常運營,會向其服務對象也就是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就無疑限制了圖書館的使用范圍,影響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相較于其他服務管理“設備、設施”,對于學生不收取任何費用,是完全免費的一項服務,使學生更容易接收與使用。再加上微信在高校早已積累了固定的使用人群,所以無論從傳播速度,還是從傳播范圍來講,相較于其他傳媒工具更具有優(yōu)勢性。另外,在瞬息萬變的今天,科學技術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快捷服務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為了保證自身的服務質量,很多企業(yè)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經(jīng)濟等來維護其服務管理設備設施。而高校圖書館無需投入這些高額的花費及精力用于維護微信公眾號,因為依托微信自身的功能即可滿足這些要求。這主要是由于微信系統(tǒng)本身也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
3 加強微信公眾號在高校圖書館中應用的方法
3.1 確定目標,建立知識共享交流
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現(xiàn)狀,很多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無論在初期的命名,還是在后期的正常運營中,出現(xiàn)服務對象不夠清晰明確、服務宗旨含糊、服務內(nèi)容繁雜等現(xiàn)象。因此要提高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應該在官方認證的前提下,統(tǒng)一建立唯一的服務公眾微信號,將微信平臺與圖書館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以全校學生為服務對象、提高圖書館閱讀質量為宗旨,建立知識共享交流平臺。
3.2 加大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力度
目前,對于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存在一種很尷尬的現(xiàn)象,很多在校大學生表示不知圖書館存在微信公眾號,或者知道,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機會關注。面對該種現(xiàn)象,圖書館相關負責人應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使得圖書館微信服務號得以推廣。例如:在新生入學時,可以將圖書館微信服務公眾號以宣傳單的形式發(fā)放到每一個新生手中;制定多種規(guī)格的宣傳海報,張貼在學校各個宣傳板上;定期舉辦宣傳活動,為全校師生發(fā)放宣傳單,鼓勵全校師生掃描對應的二維碼;采用多種渠道同時進行宣傳,以增大圖書館公眾微信號的宣傳力度。
3.3 推出特色服務
由于高校圖書館公眾微信號服務對象是全體師生,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專業(yè)不同其實際需求也不盡相同。因而高校圖書館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特色化服務,建立個性且多樣化的服務模式。例如:根據(jù)學生閱讀的歷史,為學生推送專屬個人的分類文章;針對專業(yè)不同,有針對性地為其甄選并推送文章;在畢業(yè)季學生設計畢業(yè)論文時,為學生提供其所需的參考文獻;讓師生們自己設定歷史記錄查閱期限及推送文獻類別等。另外還可以增加交流版塊、技術交流版塊等,打破時間、空間、專業(yè)限制,學生在該版塊中可以自由發(fā)揮,進行技術交流、學術探討,也可以學習和鞏固知識,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為了尊重師生們的隱私,可以開設一對一的服務,既有效地保護了服務對象的隱私,也使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功能更具個性化。所謂的特色當然是有別于其他高校圖書館,獨一無二存在的特有服務,因而,為了凸現(xiàn)自己的特色,高校圖書館需要結合學校特色為學生設定特有類別的文獻檢索、文章賞析等特色服務。例如:對于某中醫(yī)藥大學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可為學生更多地推送醫(yī)藥相關文獻,供師生們學習和借閱;而對于某建筑大學,就要推送建筑專業(yè)的文獻及建筑相關的文章等,將本校圖書館的功能進行最大化的發(fā)揮,不僅僅是文獻、文章,還包括最新資訊、熱點,將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分類,以凸現(xiàn)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服務特色。
3.4 及時更新平臺信息
由于學校領導的不夠重視,很多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沒有得到完善,因而需要提高高校領導對微信公眾號的重視程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平臺服務,拓展微信服務內(nèi)容,及時更新平臺信息。雖然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微信服務平臺,仍處于初期階段,在運營和維護上仍存在各種問題,在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平臺“死寂”狀態(tài),師生們使用時,無法找到所需信息,久而久之很容易“放棄”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使用。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針對該現(xiàn)象,不斷地更新微信平臺的功能,及時更新微信公眾號信息,并建立對應的自助服務功能。一方面要安排專業(yè)技能較高,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人員,對微信服務平臺進行有效的維護,確保微信公眾號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退出自助服務功能,使其使用更加便捷與人性化。另外,在互動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回復,并根據(jù)交談內(nèi)容為服務對象推薦其可能會使用到的圖書資料等,樹立良好的“品牌”服務形象。
4 結 語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是一個集信息交流、文獻檢索、圖書閱讀的平臺,其不僅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為其讀者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提高圖書館的使用率;也為圖書館樹立了良好的“品牌服務”形象。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閱讀推廣能力也會逐步提高,為讀者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彰顯了圖書館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樓鋼.“985”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現(xiàn)狀調(diào)研與分析[J].中國出版,2014(14).
[2]黃梅林.微時代的圖書館信息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14(6).
[3]陳盈.微信公眾平臺及其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