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詞涵詠就是反復吟詠文中的虛詞,以期獲得更深層次的體味和認識。文言文教學中采用虛詞涵詠法通過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情感對品味人物情態(tài)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虛詞涵詠法不僅不應被忽視,還應當作為實詞教學的有效補充,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虛詞涵詠;揣摩;分析;能力
文言文教學中慣常從實詞著手來分析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情態(tài),進而了解故事情節(jié),這是由實詞的特點決定的。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語,往往表現(xiàn)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具體可感的內(nèi)容,所以實詞分析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頭戲?;谶@種認識,很長時間以來,虛詞教學一直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那么,虛詞教學到底如何進行呢?筆者在實際文言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采用虛詞涵詠法品味人物情態(tài),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涵詠即反復吟詠,細細體味,虛詞涵詠就是反復吟詠文中的虛詞,以期獲得更深層次的體味和認知。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虛詞涵詠的使用方法。
一、涵詠虛詞,揣摩人物心理
古人言辭講究含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場合,為了維持自己的風度和儀態(tài),不能過于直白地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虛詞就為他們彌補了這一不足。因而,虛詞涵詠也就成了我們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切入口。
人教版必修一有一篇經(jīng)典課文《燭之武退秦師》,其中主人公燭之武跟鄭伯之間的對話頗耐人尋味。面對鄭伯的請求,燭之武推辭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番言辭中“也”“矣”等虛詞反復出現(xiàn),仔細體味就會發(fā)現(xiàn),燭之武表面看似拒絕,但內(nèi)心不乏商量的余地,只不過借機將自己多年備受冷遇的滿腹牢騷傾吐了出來,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篇中,孔子先是鼓勵弟子們踴躍發(fā)言,“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乎”“亦……也”,表現(xiàn)了一個循循善誘的師者形象,在諸位弟子述志之后,這位老師卻感喟道“亦各言其志也已矣”,連用“也已矣”三個語氣詞,將自己內(nèi)心深處復雜的情感流露出來,自己何嘗沒有弟子們那樣的志向,但14年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卻落得個“累累若喪家之犬”,最終也只能退而講志了。
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高考時虛詞涵詠也是有效手段。湖北省高考真題《家有名士》中有一道分析概括題,其中不正確的是B選項:王濟看到王湛床頭放著《周易》,感到奇怪,問叔父要此書何用,是否看過此書,流露出對叔父的輕視。而在原文中并沒有“輕視”之類的字眼,此時我們不妨運用虛詞涵詠法品味王濟的語言“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就會發(fā)現(xiàn)“何為”“頗……不”這些虛詞恰恰流露出王濟對叔父的輕視心理,難題隨之迎刃而解。
二、涵詠虛詞,分析人物情感
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就是說言語、文章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若要解讀情感就必須從他們的文字入手,以語氣詞為代表的虛詞往往成為作者情感宣泄的有力工具,所以涵詠虛詞也是我們分析人物情感的突破口。
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一段深情而悲愴的內(nèi)心獨白:“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這段文字恰恰就是憑借“其”“邪”“也”“乎”“矣”等虛詞的運用將作者心中那種由極度悲痛而引發(fā)的懷疑、愧疚、自傷身世等多重情感淋漓盡致得表現(xiàn)了出來,由此打動了一代代讀者。
《項羽之死》中,項羽曾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之中“兮”“奈何”等虛詞將項羽在窮途末路時的悲壯盡情抒發(fā)出來,項羽這樣一位蓋世英雄,無奈天命不濟?。?/p>
莊子的《逍遙游》可謂古代寓言中的驚世之作,其中描寫蜩與學鳩譏笑鯤鵬的語言非常生動,很值得玩味,“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虛詞“而已矣”“奚以……而為”的使用將蜩與學鳩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之態(tài)表露無遺,同時也將莊子對世俗之人的無奈之情表現(xiàn)了出來,可謂“一詞數(shù)得”。
虛詞涵詠的具體方法也多種多樣,視具體篇目而定。一般可以采用填空(補充)法,即將原文中的虛詞抽去,讓學生補充,通過對比強化認識;也可采用虛詞綴文法,即使用一個或多個虛詞連綴文章或改寫文章,當然基本的實詞是必需的。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熟悉常見虛詞的一詞多義,也可加深對原文內(nèi)容的記憶,甚至提高創(chuàng)作文言文的能力。
當然,虛詞涵詠法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中可以采用的篇目和方法還有很多,筆者僅列舉其中幾例。不過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虛詞涵詠法不僅不應被忽視,反而應當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作者簡介:汪作霞(1978—),女,甘肅省臨夏回民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