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盧玉彬
(甘肅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近年來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以及全球人口老齡化,社會對護理人才的要求相應提高,護士不僅要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還要滿足其心理、社會等精神需求[1]。但相關調查顯示,78%的護士對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91%的護士未參加過有關人文科學的講座或學習過相關課程[2];80.3%的護士希望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接受人文教育[3]。以上數據表明,在職護士人文素質的總體水平偏低且接受的相關教育較少。為全面提高護士人文素質,促進護生就業(yè),筆者立足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護生實際情況在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中應用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指把教師白天在教室講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傳統(tǒng)教學結構顛倒安排,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將課堂變成師生互動的場所,通過答疑解惑、合作討論等促進知識內化的教學模式[4]。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最早由國外培訓機構提出,是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通過面對面教學彌補E.Learning(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不足[5]。本研究將混合式學習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設計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將其運用于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教學,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校2015級五年制護理專業(yè)4個班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法將8班和2班共96人設為試驗組,6班和7班共91人設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在專業(yè)、人數、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授課教師相同,教材均采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秦東華主編的《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均為68學時,其中理論22學時,實踐46學時。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理論講授和操作示范為主。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系統(tǒng)講授各知識點,課后布置作業(yè)。
1.2.2 試驗組(1)課前準備。教師利用假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準備教學資源,制定評價標準。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微課、課件、典型案例及相關網絡資源。開學后教師以班為單位建立QQ群,作為師生交流的平臺。將護生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每班分成6組,方便護生課外討論并完成學習任務。
(2)教學實施。教師課前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課件及教學任務上傳到QQ群,護生提前觀看教學視頻、完成課前練習,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與同學或教師在線交流,也可在課堂討論時解決。教師課上聽取護生匯報(采取小講課、角色扮演等形式),并與其他組成員點評,最后教師進一步總結和拓展。對于表現(xiàn)較差的小組,教師課后利用網絡平臺單獨輔導。教師在QQ群及時反饋每組成績,督促護生線下學習。
1.3.1 課程考試成績 課程考試成績由理論成績(40%)、實踐成績(40%)和態(tài)度成績(20%)3部分組成。滿分100分,≥60分為合格。學期末兩組采用相同試卷進行理論考試,滿分100分,按權重計入考試成績。兩組采用相同操作評分標準,進行4次階段性考核,滿分100分,按權重計入考試成績。態(tài)度成績包括線上(上傳作業(yè)、下載學習任務)和線下(課堂活動、出勤情況)兩部分,滿分100分,按權重計入考試成績。
1.3.2 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教師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問卷包括6個條目,從“完全同意”到“不太同意”。以班為單位發(fā)放,以無記名方式填寫,當場回收。發(fā)放問卷96份,有效回收率100.0%。
試驗組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兩組成績分布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1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s,分)
n t值P值組別 理論成績68.06±10.44 62.71±12.21試驗組對照組96 91 3.2200.002
表2 兩組理論成績分布[n(%)]
試驗組實踐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3。此外,兩組成績分布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
表3 兩組實踐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實踐成績比較(±s,分)
n t值P值組別 實踐成績71.61±4.60 69.49±5.02試驗組對照組96 91 3.0220.003
表4 兩組實踐成績分布情況[n(%)]
試驗組超過90%的護生認可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見表5)。
表5 試驗組對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n(%)]
調查顯示,試驗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表2),絕大部分護生認可該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97.9%)、激發(fā)學習興趣(95.9%)方面(見表5)。應用該教學模式,使護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突出護生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護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與邱鑠等[6~8]的研究結果一致。所以,可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專業(yè)其他人文課程,整體提高護理人文課程教學質量和護生人文素質。
3.2.1 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教師必須堅持現(xiàn)代教育理念,把控課堂教學時間、維持教學秩序,提出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9]。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隨時更新自身知識結構。
3.2.2 提供校園無線網絡環(huán)境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護生若要完成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線上學習(下載任務、在線觀看教學視頻),需要良好的校園無線網絡環(huán)境支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校園網絡不完善,護生只能用手機流量完成線上學習。所以,學校應從軟、硬件方面為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保證。
在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中應用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突出護生主體地位,促使護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護生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值得推廣。但是,如何更好地應用該模式以提高人文課程教學效果還需進一步研究。
[1]羅軍飛,廖小利,汪迪.論我國護理學科社會科學屬性的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6):100-102.
[2]李慧玲,楊小芳,張妍.專業(yè)護士人文素質現(xiàn)狀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0):766-767.
[3]劉淑珍,李奇志,周益民,等.護理隊伍人文素質亟待提高[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4,17(6):35-36.
[4]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2013(1):79-85.
[5]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4):27-32.
[6]邱鑠.混合式教學在護理學專業(yè)人體解剖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17,39(4):312-314.
[7]王慶華,王鳳.混合式學習法在護理倫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3):53-54.
[8]呂巖巖,李錚.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學習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7(7):123-124.
[9]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