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瓊
近幾年,由于四會市重點中學對初中學校進行擴招,以及優(yōu)質生源的外流,使鄉(xiāng)鎮(zhèn)學校出現(xiàn)了初中學生絕大部分是中下層次學生的情況。中專學校的春季招生和免試免費入學,更令大部分剛踏入初中的學生將中考目標定位在中專而無心讀書,導致鄉(xiāng)鎮(zhèn)學生的整體成績大幅下滑。對于長期任教九年級化學的教師,如何在一年內提高學困生的整體成績,是一個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
一、學困生的學習特點
學困生一般具有以下學習特點:基礎差,上課時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課外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或作業(yè)錯誤率高;課堂檢測、單元檢測成績低,缺乏學習的信心;意志薄弱,不能堅持學習;難以承受家長和教師施加的壓力;由于家庭環(huán)境突變,情緒低落,郁郁寡歡。
二、因材施教,逐步提高
每年接手從八年級升上九年級的學生時,筆者都參照學生上學期年級期末考試的物理和數(shù)學成績,了解學生的理科基礎。如2014年7月的期末考試,年級的物理平均分只有34.2分,數(shù)學平均分還不到30分,優(yōu)秀率為0,及格率只有12.5%。面對著基礎較差的學生,筆者制定計劃,讓大部分學生逐步提高成績。
首先,從基礎抓起。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學生沒有基礎好壞之分,而學困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筆者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平臺,把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學生在觀看圖片、動畫模擬視頻和動手實驗中輕松自如地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如在講授“化學肥料”這一主題時,筆者把“常用化肥”這一教學內容制成ppt進行教學,并設置“檢驗銨態(tài)氮肥”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觀察活動。圖片的展示,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分組實驗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實驗操作能力。學生易學易懂,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克服了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點。
其次,課后做好密切跟蹤,輔導學困生完成作業(yè)。學困生難以獨立完成作業(yè),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或作業(yè)錯誤率高。其原因是他們上完一節(jié)課后,只是淺顯地記住了知識而不會如何運用知識解題。如在教授完“化學肥料”這一主題后,筆者布置了6道作業(yè)題,其中前5道題目為選擇題,第6道題目為探究題。結果,全班缺交作業(yè)10人(全班40人),其原因是學生不會做探究題。從作業(yè)的正確率看,正確率最高的是第1、2題,較高的是第3、4、5題,錯誤率最高的是第6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采用課堂評講和課外分批輔導的方法,讓學生改正作業(yè)的錯誤,樹立學習化學的信心。
再次,定期進行學習檢測,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學困生成績較低,容易失去學習的信心,且意志薄弱,不能堅持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每當進行課堂檢測或單元檢測后,筆者都詳細分析學生的答卷情況,把不同分數(shù)段的學生在答題時出現(xiàn)的共同錯誤進行歸納,分小組進行評講,或在課堂上評講時讀出答題錯誤的學生姓名,以此提醒他們注意,或請答題錯誤的學生說出解題思路。這樣的課堂或課外輔導,不但可以走進學困生的思維空間,還可以讓他們知道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老師是在讓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最后,注重學困生的心理干預工作。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科任教師怕學困生拖低班級平均分,這是應試教育的弊端。筆者在與學困生的溝通中了解到,家長對其的教育方法普遍為“多埋怨、少鼓勵”,在辦公室里,筆者也經常見到部分科任教師把不按時交作業(yè)、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帶回辦公室嚴厲批評,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yè),規(guī)定他們下次的考試成績。學困生本來就是班中的弱勢群體,如果家長和教師引導不當,他們的成績只會不斷下滑,最終放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既是科任教師又是班主任的筆者,與家長溝通,配合好科任教師協(xié)調師生的關系。筆者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建立家長QQ群和微信群,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tài)和存在的不足,及時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干預;當學生與科任教師發(fā)生沖突后,及時做好事后的調解工作,讓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
經過一個學年的教學實踐后,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明顯提高,平均分從單元測試時的40分上升到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58分,優(yōu)生率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中考平均分更達到62分,為全市25所學校的第6名。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