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驍斌
摘 要:同作為亞洲國家語言,漢語和韓語至今都有著各自的發(fā)展歷程。長期以來,韓語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曾經是學習并使用漢字來記錄著國家的歷史,但從中又出現(xiàn)了漢字使用上有所相同和不同的同形語。本文將以宣傳相關詞語為中心淺談中韓同形語,并考察影響韓語學習者誤用的原因,來初步探討中韓用詞的區(qū)別性研究。通過本次比較,期望以后在各類場合的同形語比較分析中打下研究基礎。
關鍵詞:宣傳語 廣告 新聞 同形語 誤用
一、同形語的誤用及本研究的考察對象
中國與韓國之間,因為文化和社會體制的差異,產生著眾多不同的語言、習慣與生活方式。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來想,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相同點。其中一點,便是將現(xiàn)象及事態(tài)抽象化的語言,與文字可表現(xiàn)為漢字。據此,作為學習韓語的中國人來說,恰恰是因為同樣的漢字表現(xiàn),故會產生一種“韓語學習很容易”的先入之見。但是,在使用的途中就是因為自身感覺其意思或用法是一樣的,所以會產生各種情況下的誤用。
本文中所涉及的中韓同形語并非指向全體的研究對象。關于韓語學習者經常誤用的中韓同形語,已有眾多研究者進行過指摘,其中也有一些同形語的誤用被韓語學習者作為常識來學習。
本文將以以下兩個宣傳媒體相關詞語為中心進行研究:
同形同義語“廣告”
同形異義語“新聞”
在以兩國語言來解釋其意思的基礎上,使用相關例文來解釋兩個詞語是以何種文脈來使用,并持有何種語感。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將記載兩個詞語的由來,并以收集的例文和使用事例來進行考察。
二、中韓同形語的概念以及分類
1. 中韓同形語的概念
中文和韓文中以同樣的構造出現(xiàn)的單詞稱為“中韓同形語”,在現(xiàn)代中文中也稱為“中韓同形詞”。為何中文和韓文中出現(xiàn)眾多的同形語,其中的基本原因在于漢字。漢字為典型的表意文字。對于漢字的記錄職能,根據溫敏(2015)的調查,3500個常用文字中,能夠記錄單詞的個體文字有2005個,占常用文字的57.3%。其中記錄音素意義的文字有1399個,占常用文字的39.9%。而只記錄音節(jié)的文字僅有96個,占常用文字的2.8%。從中可以查看出,單一文字在使用感覺上是音素結合體的自由因子,有著可自由運用和組合的特征。
2.中韓同形語的分類
中韓同形語的數量非常之多,其分類方法也及其復雜。曾經有曾根博?。?988)對中日同形語進行過分類研究,在研究中對于中日同形語進行了如下的方式分類,并得到了比較明確的區(qū)別。從中的部分分類方法也適用于中韓同形語。
① 與漢字的構造和意思相同的詞語,指定為“同形同義語”。② 與漢字的構造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的詞語,指定為“同形異義語”。③ 與漢字的構造相同,但意思只有部分相同的詞語,指定為“同形類義語”。其中,①的“同形同義語”在意思上完全相同。并且,在西洋的歷史學、社會學、科學技術等方面上,其知識與專業(yè)用語中有眾多“同形同義”的詞語。此種同形同義在理解韓語時有著較大的幫助。②的“同形異義語”中,雖然在漢字的表現(xiàn)上相同,但在意思和用法上卻有著很大不同。在中韓語言對比中理解好同形異義的詞語的真實意思,對于韓語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③的“同形類義語”,是在意思和用法上部分相同,并其中一方還有著其他的意思。此種“同形類義語”的使用范圍非常之廣,對于韓語學習者來說,很多情況下有著只會理解成中文字面意思的傾向。其結果便是不能夠準確把握韓語中的意思,直接影響著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三、宣傳媒體相關詞語的由來與例文
1. 同形同義語“廣告”
首先,對于同形同義語“廣告”的由來進行了調查,其中漢語和韓語的解釋分別如下。
廣告,即廣而告之之意。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廣義的廣告包括非經濟廣告和經濟廣告,非經濟廣告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廣告,又稱效應廣告,如政府行政部門、社會事業(yè)單位乃至個人的各種公告、聲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廣。
“廣告”一詞來源于拉丁文。我國廣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殷商時期,有個叫格伯的人,把馬售給一個叫棚先的人。這筆交易以銘文的形式記錄在專門為刻銘而鑄造的青銅器上?!吨芏Y》記載,凡做交易都要“告于士”。到了宋代,我國就已出現(xiàn)了圖記廣告,即商標。
(摘自中國《廣告用于詞典》)
廣告(Advertisement)是以人民大眾為對象來進行公開告知的行為的總稱。通常在電視或影像媒體中所看到的廣告稱為CF(Commercial Film)。國外也將其稱作CF。
廣告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前5千年前,其內容是慶祝埃及法老獲得勝利的一副壁畫。除此之外還有古希臘雅典娜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被認定為是大約公元前1千年前制作的懸賞通緝令。這些可以稱之為是當今廣告的始祖。
韓國最初的廣告是在1886年的漢城周報上記載的德國貿易公司“世昌洋行”的廣告,其中有寫著“德商世昌洋行告白”一文。而“廣告”一詞是在1896年4月份的“獨立新聞”中首次出現(xiàn)。
(摘自韓國《維基韓國》,作者譯)
如以上的調查結果,在中國開始使用“廣告”一詞的是從1872年到1887年之間,而韓國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使用“廣告”一詞,并且都是以“廣而告之”的意思來使用。
2. 同形異義語“新聞”
漢語與韓語的同形異義語,指的是漢字的形狀和寫法相同,卻有不同意思的詞語。在宣傳媒體相關的詞語中此種類型并不多見,而“新聞”一詞則最具代表性。
在中國和韓國的日常生活當中,“新聞”一詞有如下的區(qū)別。漢語例文:早上一起床就看新聞。韓語例文:請給我一張新聞(報紙)。
由此可看出,韓語中的“新聞”其實指的便是“報紙”。其實“新聞”一詞在中國唐代,最初出現(xiàn)在記載當地地方所發(fā)生的事件的讀物《南楚新聞》中。其詞語如文字之意,有著“新的見聞”。并且,在韓語的相關詞典中記載的“新聞”還可以稱之為“新聞紙”,1883年的“漢城旬報”是韓國最初的報紙。對于其中的原文解釋如下。
新聞紙(報紙)對于社會上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廣范圍告知的定期刊物。一般來說是每日進行社會上的各類報導,也有通過周刊、旬刊和月刊來發(fā)行的。1609年在德國初次發(fā)行了正規(guī)的報紙,而我國的正規(guī)報紙的始祖是1883年發(fā)行的《漢城旬報》。
(摘自《NAVER國語辭典》,作者譯)
四、韓語學習者在學習韓語時影響著詞語誤用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本文中以“廣告”和“新聞”兩個詞語為中心,以分析例文的方式進行了考察。根據這些分析,本文中將整理韓語學習者在學習韓語時影響著詞語誤用的原因。
① 受漢語漢字的影響。② 對于對應著韓語的詞語理解成漢語的意思,會用母語(漢語的同形語)的漢字來代替。③ 漢字表現(xiàn)的背后所牽涉的歷史、社會、文化的不同點,誤用其語言習慣。
以上,在中韓同形語中的宣傳相關詞語中進行了小范圍的分析。雖然沒能對于韓語初學者提供有效的數據,但在以后的中韓語法研究中做了一些良好的基礎。但是,關于眾多同形語的分類與分析嚴密性以及語法的由來,還需要做更多相關的學習和探討。今后,不僅在宣傳相關詞語,應該在更廣范圍下進行研究分析,并計劃在中韓同形語的研究中進行更加詳細的考察。
參考文獻
①《漢語教材和語法》曾根博隆 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1987年
②《現(xiàn)代漢語詞典 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1996年
③《中韓同形異義詞對比研究》 金智惠 2012年
④《熟悉且陌生:中韓同義異形詞類型及語言學意義探析》 溫敏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 2015年04期
⑤《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年
注釋
①在韓國是以音讀來翻譯的詞語。本文中所涉及的韓語漢字均表示此種詞語。
①出自《熟悉卻陌生:中韓同義異形詞類型及語言學意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