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研制語料庫的方式建立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并構(gòu)建基于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的“德語筆譯”課程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進而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翻譯教學模式,為新形勢下的翻譯教學探索新的路徑。
關鍵詞 漢德雙語 翻譯語料庫 翻譯教學平臺 自主翻譯學習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2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based on corpu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rpus of Chinese-German bilingual translation by means of self-developed corpus and constructs a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 of German translation course based on Chinese-German bilingual corpus, and achieve "student-center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to explore new ways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Chinese-German bilingual language; translation corpus; translation teaching platform;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learning
近20年來,中國外語學界,尤其是英語學界對語料庫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衍生出很多實用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對構(gòu)建的語料庫使用也已取得共識和用途:一是用于語言研究,二是用于外語教學。但是將翻譯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的研究剛剛起步。王克非教授可以說是探討雙語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中用途的先行者??傮w而言,目前該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應用于翻譯教學的雙語語料庫構(gòu)建的可能及方法、基于翻譯語料庫翻譯教學的優(yōu)勢、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等。目前已構(gòu)建完成的雙語語料庫主要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漢英平行語料庫”、“漢日翻譯語料庫”以及香港教育學院王立勛博士建立的面向英語和漢語學習的雙語平行語料庫。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國內(nèi)已有研究關注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但這些研究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漢英或漢日等專業(yè)領域,漢德雙語平行語料庫幾乎沒有;另一方面雙語翻譯語料庫構(gòu)建完成后如何有效的嵌入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實現(xiàn)學生線上和線下翻譯學習目的等問題還很少涉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研究探討建立一個專門面向?qū)W生自主學習的,以應用型文本類型為主的大型漢德雙語平行語料庫。旨在為德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豐富的漢德對應語料和互譯樣本,將把語料庫這一先進強大的工具和重要雙語對應資源與翻譯教學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促進該專業(yè)的學生漢德雙語互譯能力的培養(yǎng)。
1 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的構(gòu)建
語料庫的構(gòu)建中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為選取語料和加工語料。所以,語料是構(gòu)建語料庫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擬構(gòu)建具有較大規(guī)模的實用文體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計劃建設規(guī)模為10萬字/詞(注:中文部分按字數(shù)計算,英文部分按詞數(shù)計算)。本語料庫構(gòu)建主要目的是作為“德語筆譯”課程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基礎材料應用于“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譯線上教學中。下面從語料庫材料選取和語料庫材料加工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首先,在漢德翻譯語料庫材料選取方面,收集合適的中德文對應語料是構(gòu)建本語料庫的第一步,是本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礎和關鍵。根據(jù)德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本語料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用文體語料。本研究將“實用文體”定義為“德語專業(yè)學生在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崗位中可能需要進行翻譯的文本類型”。如表1所示,具體類別包括政治類文本、科技類文本、應用類文本以及文學類文本;語料對應的具體類型為漢語為源語,德譯文對照、德文為源語,漢譯文對照。本語料庫構(gòu)建完畢后按照語料文本類型分為4個子語料庫:政治類文本子語料庫、科技類文本子語料庫、應用類文本子語料庫和文學類文本子語料庫。
在語料庫材料的收集過程中,各語料類別收錄遵循難易適中、各語料文本所占的比例協(xié)調(diào)、均衡等原則。
語料庫所收錄的文本絕大部分來源于以下途徑:網(wǎng)上電子文本及紙質(zhì)印刷品、書籍等。這些材料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或文本電子掃描、人工錄入后,挑選語言質(zhì)量高的文本內(nèi)容入庫。在語料選取好之后,第二步對其進行加工和處理。
在語料加工處理方面,在語料錄入完成之后,要對所有語料進行整理加工,利用語料庫建設軟件,制作雙語對齊語料并對齊進行標注,其中包括篇章級對齊單位、段級對齊單位、句級對齊單位、詞匯級對齊單位。按照上述語料類型,將逐個完成四個子語料庫的文本收集工作,然后統(tǒng)一進行對齊、標注、入庫。四個子語料庫構(gòu)建完成后,將進行子語料庫匯總形成漢德翻譯語料庫總庫。在上傳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時,可按照完成的時間順序依次上傳四個子語料庫,已實現(xiàn)在建設過程中也能將已構(gòu)建完成的子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和線上翻譯自主學習。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子語料庫和總庫將平行并存呈現(xiàn)給學生,以更好地保障學生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 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的應用研究
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模式和理念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中面對的是翻譯教材中陳舊的范例和教師下發(fā)的參考譯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照本宣科地把翻譯技巧灌輸給學生。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學生的翻譯訓練量和訓練效果很難得到保障?!耙詫W生為中心”新型翻譯教學模式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diào)“教-學翻譯”,讓學生在翻譯訓練中通過歸納總結(jié)習得翻譯技巧并獲得處理真實翻譯任務的能力。該模式能夠?qū)嵤┑年P鍵為原汁原味的真實翻譯文本、自主學習環(huán)境以及線上線下翻譯學習相結(jié)合。基于翻譯語料庫構(gòu)建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可以實現(xiàn)上述目標。
從事翻譯研究的中外學者普遍認識到,翻譯語料庫對語言的對比研究、翻譯的學習與研究都極具價值。語料庫語言材料真實、量大、內(nèi)容豐富,語料庫研究手段為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有利于自主性學習的實施,語料庫順應了在翻譯教學中利用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要求,能夠有效提升翻譯學習的訓練量,從而提升翻譯學習的效果。
對于“德語筆譯”課程來說,創(chuàng)建及應用面向德語專業(yè)學生的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校德語專業(yè)學生可利用翻譯練習資源相對有限的問題,從而推動學生漢德互譯能力的提升。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選取的語料均為各常見實用文體中德對應文本,這些文本資料為翻譯學習和練習提供了豐富的示例。學生可以使用這些中德對照示例歸納總結(jié)中德語言轉(zhuǎn)換技巧。
語料庫構(gòu)建完成后,將以其為依托,將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應用于翻譯教學研究,建立基于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構(gòu)建德語筆譯教學平臺,力求為有關德語筆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改革提供技術支撐和研究平臺?;谠摲g教學平臺,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德語筆譯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翻譯練習過程中扮演主體者角色,使教師成為翻譯練習的引導者,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翻譯學習和翻譯技巧習得的能力。
應用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的線上和線下相結(jié)合的“德語筆譯”課程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為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作為漢德語言對比分析與漢德翻譯研究的一項重要工具,對于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漢德語言和漢德互譯研究,改進德語學習、提高漢德互譯能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使用語料庫進行漢德筆譯教學就給德語專業(yè)學生在翻譯學習中提供了豐富的翻譯材料,滿足其自主翻譯學習的需求。從學習效率上講,應用語料庫可為學生快速提取翻譯學習材料提供方便,能夠促進學習者養(yǎng)成翻譯興趣。
總而言之,豐富的語料庫資源為學生的翻譯學習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因為這時翻譯學習者可以是發(fā)現(xiàn)者,甚至是研究者。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則為德語專業(yè)學生翻譯學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參考工具或工作平臺。雙語德語語料庫和檢索工具對德語專業(yè)學生中德雙語互譯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它使得學習者形成一種互譯的“意識”、“反射”和“應變”,在幫助學生自學,培養(yǎng)雙語互譯翻譯能力方面是不能替代的。在漢德平行語料庫建設的基礎上,將標注如何將雙語對應語料用于中德互譯能力的學習中,確定對應語料庫中詞匯、句、段或篇章級對齊單位之間具有的翻譯關系,在對比研究過程中,獲取哪些相應的互譯技巧和策略。這有助于德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并習得形成穩(wěn)定的翻譯技巧,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捕捉翻譯技巧和自主構(gòu)建翻譯策略的能力。這種新型的翻譯學習模式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漢德翻譯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綜上所述,漢德雙語平行語料庫建成之后,將語料庫嵌入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構(gòu)建基于漢德雙語翻譯語料庫的翻譯教學平臺系統(tǒng),依托教學平臺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翻譯教學新模式。學生在翻譯學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各類常用實用文體漢德對應語料并自行進行歸納總結(jié),這使得翻譯教學還原了真實的翻譯情景,避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shù)姆g技巧以及產(chǎn)生參考譯文依賴癥,而是實現(xiàn)學生在練習中習得翻譯技巧,進而使學生深入探討德漢實用文體詞、句以及篇章層面的異同,以及漢德實用文體各文本類型互譯時詞匯、句法以及語篇層次轉(zhuǎn)換方面的特色和翻譯策略及技巧等。具有豐富資源的漢德雙語語料庫及相應的翻譯教學平臺建成后,將有助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德語應用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克非.新型雙語語料庫的設計與構(gòu)建[J].中國翻譯,2004(6).
[2] 王克非,黃立波.語料庫翻譯學的幾個術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6).
[3] 李文中.平行語料庫設計及對應單位識別[J].當代外語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