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
筆者最近連續(xù)聽了幾節(jié)高三語文試卷評講課,觀察到:即便老師激情飽滿、唾沫橫飛,學生要么垂頭喪氣,疲于記筆記;要么不為所動,昏昏欲睡。一節(jié)課下來,筆者拿過一些學生的試卷,除了老師黑板上所寫內容,試卷上幾乎沒有其他補充。細細詢問,之前做錯的題,還是不知所以。試卷評講怎樣才能做到精準有效呢?
試卷評講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種特殊意義的語文復習課,是教師引領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的課。試卷評講課上好了,對日常教學是一種補充、完善、升華。試卷評講怎樣才能做到精準有效呢?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出試卷評講前、中、后的策略,以饗讀者。
一、評講前:認真?zhèn)湔n,胸有丘壑
1.備時間,及時反饋
試卷收上來后,教師應在一天之內將試卷全部批閱完。教師及時將試卷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解題思路還沒有忘記,此時趁熱打鐵評講試卷,會更加有效。
筆者以前總是在晚自習7:00—9:30之間考語文,收卷時間一到,筆者就開始閱卷,晚上回家也加班閱卷到1:30,第二天上午將卷子發(fā)給學生,學生那種驚喜的程度全都寫在臉上,對老師的敬業(yè)精神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學習的關心,老師與他們一起奮斗的堅韌,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2.備學生,了解考情
試卷批閱完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成績作分析。教師除了對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各分數(shù)段作統(tǒng)計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對各大題和各小題得分情況做細致的分析。針對性地分析學生這道題的失分原因,是題本身難,還是學生沒有掌握這個知識點,或是因為粗心、思維軌跡偏離、語言匱乏等,從學生答案中可略知一二??烧?guī)讉€學生談話,詢問學生做這道題的思維軌跡,這樣也就更加清楚而具有針對性了。對那些典型的錯誤答案和優(yōu)秀答案,教師有必要收集起來,通過展示臺或者幻燈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診斷錯誤,找到正確的答題方向。
3.備試卷,清楚考點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與學生一起做題的意識。即便學生考試時,老師要監(jiān)考,沒有時間做題,監(jiān)考完之后,老師都必須要求自己在兩個半小時之內完完整整地做完一套題,包括寫作文。這樣才能設身處地了解試卷的難易程度和價值度,深入了解試卷的選材和考點設置,了解自己日常教學對此考點的關注度,了解學生做題的困惑和易錯點,把握每道題的做題時間。這樣才能客觀地評價試卷,而不是一味地把失分的責任推給學生。
做完試卷后,教師也有必要對照參考答案,批閱自己試卷,對自己錯誤的地方,要尤為注意,深入分析。還可以在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某些參考答案的不足之處。這樣評講試卷的時候,就不會唯參考答案馬首是瞻。對一些沒有參考答案的題,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組織的答案反饋給學生,給學生參考。
4.備方法,追求效率
很多人認為語文做題靠知識積淀,靠語感,這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很多題也是有技巧可循的。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每一道題的答題方法,提煉答題口訣,反饋給學生。其次,應結合試題與學生出錯狀況確定自己的講評思路、課堂步驟和講評方法,避免評講的盲目性、隨意性,避免平均用力,詳略不當。講評方法是一講到底,還是自主合作,或是朗讀法、訂正法、展示法,教師都應該心中有數(shù)。
二、評講中:精準有效,知法并授
1.簡短評價,指出問題
試卷發(fā)到學生手里,切忌立刻評講。教師應首先總體評價本次考試,對分數(shù)、試卷、學生、共性問題作大致分析,然后匯報本張試卷的考點分布、難易程度,通報班級平均分、及格人數(shù)、各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分布,以及與同層次班級的成績對比,指出班級典型問題和主要失分項,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班級、年級中處于什么位置,明白本次考試的問題。
2.評講試題,突破重點
整套試卷,教師不必每道題都詳講,一定有所側重。對于簡單的、得分率高的,核對答案,讓學生謄寫即可。對于難度大的、知識技能含量高的、得分率低的,應是課堂評講的重點??紤]到學生在聽課時間長了以后,會出現(xiàn)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教師可先評講這部分試題,讓學生引起重視,以提高評卷的效率。
3.鏈接教材,喚醒記憶
表面看,高中語文試題與教材脫離,但仔細挖掘,絕大部分題的材料在課外,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卻在課內,正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在評講時,一定要及時鏈接教材,引領學生尋找課本中的知識點,找到解題依據(jù)。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能引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重視。
4.以題解題,思維引導
有些語文題,問題中就隱含著答案。高考,考查語文能力,更考查思維能力。評講試題時,教師要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思維中質疑,在探究中解難。
筆者曾經評講一道圖文轉換題,努力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從問題中尋求答案。
圖文轉換題如下:
21.閱讀下面關于中國人口流動情況的圖表(見上表),根據(jù)圖表反映的情況,在下面文段中的橫線上寫出相應的結論,每處不超過15字。(6分)
從不同流動類型的數(shù)據(jù)上看, ①;在非家庭式流動中,丈夫獨自遷移的比重最大;在半家庭式流動中, ② ,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反映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③ 。
第一問是“從不同流動類型的數(shù)據(jù)上看”,我引導學生在“非家庭式流動”“半家庭式流動”“完整家庭式流動”三種類型中運用比較思維,尋找典型數(shù)據(jù),再縱橫分析,最后概括形成答案:①完整家庭式流動,成為主要模式。而第二問“在半家庭式流動中”的答案也必須和上一句“在非家庭式流動中,丈夫獨自遷移的比重最大”中的“丈夫”進行比較思考,就不能把答案的重心放到子女上,只能對“丈夫”與“妻子”進行深入思考,得出答案:②基本上是夫妻一起遷移。
最后一個問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反映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我引導學生細細揣摩“不容忽視”隱含的含義,必定是社會中存在的一種典型現(xiàn)象,亟需整個社會高度重視,密切關注的情況。關鍵是,此設問是緊跟第二問,它的答案應該從第二問中推導出來?!胺蚱蘧w移了”,那留下的就是孩子了,孩子獨自在家,很明顯就反映了社會的普遍話題——留守兒童。得出答案:③留守兒童現(xiàn)象依然嚴重。
這樣一次次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揣摩,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這道題也就輕松解答了。
5.模式提煉,答中得法
教師在評講試題的時候,要善于從答案中挖掘答題角度,提煉答題模式,讓學生在下次做類似題型的時候有大致的答題角度和套路,再結合相應的材料作分析。
筆者曾經評講一道詩歌鑒賞題,詩歌、問題及答案如下: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9.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請問這首詩中的哪個字用得準確傳神?請你指出來并做簡要分析。(4分)
答:系?!跋怠弊衷谠娭惺窍底?、拴住、牽住、拉住的意思,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柳條藤蔓以人的情感,描繪了一幅修長柔軟的柳條藤蔓,好像要牽扯住主人,不讓主人離去的動人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一草一木的依依不舍之情,巧妙而含蓄。
在解析了詩歌,落實了答案之后,筆者讓學生自讀答案,領悟答題思路。在學生回答、教師點撥之后,我們共同明確了此詩的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說清楚該字運用了什么手法;第三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該字還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四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第五步,在整體上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最后,提煉出了詩歌鑒賞煉字題的五字訣——義法景情效。
6.適度拓展、發(fā)散思維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有適度拓展的意識,以發(fā)散學生思維。特別是對學生出錯率較高的問題,應該圍繞考點立足試題,變換角度變換題型,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延伸發(fā)散,擴展思維,但是補充材料的數(shù)量、難度、范圍要適度,切忌把試卷講評課上成專題復習課。
筆者曾經在評講一道成語題時這樣做。
選項①考查的成語是“瓜皮搭李樹”,在講這個成語的意思之前,筆者先講了一個小故事:“宋朝時期,泉南人林可山,自稱是‘梅妻鶴子林和靖的七世孫,人們都知道林和靖根本就沒結過婚。當時就有人作詩嘲諷說:‘和靖當年不娶妻,只留一鶴一童兒,可山認作孤山種,正是瓜皮搭李樹?!睂W生們聽了哈哈大笑,也在故事中明白了“瓜皮搭李樹”的意思,即根本搭不上,指強認親族。除了講這個成語,筆者又提及了另外一個與“瓜李”相關、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成語“瓜李之嫌”或“瓜田李下”,講清典故,讓學生明確:它比喻處于嫌疑的地位。適當拓展典故,讓課堂趣味橫生;適當聯(lián)系另外的成語,又幫助學生積累了成語,可謂一舉兩得。
7.校正答案、比對失誤
講完一道題,教師一定要督促學生把答案寫下來,讓學生做參考。筆者在聽試卷評講課的時候,有些老師就是不等待學生把答案訂正就講下一道了。等再收試卷上來看的時候,學生試卷空空如也,再問學生,學生什么都不知道了。學生記下答案,可以比對自己的失分答案,查找自己不足。從參考答案中既可以看答案組織的規(guī)律性,也可以積累答題術語。所以,教師一定要給答案。
8.情感教育、相機滲透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語文試卷的選材緊扣“一點四面”,弘揚社會正能量,選擇的古今中外名人,往往有著相同的優(yōu)秀品質: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堅持不懈追求自我夢想,以突出成就造福于人類......他們身上突出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最好資源。教師在評講的時候,就要正面引導學生,讓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三、評講后:鞏固積累,聽有所悟
1.積累整理,分類歸納
試卷評講以后,絕不能拋開不顧。要求學生把自己典型錯誤的題收集到“錯題集”上面,時常翻閱,避免下次犯類似的錯誤;把重要知識點、答題模式記錄在筆記本上,積累答題術語;將閱讀材料中的經典語錄、哲理句段、人物事跡適當整理,摘抄概括,作為寫作的重要素材。
2.背誦記憶,落實到位
試卷上出現(xiàn)的內容都是重要的知識點,教師有必要督促學生背誦記憶相應題型和知識點,抽查學生掌握情況。尤其是文言文實詞、文化常識,會反復出現(xiàn)在不同的試卷上,如果學生對每次考試的文言實詞都背誦清楚了,文言積累也就更加豐富。
3.學生比對,反饋錯因
試卷評講完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分析試卷,把一張錯題統(tǒng)計表發(fā)給學生。要求他們認真匯總,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其錯誤的原因和性質:知識性方面的錯誤、判斷理解方面的錯誤、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記憶方面的錯誤等。讓學生自己動手,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及時收上統(tǒng)計表,初步歸納分析,下一階段的教學就更具有針對性。
總之,試卷評講在高三復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用好試卷,評好試卷,講好試卷,既顯現(xiàn)了語文教師的教學功底、教學理念、教學智慧,又可以形成學生語文能力,提升學生應考技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參加高考提供智力支撐!愿每一節(jié)語文試卷評講課,都能評有所獲,講有所得!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盛經開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