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伯平
關鍵詞:教育初心
這兩年,“初心”一詞,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度與話題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似乎所有的初心,都指向一個終點。
那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又指向什么呢?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薩爾曼·可汗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幫助人們收獲人生的果實;教育的責任在于挖掘人的潛力;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人的尊嚴。”
古今中外講的都是一個道理,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個體的人實現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因此,也許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才是初心的最終指向。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十次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2017年,教育系統(tǒng)開始自發(fā)地開展講述教育初心的行動。媒體征集“講訴您的教育初心”稿件,學校開展“不忘教育初心”主題朗讀活動,專家學者更是紛紛執(zhí)筆,分享他們對教育初心的理解與解讀。
有的話深沉熾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苯逃l(fā)展并不一定必然提升幸福感,有時反而會與幸福感提升形成“幸福悖論”。不忘初心,教育的本質是增進人類的幸福,教育幸福感是指人類基于自身的滿足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幸福教育的樣子是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提供可選擇的多樣化優(yōu)質教育,是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學習者事業(yè)成功走向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曾天山
有的話理性直觀——
基礎教育應該回歸到教育的原點上來,尋回初心,以立德樹人為己任,讓考試成為教育效果的一個局部階段性自然呈現,同時,還要探尋更加豐富、完備的評價方式,更全面、準確地考量孩子們的學習狀況,給出繼續(xù)學習的方向建議——“有質量”,效果是最好的試金石。
——國家督學、天津第一中學校長 李新
有的話熾烈深刻——
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受教育的過程更不可能按下后退鍵。教育人應常念及此,心懷敬畏,不忘初心。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或許是第一次登上三尺講臺時,默默許下的心愿,或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古訓,或許是爭做“四有教師”的誓言……但終歸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密切相關。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教育人既要有開眼看世界的覺悟,也要有埋首念初心的定力。
——《中國教育報》評論文章
而更多的聲音來自一線教師,他們每天面對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課堂、真實的成長、真實的困境,他們拋開教學任務太重、個人時間太少、職稱評定太難、家校關系需謹慎維護等等造成職業(yè)倦怠的一大堆困擾,回望自己當年走上講臺的初衷,溫暖又走心。
重慶市渝中區(qū)中華路小學一位老師講道,“對于教育,我的初衷是這樣的:努力讓每一個兒童富有愛心,心地善良,靈魂高貴、干凈,對多樣的世界秉持寬容與尊重;給學生一點尊重,他會學著尊重全世界?!边@個老師的初心,原來是“從兒童出發(fā)”的。
另一個老師講得更有詩意,“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常?;叵肫鸬谝淮巫呱现v臺見到的孩子們的樣子。后來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好在我覺得自己還是當年那個對教育懷著敬畏的‘年輕的老師。”
然而教育生活本身,肯定不能時時保持這樣的詩意。不忘初心,是要在追訴情懷的同時,有更多的勇氣、更大的決心去走好當下的路。知道“我是誰”“為了誰”“怎么做”,那么無論走了多遠,都不會偏離自己內心的教育原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