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基本特點,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性和。合作式指導作為新型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和使用。本文通過闡述合作式指導理念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涵,分析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重點探討了合作式指導理念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策略,旨在為推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合作式 綜合 實踐活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2
“實現(xiàn)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注意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改理念在中國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性,社會各界對于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具體實踐都是在不斷的探索。小學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心智的啟蒙和后期的認知起著關鍵作用。合作式指導理念倡導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凸顯學生的自主性和協(xié)作性,在這種理念的推動下,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一定會幫助學生在各方面取得明顯的進步。
一、合作式指導理念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涵
1.合作式指導理念具體內涵
合作式的指導理念強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采取學生與學生相互協(xié)作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利用這個過程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必須要強調的是合作式指導理念是基于學生的集體力量和智慧,幫助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獲得的滿足感,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素質。
2.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涵
綜合實踐活動依托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自我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擺脫課本的限制,真正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這應該算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實踐性質的課程[1]。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獨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一項工作。這種實踐方式實質上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在時間、空間、書本等方面的限制,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動手動腦”的意識,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潛力,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1.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在剛剛學習新的系統(tǒng)課本知識的時候,產生一點抵觸心理是相當正常的。在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一味采取課堂灌輸式教學,就會使得小學生產生更多的逆反心理,甚至會對知識學生產生恐懼。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插入綜合實踐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只要小學生開始喜歡學校,那么對于在學校中學習其他的知識小學生也會更多積極和主動。
2.凸顯小學生個性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其各自發(fā)展速度和做出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學生的性格和思維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并不是十分多,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學生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事情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對于滿足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
3.探索小學教學新方法
被動接受和自主發(fā)現(xiàn)是教師普遍認可的學生學習的方式,說教式教學弊端已經被更多的教師發(fā)現(xiàn),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在教學中開始探索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方法和途徑[2]。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得以開展對于探索小學教學新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更多的感悟,比如說教育引導分寸等等。
三、合作式指導理念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策略
1.巧設社會情境,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
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被教師放置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合作式指導理念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雖然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可能不需要過多的參與其中,但是在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和流程的把握上教師是要重點關注的。巧妙地設置一定的社會情景,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參與的熱情,那么在活動中教師就能夠順利地引導小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完成目標。
2.科學分組協(xié)作,培養(yǎng)小學生操作能力
小學生像是沒有經過打磨的石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菱角和特點,因此,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時候要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分組的時候可以把性格互補的同學分配在一起,當然,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動手能力一定相對較好,這樣的分組也會使得小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最大限度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事后積極反饋,拔高小學生實踐技巧
合作式指導理念下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給予相關的反饋信息[3]。所謂的反饋信息也就是對活動過程和取得效果的總結,這個信息一定要及時有效,要讓小學生自己清楚地了解。
自主能力強和協(xié)作意識高的小學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yǎng)成功的,需要教師和社會以及小學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教師要堅持合作式指導理念,社會要給予小學生更多的實踐便利,那么小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更要積極主動參與。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夠真正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鄭漢東.合作式指導模式——初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模式[J].《教學研究》,2017(03):180
[2]朱紅興;何小琳;冉海霞.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2016(04):55
[3]陳剛忠.基于合作式指導理念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7(17)
作者簡介:楊冬戀(1987.9-),女,漢族,籍貫: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