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偉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音樂課程中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成為擺在廣大音樂教師面前的突出問題。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加強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從而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優(yōu)化。
關鍵詞:小學音樂;策略;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6-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89
隨著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廣泛實施,音樂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一、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音樂是從生活中來,又服務于生活的,所以音樂教師應把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實施生活化教學,縮短現(xiàn)實生活與音樂學習間的距離,切身體驗生活中的音樂獨有的魅力。例如,在教學《牧童短笛》這一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雖然從電視上、從圖片中都見到過牛,但卻很少有親眼看到過牛,更不用說放牛和騎牛,少了親身體驗,學生就不能深刻體會課文蘊含的意境。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生活體驗,理解音樂內涵,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附近的養(yǎng)牛場,嘗試一下放牛和騎牛的感覺。在學生騎牛的時候,再給他們一支竹笛,真實模仿《牧童短笛》的情境。學生大都從沒親眼見過牛,真見到了顯得格外興奮,興高采烈地跟牛玩耍。有了這樣一個難忘的親身體驗后,到了課堂上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今天見到真正的牛了,心情怎么樣?”學生們都意猶未盡地說:“很好玩,很開心”。然后我繼續(xù)說:“非常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音樂《牧童短笛》,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在后面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主動,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明確教學目標策略,突出情感教育作用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情感教育放在教學突出位置,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心去傾聽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領略音樂的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構建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亦師亦友的目標,要用高尚的人格以及自身獨特的魅力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引導學生從情感之中尋找學習的靈感,收獲心靈美感和靈魂啟迪,深切領悟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突出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例如,在教學《春天在哪里》時,我編制了齊全系統(tǒng)的教學策略,給學生帶來了心靈上的熏陶,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于未知的事物有著很強的求知欲,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給學生介紹故事的大概,讓學生對音樂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力去聆聽,他們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以及對美麗大自然的向往。然后,我再給學生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原聲音樂,使學生輕松理解歌詞中的內涵和情感。另外,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帶領學生去室外尋找春的氣息,感受春的美麗。這樣一來,學生對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了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
三、合理利用流行歌曲,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音樂課改以來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音樂教材,而流行歌曲則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于是,在每一節(jié)音樂課上我留出五分鐘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流行音樂,教一些有關流行音樂的知識,進而引導學生對流行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例如,關于流行歌曲《菊花臺》,這首歌是張藝謀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曲,歌曲一開始哀怨、蕩氣回腸的旋律立即吸引了學生,雖然中間只有短短的一句高音,但惆悵、哀愁的韻味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聽得非常入迷,慢慢地都跟著唱起來,歌詞都記得很熟。欣賞完《菊花臺》到了談體會的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學生都表示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就被歌曲里悠然的旋律、淡淡的哀愁、憂傷的歌詞所吸引,所有的喜怒哀樂都灑在了菊花臺上。通過教授流行音樂,教師不但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四、注重開展審美教育,讓學生受藝術熏陶
例如,在教學“音的高低與強弱”等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然后彈出高低強弱不同的音色,要求學生據(jù)此做出相應的體態(tài)反應(高音站起來,低音蹲下來,強音組成一個大圓圈,弱音縮小圓圈)。當學生對音色的高低強弱形成初步感知以后,教師可以再讓學生聆聽幾首音色不同的樂曲,要求學生辨析其中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這樣可以化枯燥為有趣,化無形為有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的審美教學功能,通過示范導學的方式進行教學,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指揮、范唱等方式傳遞自己的情感,由此牽動學生的音樂神經(jīng)。例如,在教學歌曲時,教師可以一邊播放優(yōu)美的樂曲,一邊展示與歌曲內容相對應的畫面,并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場景,將學生帶入畫面,刺激學生的聽覺與視覺,讓學生在天水一色的情境中獲得美感與熏陶。
總之,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根據(jù)音樂教學的發(fā)展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策略,從而讓音樂永葆活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雷琳.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 張方明.“新課標”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5).
[3] 席向陽.淺論音樂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J].音樂天地,2015(3).
[4] 吳文漪.心之官則思———談談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J].音樂天地,2005(7).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