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在新環(huán)境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學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全面提高中職教育質量,就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合理地應用教育心理學,并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此全面促進中職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就中職教育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中職教育;教育心理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簡介:李 薇(1987—),女,助理講師,本科,研究方向: 應用心理學。
一、中職教育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
對學生而言,教師是其成長的導師,是知識文化學習的引導者、傳播者,在學生的發(fā)展歷程中,教師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后,學生的生活節(jié)奏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同時在新事物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變得十分活躍,思想觀念比較前衛(wèi),面對陳舊的觀念、事物,敢于提出質疑,加上當代學生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吃穿攀比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就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在新環(huán)境下,中職教育必須全面掌握當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而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滿足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戰(zhàn)勝各種心理障礙,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新時期的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用教育心理學是十分必要的。
二、當前中職教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中職教育教學情況看,在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對中職教育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中職學生的心理處于不成熟階段,或者說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當教師對學生要求過高時,就會引起學生的抗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對中職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對中職學生來說,受時代的影響,他們具有很強的個性特征。教師如果在教學活動中,沒有對學生的心理因素進行思考,就會影響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掌握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個性化、針對性教學,從而提高中職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中職教育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策略
1.注重鼓勵語言的應用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不太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甚至會討厭這個教師。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用鼓勵性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在全班學生面前夸獎,這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熱情。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為了學習來到學校的,而是為了應付家長,這一類學生幾乎沒有什么學習興趣。實際上中職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有很多,如繼續(xù)學習、參加就業(yè),但是學生不管選擇哪個發(fā)展方向,都需要學好專業(yè)知識。所以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對中職學生來說,貪玩、知識基礎差、進步速度慢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甚至會因此產(chǎn)生自卑感或自暴自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鼓勵、支持,給予學生學習的勇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實不管是中職生還是普通高中的學生,在青春期心理和生理迅速發(fā)展的階段,特別是自我矛盾沖突激烈。這種矛盾表現(xiàn)在內(nèi)在需求和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以及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和急需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教師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和學生產(chǎn)生較大的沖突。這表現(xiàn)在自我意識上,就會產(chǎn)生自大、自卑等問題。加上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增高,很多學生容易情緒沖動,自控能力差,不善于使用良好的情緒發(fā)泄途徑,就會導致與同學或教師的矛盾、與家長的矛盾,進而引發(fā)早戀、厭學等問題。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心理背景,更好地理解學生的訴求,幫助他們及時有效地解決心理困惑。
表揚是一種鼓勵措施。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對問題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既讓學生感到被激勵,也讓其他同學認可;當學生回答錯誤后,教師不能隨意謾罵學生,而是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回答中的不足,加以改進。在考試結束后,即使是進步很小的學生,教師也要對其進行表揚、肯定,這樣才能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而在日常的談話中,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程度,制定適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
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就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首先,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煩惱,一般學生的煩惱都來源于對自我的認識及與周圍人的關系。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種情況在大部分青春期的學生身上都會有,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然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心理疏導以傾聽學生傾訴為主要導向,很多學生其實在跟教師傾訴完后就會感覺自己輕松了很多;個別學生不善于傾訴,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提問由淺入深地引起學生的思考。在一次次提問中,學生就有了較完整的思緒,大部分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應對方式。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解決方法寫下來,再共同探討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其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理解學生,注重對學生的個別研究,了解學生的個性需求,在教學中要尋找學生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和學生交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網(wǎng)絡游戲、體育、明星八卦等,教師只有和學生有共同的話題,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教育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采用尊重、接納、鼓勵、傾聽、詢問等各種心理技巧,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身上充分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同時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和信任,也將回饋這種信任。這樣能更好地消除學生的阻抗和畏懼感,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3.增強情感教育
在新環(huán)境下,教學改革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緒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加強情感教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及人生的愉悅。情感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思想上的轉換,當學生從內(nèi)心尊重他人,包括尊重教師、信任教師后,才能認同教師的觀點,才能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相反的,如果學生從內(nèi)心抗拒教師的觀點,就會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對教師的反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溫潤的情感打動學生,真心真意地關心、愛護學生,對每一件學校事務進行充分了解調(diào)查,力求做到接近事實真相,再予以處理,處理事務時要了解學生情況,把握好尊重學生這一前提,謹慎施以教育措施,使學生信服教師的管教,也認可教師的處理方式,從而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情感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 校的情感關系是以與教師、同學的情感為主要內(nèi)容,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的情感聯(lián)結,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利用學校組織的大小活動,把班級培養(yǎng)成具有凝聚力的“小家族”,讓科任教師及每個學生都樂于參與其中的大小事務,從而有效地提高中職教育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心理學知識學習,并將其合理地應用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促進中職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芋均. 教育心理學在中職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版),2016(2):25.
[2]秦 剛.教育心理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技巧[J].校園英語,2015(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