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來掌握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必須注重其基本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的話,我們基于問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發(fā)揮出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本文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簡要介紹一下基于問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策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基于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一、興趣激勵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我們進行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再加上高中數學學科內容本來就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在探究式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將數學中的某個知識點設置成一定的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感興趣,自發(fā)地進行問題的探究和知識的總結。
二、過程教學
重視學生在獲取和運用知識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后者對發(fā)展能力更為重要。這種數學教學目標就和我們之前“填鴨式,重結果”的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注重教學的結果,更重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形成及其表現。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的過程及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如問題的發(fā)現過程,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思考和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規(guī)律被揭示的過程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等。
三、自主發(fā)展
在基于問題探究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把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反映上述策略的實例分析
我們將通過對基于探究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例分析,來說明問題探究式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
本文以高中數學知識中的“二面角”為例,來具體談談在授課過程中如何采用問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探究。
我們知道,二面角是立體幾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它是學生在學過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之后,學習兩個平面垂直之前,又重點研究的一種空間角。同時,它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實施基于問題探究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本次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內容進行一定的教案設計,以便可以用來指導實際的教學活動。具體到二面角的教條設計上,其教學重點是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教學難點是二面角的平面概念的形成過程及通過一定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們得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教學目標又可以分為三個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運用它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目標是讓學生們通過類比、猜想、直角等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教師還必須對本次二面角課堂的教學、學法等進行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如在二面角的教法中可以采用類比發(fā)現法和引導探索法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采用一種“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驗證”的方法來進行具體的教學。學法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地發(fā)言和參與探索的過程。
再次,二面角教學過程的具體設計。在基于問題探究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即問題情境——探索新知——例題探究——反饋練習——拓展思考等。其中,在問題情境的設置過程中,我們可以將二面角的相關知識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我們平時在開門的時候,墻、門所在平面之間的張合程度有怎樣的變化?我們現在所在教室的兩個墻面之間形成了怎樣的角度呢?在同學們進行了一定的觀察和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二面角知識的探索,如通過平面幾何中“角”的定義,幫助同學們理解二面角的內涵是什么。同時,讓學生們通過將自己的數學課本打開形成一定的角度并改變其具體的打開程度,畫出書本所形成的角度。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們歸納出二面角的兩種畫法,即平臥式和直立式。通過對這兩種不同面法的思考,讓同學們探索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咳缍娼堑拇笮∈欠窨梢杂闷矫娼莵矶攘?,討論這個平面角的頂點及兩邊如何確定及假設角的頂點是棱上一定點,角的兩邊分別在兩個面內運動,這些角中哪個角能反映二面角的大小呢?在提出這些假設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探索實驗,從而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其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得到有關二面角的基本定義及其基本定理。
最后,進行一定的總結反思。在總結反思中,要包含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課堂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即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家維.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初步研究[D].考試周刊,2003,12.
作者簡介
劉金云,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