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娟
摘 要: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我們教師要在課堂中得到應有的效果,建議按照以下五點策略:一、以教師形象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教師應以傳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為教學的基礎;三、以地理教具來輔助教學;四、以聽課、評課帶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五、以教學反饋達到練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 興趣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
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
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地理課是科學性理論課,是應用性和方向性很強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在日常授課中使學生學會地理思維。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币蚨?,激活課堂,增加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現代教學的當務之急。
我們目下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45分鐘要效益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實踐總結如下。
一、以教師形象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惫P者認為:地理興趣是學生學習地理最活躍的動力;是產生地理學習強烈求知欲的“激素”;是學生能否較好掌握地理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形象(這里的形象不僅包括教師的外在,還指教師內在的素質)樹立的良好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博學的理論知識,還應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精通大綱,關注社會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吸收新鮮知識,對教材有駕輕就熟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yè)保持高度的熱情,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調整自我。最后,對學生要用“心”。只有用真心、愛心、耐心與他們搭建溝通和交流平臺,用誠心去理解他們,才會博的學生的喜歡,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師應以傳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為教學的基礎
俗語云“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去學”。因此,讓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才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最終目標。筆者認為,學習地理的方法有三條:
1.是“列舉問題法”,即預習時提出問題、聽講時針對問題、看書時鞏固問題、練習時檢查問題、總結時反思問題。如,在學習《氣候的基本特征》這一節(jié)內容時,通過預習提出我國氣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冬季和夏季受哪些季風的影響?這些季風有何特點?然后帶著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聽講,并通過作練習檢驗問題和反思總結問題。
2.是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對于地理而言,地圖是其第二語言,而且在地理考題中,無圖不成題,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讀圖、用圖、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以及從圖中尋找切題點是必不可少的。如學習《地形》時,可讓學生把我國地形“骨架”---山脈從圖中找出,再將主要地形區(qū)結合其中,以后,不管大小考,學生總會得分。
3.是用歌訣及形象事物替代法幫助記憶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例如,記我國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時,可以編歌訣為:十四鄰國陸上環(huán),朝鮮蒙古俄羅斯,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緬老越,隔海六國莫忘記,印尼馬文非日韓。記憶我國某些省級行政單位輪廓時,可以用一些形象事物代替,如江西像人頭、內蒙古自治區(qū)像翱翔在空中的老鷹等。
三、以地理教具來輔助教學
地理可謂海納百川,文理兼容。上至廣袤的宇宙空間,下至地球內部。有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光憑語言很難解釋清楚,所以必須借助于一些地理教具來輔助教學。如地圖、視頻等,尤其是盡量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比如,學習地球的公轉和自傳運行特點時,可用動畫演示一下,就能讓學生感受的其特點。
四、以聽課、評課帶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個人教學水平的手段。聽課時,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
對于教師的教,聽課時重點應該關注的是:(1)教學目標;(2)新課導入;(3)情境創(chuàng)設;(4)方法與手段;(5)教學活動;(6)知識結構;(7)知識技能;(8)教學思想;(9)教學氛圍。
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聽課時應該關注:(1)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2)學生的情緒反應;(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4)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聽課后,聽課老師評課不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不要只說優(yōu)點,不提缺點。
五、以教學反饋達到練習的有效性
1.課堂反饋。課上可留幾分鐘當堂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不同的課型設置不同的題型。
2.試卷反饋。典型的錯誤在后面的各種測試中,以不同的形式重復出現、考查,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操練達到掌握、鞏固的目的,以達到練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益的前提和動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質量升級的關鍵,而教師形象樹立良好與否則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保證。這是筆者對如何提高課堂效益的一些觀點,其中必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同行們予以指出與批評,筆者也會不斷改進,與時俱進,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有效教學》 崔允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年6月1日
[2]《有效教學方法》(美)鮑里奇著,易東平譯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3]《八年級地理上冊》 蔡運龍 主編 商務印書局 星球地圖出版社 2006年6月
[4]《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法》 常華鋒 主編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