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煉 艾聲祥
一、用最有創(chuàng)意的情景來點亮學生的熱情
我們聽了無數(shù)的課,可是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們多年后還能為之喝彩的亮點太少。而一個恰到好處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激活課堂,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讓教學任務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完成。下面這幾個例子是近幾年來,讓我津津樂道,反復提及的:
在八年級下冊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A 第一課時中,呈現(xiàn)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時,一老師選擇了全世界孩子都熟知和喜愛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皇后和魔鏡之間的經(jīng)典對白:"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n the world? " " The White Snow" .播放了簡短的視頻然后問學生: What did she say?
在八年級下冊Do the chores,的全湖北省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中,很多選手選擇了自己做家務、學生幫助媽媽做家務、或者在教室里幫助老師做些chores,但是我們有個選手則選擇了灰姑娘做家務,可愛的小動物們幫灰姑娘做家務的畫面有趣又可愛,明亮的色彩和歡快的音樂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孩子們的熱情,當老師問:“What can they do?”時,爭搶發(fā)言的場面很熱烈。
八年級上U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這節(jié)課很容易很枯燥,有個老師呈現(xiàn)了二十多張表現(xiàn)職業(yè)的圖片,整節(jié)課老師和學生都一直在練習這樣一句話,課堂師生都很疲憊而無奈。而我在聽課中則發(fā)現(xiàn)有個老師跳出職業(yè)的限制,在鞏固訓練中該老師設置了這樣一些情景來練習和使用目標語言:
at the birthday party
get home this evening
arrive in Wuhan
What are you doing? 在操練現(xiàn)在進行時的訓練中,我們有些老師總是喜歡找學生上臺表演動作,然后讓其他同學猜;或是把動詞詞組寫在紙條上,讓學生根據(jù)紙條上的信息,做動作。 但是我們有個老師的做法既省時又吸引學生:Now pay attention class. I will draw some people on the blackboard. Please guess: what's he doing? what's she doing? 該老師熟練形象生動的簡筆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們在老師每添加一筆中,爭先恐后地參與猜測。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課是好課,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找到最佳的切入點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二、挖掘自己的長處,形成個人風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大量的老師不會挖掘自己的優(yōu)勢,只是在優(yōu)質(zhì)課示范課的學習中,盲目模仿別人。如在warming up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很多老師都選擇了Sing along with the song or dance to the song. 但是能歌善舞的人畢竟很少,這樣老師這個示范環(huán)節(jié)就沒有給學生美的享受。用動作表情來創(chuàng)設情境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技能,我們有些老師沒有根據(jù)個人自身的特點來靈活選擇恰當?shù)闹w語言。如在教動詞jump, swim, laugh, eat時,老師過分夸張的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或不準確時我們展現(xiàn)給學生傳遞的信息不準確或者甚至給學生誤導。老師是舞臺人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很深的影響,所以我們在臺上要盡量展現(xiàn)給孩子美好的一面。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有自己最擅長的一面,有人會唱,有人會跳,有人會寫,有人會畫,有人會表演,有人會講解,...... 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吸引學生,我們的課堂才更有效率。
三、反思讓我們?nèi)找鎯?yōu)秀
當我們從一個虛心好學的職業(yè)新手逐漸成長為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不經(jīng)意間日復一日我們的課堂行為也逐漸定格。每日的反思,讓我們成長更快。
(一)專注優(yōu)生過多。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都盯著舉手發(fā)言的同學,而對大部分沒有舉手的同學,或者性格比較內(nèi)向,或者反應慢一點的同學,我們老師的目光則很少停留。長期這樣的教學很容易造成班級成績兩級分化,妨礙教學,另外這樣一批不被老師重視和專注的學生也很容易在性格方面形成,不自信,孤僻,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指令不簡潔,不易懂。在課堂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的話過多,過羅嗦,有人建議老師的話語要控制在15分鐘內(nèi),對于這樣機械的數(shù)據(jù)控制我不贊成,但是我們的確要注意,老師的話語太多,相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我們老師常常表現(xiàn)在指令不簡潔,或者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懂,又反復羅嗦。
(三)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 閱讀或思考。很多老師習慣一個問題提出,馬上就希望有學生舉手回答,完全不給學生思考回憶的機會。特別是公開課,我們都在追求熱鬧而活躍的課堂,害怕沉默思考的過程。比如在上reading時,老師說給學生5分鐘的閱讀時間,但是老師對閱讀要求花了1分鐘,學生閱讀過程中又強調(diào)注意事項浪費1分鐘,看到學生不好的習慣又啰嗦1分鐘,最后還沒有到5分鐘就要求學生停,這樣其實學生真正的閱讀時間還不到2分鐘,學生怎么可能作好閱讀和思考呢?
(四)不會點到為止,開花延伸過多。在詞匯教學或語言點的教學中,我們老師很容易做過多的延伸,如生單詞的呈現(xiàn)后我們只需要教學生讀和記憶的方法就可,往往我們都習慣教單詞的擴展含義,或呈現(xiàn)大量的例句,或列舉單詞的反義詞、近義詞、構(gòu)詞法等等,恨不得把所有與該詞相關的都告知學生。在講某一語言時更是把所有的特殊情況都陳列出來,生怕漏掉一個,其實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好,還不如只講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