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篩子
作為當今世界最響亮的文化品牌,漫威公司的電影一經(jīng)推出,總是能賺得盆滿缽滿。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漫威系列電影的反派角色一直遭到詬病——不是形象單薄,就是能力太弱。此次《復聯(lián)3》中的滅霸可謂給漫威的反派們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這個紫色的大家伙完成了此前從未有人完成的事——給了超級英雄故事一個純粹的悲劇性結尾。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影片一開始,滅霸就顯示出了極強的殺傷力,干掉了在多部漫威系列電影中出現(xiàn)過的一個重要人物,借此讓觀眾意識到——沒有人是安全的,這種緊迫感也得以貫穿全片。由于反派過于強大,超級英雄們不得不組團作戰(zhàn),于是,這些迥異的人聚在一起,有高科技達人、超能力強人、高智能機器人、外星生物,還有法術高強的法師,甚至天神,簡直用“大雜燴”一詞都不足以形容這組合的混雜和怪異。但神奇的是,這些人在一起意外地很搭。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這些角色在本片里依然忠于他們在各自單人電影里的人物性格,當觀眾看到他們相遇——比如鋼鐵俠和奇異博士因互相看不順眼而斗嘴,雷神被銀河護衛(wèi)隊仰慕和嫉妒——對,就是這種感覺!
大反派滅霸在片中的使命,是將力量寶石、空間寶石、現(xiàn)實寶石、靈魂寶石、時間寶石和心靈寶石都據(jù)為己有,從而實現(xiàn)“讓整個宇宙的一半生命消失”的目標。這樣的情節(jié)設定使得正反雙方的作戰(zhàn)場地自然而然地被分散到了不同地點,如此一來,既能給眾多英雄留出足夠的輪番登場時間,也可以在轉換戰(zhàn)場時給觀眾以喘息的機會,不至于因信息的超負荷而影響觀感,反而還能被幽默的臺詞逗得笑出聲來。
在影片中,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斗并非單純的重復,而是情感的累加,在超級強大的反派面前,英雄們的每次作戰(zhàn)似乎都可能是有去無回。這種面對不可能卻依然挺身而出的勇氣,透過銀幕傳達出來,令觀眾感受到一種仿佛能超越生死的力量。
在滅霸眼里,他自己也是個英雄,他那“讓整個宇宙的一半生命消失”的目標正是為了減輕宇宙的負擔,讓另一半人能在資源充足的環(huán)境下“幸福生活”。他這種用生命換取未來的選擇,與美國隊長截然相反——美國隊長的態(tài)度是:“我們不拿生命做交易?!?/p>
如果你已經(jīng)看到了影片那個極具震撼力的結尾,相信會對美國隊長的選擇有所領悟:每個生命都是極其寶貴的,值得我們尊重與珍視,值得我們?yōu)橹鴳?zhàn)。而所謂的英雄,不是像滅霸那樣,以“未來正義”的名義作惡,而是利用眼前能夠掌握的信息和資源,做對的事,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計較個人得失和他人評價。這實際上也是多年來漫威系列電影中隱含的主題。所以,滅霸這個人物雖然在片中有著比許多英雄還要長的出場時間,但他終究不是英雄,也談不上主角,依然是為了襯托真正的英雄,讓觀眾們對英雄們在下一部電影中打敗他而充滿期待。
有人說漫威改變了電影的游戲規(guī)則,觀眾只要看他們的一部電影,就得接著看其他電影,否則就會對其中一些情節(jié)看不明白,或者不能了解人物后來的命運走向,這種霸道的營銷方式好像是“電影界的滅霸”??蓪嶋H上在漫威之前和之后,有很多電影公司做過類似的嘗試,都沒有成功。從2008年的《鋼鐵俠》到2018年的《復仇者聯(lián)盟3》,10年來推出了19部影片的漫威之所以能夠成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保證了影片的高質量。在這個移動設備、家庭影院、網(wǎng)絡電視臺高度發(fā)達的時代,還能以精彩的作品將人們吸引到電影院,激起我們久違的喜悅、興奮與感動,提醒我們最初為什么會愛上電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漫威,或許可以被稱作“電影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