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萍
摘要:小學音樂課程本身也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藝術性學科,音樂的音響韻律能夠塑造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通過音樂可以有效地宣泄自己的思想情感,盡情地傾訴自己的百態(tài)心聲。在當下的教育中,要正確認識到音樂學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地位,是其他德智體美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條件,是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然而,縱觀現(xiàn)在音樂教學現(xiàn)狀,絕大多數(shù)都處于形式上的應付式教學,音樂教學無法發(fā)揮真正教育意義。要改變這一局面,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認識到音樂的意義,及時地改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弘揚學生們的個性,做到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和諧的互動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教學;多樣化
音樂課作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育中或多或少地發(fā)揮著它的優(yōu)化作用,而對正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課的開展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它在教學中的問題卻依舊凸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夠積極主動,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這勢必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明顯,師生之間互動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導致音樂課的理念沒有得到有效的理解與滲透。因此,在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有效的互動是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的,環(huán)境雖然不是影響學生情緒的決定性因素,但依然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重。首先,教師要面帶微笑,放低姿態(tài),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打成一片,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夠輕而易舉地說出他們的名字,并結合每個人的特點因材施教;其次,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充分的空間,讓每一名學生都融入課堂中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何不因勢利導,讓課堂充滿樂趣呢?例如,在講授四年級的《四季童趣》時,我在黑板上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幅畫面,將學生劃分了不同的小組,由學生隨著音樂來表演四幅畫面中的場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感情表達不同季節(jié)的演唱,并積極指揮學生隨著音樂律動,和學生一起快樂地演唱。孩子們的模仿力和表現(xiàn)力都很強,每個人都十分活躍,對這節(jié)課的印象也格外的深刻。
二、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
教師運用互動教學法,不僅應當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當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音樂水平和性格特點,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小組,力求小組成員之間優(yōu)勢互補、小組之間實力均衡。其次,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給學生布置合理的小組任務,讓小組成員一起交流討論、合作解決。最后,教師應當選擇小組代表發(fā)言,講述本組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以及最終結果,之后由教師進行檢驗、評價與總結。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和交流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三、巧妙的課堂提問
音樂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問是一門藝術,要運用得好,讓它受益于課堂教學,關鍵就是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靈活運用。我們常說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多種方式組織與引導學生學習,其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語言引導。那么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對問題的目的要明確,意圖要清楚。例如,在探究《野蜂飛舞》這一課時,讓學生們邊聽音樂,邊積極動腦想想會有哪位小動物到來,它們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學生們的思想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說:“是蜜蜂,它們飛的時候會發(fā)出嗡嗡的聲響”;有的說:“它身體后邊有刺”……這個時候,學生們也都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設計自己想象的場景,在輕快的歌聲中表演起來了。這樣的教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又使得對歌曲的深入欣賞、學唱和表演更加順理成章。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游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不妨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實現(xiàn)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展開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成為游戲中的一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戒備心理。例如,學生都很喜歡做《聽歌猜歌名》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教師來演唱,學生說出是哪首歌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記得比較扎實,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來唱,其他同學猜的形式加深學生間的合作協(xié)調性。與此同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展開競賽,借鑒電視綜藝節(jié)目中的方式,使游戲更富有挑戰(zhàn)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更在游戲中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可謂是一舉兩得。
五、圍繞音樂學科審美特征,促成課堂的有效互動
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審美特征具有意象的流動性、感知過程的聽覺性、內在情感的直接性、審美創(chuàng)造的再現(xiàn)性,藝術欣賞的理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審美興趣,并進一步提高學生感覺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最終使學生能自如地運用適合的表演手段,通過音樂表演表現(xiàn)內心的情感。在音樂課上,我們不但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而且還要好好的利用這一特征促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總之,教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和諧平等的溝通中,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音樂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冬云.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打造快樂互動音樂課堂[J].文理導航:下旬,2014(3).
[2]董倩.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探究.《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