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摘要:故事教學法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符合整體式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教材中富含趣味盎然的故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故事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故事教學法;課程資源;整體式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117-02
引言:
如果你仔細地分析過小學英語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冊教材的每單元的Part C 部分都含有一個風趣、幽默的小故事,這些經(jīng)典的故事都是編者根據(jù)單元內(nèi)容精心設計的。故事的材料均是該單元知識點的整合及拓展。但是,許多英語教師由于教學課時不夠,為了趕進度,故事部分的教學往往是一帶而過。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合理地利用這些課程資源進行教學,以故事人物、情節(jié)、懸念為支柱,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活動,使英語學習由難變易,由死變活,由苦變樂,那么英語學習將是件美差,課堂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1.故事教學法的意義
1.1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缎W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故事教學法解決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問題。故事教學法以豐富多彩的故事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生動有趣的表演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以變幻的情節(jié)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沉浸在故事營造的氛圍之中學習語言。因此,故事教學法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同時,教材中故事都具有哲理內(nèi)容和道德寓意,使英語教學與真善美教育統(tǒng)一起來,融英語教學和素質(zhì)教育于一爐,大大提高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價值層,這與新課標推崇的素質(zhì)教育是一脈相承的。
1.2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
1.2.1小學兒童好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表演,具有"邊做邊玩"的天性。故事教學法把英語詞匯、語句教學滲透在生動的故事里,讓小學生在聽、演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給學生搭起了表演的舞臺,使學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習得語言,深受學生的喜愛。
1.2.2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故事教學法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掌握語言,培養(yǎng)的英語語感,學習地道的英語,同時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特別在創(chuàng)編故事時,更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1.3符合整體式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故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大概為:
1.3.1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
1.3.2突破重點難點,進行新單詞、新句型的操練。
1.3.3再次熟悉故事,再次完整感受故事。
1.3.4表演故事。故事教學法從整體到分散,再回歸整體的教學方式,符合整體式教學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語言。
2. 故事教學法的應用
2.1挖掘課程資源,創(chuàng)編故事進行詞匯教學。小學英語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故事題材,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可以挖掘課程中隱含的故事內(nèi)容進行教學。在呈現(xiàn)新的單詞時,教師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一一勾勒出一棵小樹在一年四季中的樣子,同時讓學生描述四季的天氣及小樹在四季中的變化。在課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邊述說邊表演一棵小樹的變化。同學們紛紛發(fā)揮想象,盡情表演,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潮。同學們各抒己見,在自導自演的故事中,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學習英語的興趣更濃了。
2.2整合課程資源,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在教學PEP Book4 Unit6 (Part B Let's talk)可以用Page79的故事作為載體,來完成句型教學。因為Part B Let's talk 的目標語言是Are they potatoes? No, they aren't. (Part B Let's talk ) What are these? They're onions.真好與Page79故事中的語言相符。具體操作如下:
2.2.1整體感知故事。用VCD呈現(xiàn)Page79的故事的內(nèi)容, 故事通過Zip和Zoom風趣、幽默的對話,講述了Zoom是一個貪吃的動物。VCD中展示的逼真的農(nóng)場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使學生對故事的內(nèi)容有個整體的了解。學生在感知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建立起外語的語感。
2.2.2掌握目標語言。由于故事中的難點句型正好是PartB Let's talk 的目標語言,因此,在學生整體感知故事以后,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歌謠,結(jié)合圖片、實物、讓學生操練句型,掌握目標語言。然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回到故事中來,再次感受故事,掃除故事中的難點句型。如So many vegetables. Let's make a straw-hat.
2.2.3背誦故事。故事的背誦是為了學生下一階段更好地表演故事,同時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和述說能力。此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提供了故事的圖片,讓學生參照圖片進行背誦故事。同時,我抓住契機,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他們?nèi)绾巫プ≈攸c語句進行記憶、背誦。
2.2.4表演故事。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放上優(yōu)美的輕音樂,同時配上農(nóng)場上各種動物的叫聲,營造出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村氛圍,再請兩位學生戴上Zoom和Zip的頭飾,扮演Zoom和Zip。扮演Zip的學生模仿Zip細聲細氣的語氣,Zoom的扮演者則粗聲粗氣,還配上動作進行表演,表演得入木三分,引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故事表演之中。此時,學生的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2.3利用課程資源,進行有效復習。如何上好一堂復習課,一直是我們一線教師比較頭痛的問題。我們往往會將英語復習課上成純粹的單詞、句型背誦課。如果在復習課時運用故事教學法,那可以將枯燥的復習課變得生動、有趣。如在 B6 Recycle 1 時,如何對前三單元的單詞、句型進行有效的復習。教師可以利用Recycle 1 Read and act 的故事題材,有機復習前三單元的內(nèi)容。因為Read and act的故事內(nèi)容正好整合了前三單元的內(nèi)容。
故事教學法是一種十分積極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把講故事作為一種具體操作的方法來實施教學,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文學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通過講故事激活課堂,并由故事本身滲透出的教育價值,以及教師在講故事過程中所滲透出的內(nèi)在世界,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故事教學法具有很強的的可行性。作為一線的教師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中富含的大量的故事題材,科學地整合教材,挖掘教材,有效地組織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2]張素玉 張軼斌 《小學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