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幼
春節(jié)過后,重新回到崗位上的大伙們相聚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 “春節(jié)咋過的?”大家一來一往嘮嗑完往往會感慨,如今春節(jié)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過年是一年中最繁忙有趣的時候。由于爸媽長期在外地工作,我小時候是跟著奶奶在鄉(xiāng)下度過的,爸媽會在除夕前半個月回家,快過年的那段時光,感覺每天都在為過年做準備,比如大掃除、囤年貨、買對聯(lián)、做發(fā)糕、殺雞宰羊等等。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一家人更是圍在一起吃個通宵,大人一邊喝酒聊天一邊帶我們守歲,12點鐘聲敲響,各種煙花鞭炮響起時更是熱鬧非凡,記得那時的心情是興致勃勃地過完年三十,又滿心歡喜地期待大年初一的新衣和走街串巷。
如今生活好多了,以往過年才能吃的食物,超市、酒樓隨時有賣;孩子們的小西裝、小洋裙隨時可以穿在身上;親戚之間的問候靠群發(fā),發(fā)紅包用微信;年夜飯可以直接上酒樓,吃飯還要盯著各自的手機;不再燃放鞭炮煙花,更別提守歲了。年節(jié)的儀式感越來越弱了,直到普通得不比任何一個小長假更特別,年味自然就淡了。
何止過年,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如此,比如說品茶。很多人喝了好幾年的茶仍不識茶味,他們經常虛心請教,卻很少自己用心體會,泡茶時不是用飄逸杯隨手泡就是用蓋碗時隨意出湯,喝茶時高談論闊,品鑒時囫圇吞棗,心思全然不在茶湯上,這樣再好的茶也難以品出真味。
喝茶時能讓人較快地產生儀式感的莫過于茶席,一方布置到位的茶席可以讓入席的茶人很陜地進入愉悅而莊重的狀態(tài)。第一次真正入席喝茶的體會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個金秋的午后,我們幾個人相約去一位茶道老師家茶聚,一進門我們便看到鋪在地上的竹席和一方長條矮幾上布置簡樸雅致的茶席,老師迎我們入席后,便開始用一旁的砂銚燒水,我們或盤坐或跪坐在茶席邊,老師示意我們閉目靜氣,關注呼吸和水聲,帶我們領略了水三沸的變化。經過這一系列的前奏后,當老師將沸水注入蓋碗時,我覺得自己的身心已經全然放松,嗅覺和味覺也變得靈敏十分,很快便能感受到茶香,在細聞杯蓋時香氣更覺清晰無比,茶湯入口也能更加敏銳地捕捉到每道茶湯的變化和區(qū)別。
這次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帶著儀式感品茶的幸福,即使沒有茶席,當你真正坐在泡茶位時,你將茶盤收拾整潔,茶具擺放清楚,整個泡茶的次序在心中理清條理,那么當你端起水壺時,心中自然有種儀式感,不管你泡出來的茶,還是你喝到的茶,都將最大程度地盡顯“茶味”。
而當我們學會帶著儀式感去品茶時,我們何嘗不可將品茶納入我們過節(jié)的儀式中呢?過年時把全家收拾清楚,寫副對聯(lián),買點鮮花布,布一方簡茶,和家人一起認認真真地用茶香開啟新年,何其美哉?情人節(jié)找?guī)卓詈貌?,在燭光晚餐后享受二人的芬芳世界,何其悠哉?
在小說《小王子》里,小王子馴養(yǎng)了一只等愛的狐貍,二者對于儀式感的理解頗為觸動人心。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斑@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焙傉f,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p>
是啊,如今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讓多數人都過得平淡而匆忙,別說日常,就連特別的日子也不想再多花半點心思了,可是如果不在結婚、生日、過年等這樣的節(jié)日時強化一下儀式感,那么波瀾不驚的生活又如何能讓人充滿期待呢?
讓我們學著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創(chuàng)造一點儀式感,不管是特殊的節(jié)日還是普通的日常,不需要太多,偶爾有心一點就會有所不同,就能為他人帶來一絲“小確幸”,而正像村上春樹說的,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