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推動了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手段不斷推陳出新。語文的課堂教學由于融合了信息技術中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生機與活力。文章以電子白板的應用,讓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實效增值為主線,探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電子白板 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36-02
李克東教授曾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nèi)容有機結合,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中怎樣做到有機的結合需要做到三個基本點;首先就是要把課程教學活動在信息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進行。其次,學習和教學的資源都是通過信息化處理成型。最后,把學生學習的知識利用信息化的工具進行合理有機的重構。由此,可見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將其與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中,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需要小學語文課堂的結合與發(fā)揮,改變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提供高效的學習策略,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工具,,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曾經(jīng)一度有一線的語文老師提出:在學生的想象和思考過程,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欠缺;在學生感悟語言美的能力上,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局限;在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上,信息技術運用有空白。
怎樣使用電子白板信息技術,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呢?
首先,教學課程建立資源庫。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應該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精選出合適的資源,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加以創(chuàng)新,不生搬硬套。第二,課堂教學方式優(yōu)化。語文課堂中由于存在多樣的教學內(nèi)容、多種文學體裁,那么教學方式也應該針對性作出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改變。 第三,師生交互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根據(jù)學生的實時反映情況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學生應該有充分的動力和自我導向,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決定自己想學的內(nèi)容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經(jīng)過本人幾年來的實踐總結,電子白板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與語文課堂有機的結合來,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的氛圍,提高課堂效率。上面都是有明顯的效果。結合我的教學案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談幾點體會: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預學
1.檢查生字
出示兩道選擇題,第一道檢測生字的讀音,第二道辨別生字的字形。學生通過IRS反饋器答題,答題結束系統(tǒng)會實時對學生的答題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評。借助IRS反饋器的反饋,教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一覽無余,根據(jù)學習吸收的情況再來制定和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課堂的效率能極大的提高。
2.交流資料
學生對于葉圣陶和肖復興了解不多,預習時布置查閱兩人的資料,學生積極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能加強學生對作者的認識,更能加深課文深入體會和理解。課堂交流匯報時,提高要求,請學生把兩人的資料分別概括成一句話,通過電子白板的展示,提升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提取、歸納的能力。
3.整體把握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 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使用倒計時功能,請學生在四分鐘內(nèi)快速讀課文,并在短時間內(nèi)對葉老師先生和“我”之間的2件事進行歸納,并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師生之間相交流互動,再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效果引導學校對關鍵詞的提取,做小標題等提升閱讀能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共學
1.出示原稿,初步感受
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原稿,學生看過之后讓孩子先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以這樣的重點語句引出問題: 葉老先生是怎么批改的? 請學生提取圈畫出相關語句,體會體會。
2.充分自讀,交流反饋
在學生讀書,圈畫句子時,教師巡視,選擇幾份學生完成的不同的答案,用投影儀拍照,在屏幕上展示。 學生用IRS反饋器,選擇出自己最想學習的句子。結合IRS反饋器的反饋信息,再結合課堂教學要求的重點語句,正對性進行教學, 匯報交流時,通過記號筆功能,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生成的答案靈活處理文本,講解知識點,并且利用電子白板當堂為學生演示,如何做批注。
預設學生可能會選擇以下三個句子進行學習。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教學這句話時,通過關鍵詞“密密麻麻”等,引導孩子體會,葉圣陶老先生那么忙,還能對作者肖復興的文章如此細致的修改,由此可以體會到老先生的認真,平和。以及此舉給作者帶來的溫暖。
“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教學這句話時,通過理解“張”和“幅”的不同,指導學生在寫作時也要注重用詞的準確。
“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這句話的教學,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刪減”和“刪改”這2個修改符號,講解這個兩個符號的用途與不同之處,在結合實際的案例練習,使學生對修改符號的使用有準確、直觀的感受。同時,隨文講解“刪”字,介紹“刪”的字源,書寫特點,用記號筆功能帶學生書空。
3.學習評語
評語學習,首先要引導孩子體會葉老的評語中肯定鼓勵肖復興的用意,是為了樹立他寫作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帶著敬佩、感動讀“我雖然未見葉老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這句話。最后交流互動,談談現(xiàn)實學習中,老師對大家的作業(yè)評語、指導等等,讓學生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并學會感恩。
4.讀練結合
學生在練習紙上完成習題,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用智慧教室系統(tǒng)“挑人”功能,隨機挑選幾名同學,展示他們的答案,師生共同批改。這樣,不僅即時檢測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進一步鞏固學生掌握知識。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延學
1.課堂總結
與學生一起歸納本課學法。查閱課外資料。
2.質疑留白
在課堂的尾聲,回到課題,提出質疑。
智慧教室系統(tǒng)能夠營造出“便利、效能、智慧”的教育環(huán)境。功能多樣的電子白板,具有特殊筆,計時器,截屏等功能,能夠以更加多樣化、趣味化的形式組織呈現(xiàn)知識。附帶的投影儀將學生的作業(yè)即時拍照,上傳,分享。IRS即時反饋系統(tǒng)為每個學生配備了答題器,能即時作答。同時系統(tǒng)強大的隨機挑人、搶答等功能,幫助所有學生公平地參與課堂,也使得老師能夠快速高效地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課堂實效具體呈現(xiàn):
(1)顛覆性的學習途徑和方式
奧蘇貝爾曾說:要想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是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梢揽拷處煱l(fā)揮主導作用,通過“傳遞到接受”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也可學生發(fā)揮認知主體作用,通過“自主的發(fā)現(xiàn)”學習方式來實現(xiàn)。 在案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預習檢測中, IRS遙控器選擇功能、柱狀圖統(tǒng)計結果利用白板功能,將甄選出來的練習、結果等在電子白板上呈現(xiàn),繼而利用黑屏控制技術進行蓋住學生的屏幕,使學生注意力轉向屏幕。師可適時進行分析點評。電子白板解決了黑板涂描,又讓學生形象清晰看到同伴的思維結果,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同時有效催生學生思維碰撞產(chǎn)生的靈感。直擊信息,教師不只是簡單地回答信息,還有更多的機會來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關注學習情況和組織教學。本課程將不可避免地增加課堂信息量,促進學生在多方面的發(fā)展,學生參與多種感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這樣環(huán)境下學習,對學生質疑問難的品質,批判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不無裨益。
(2)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服務
四年級學生對網(wǎng)絡知識和計算機技術有著極大的興趣,學生熟悉并樂于參與智慧教室系統(tǒng)下的語文課堂。 四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yǎng),在課前預習時,能夠完成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及查閱資料等學習任務。 在此基礎上,在課堂檢測與反饋之后,教師對于學生無法自學掌握的重點、難點進行集中突破。在案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中,運用了倒計時、隨機選人、 IRS及時反饋器、特殊筆、四方遮幕、截圖并放大等電子白板自帶的便捷功能。它們在教學過程中幫助教師更好地向學生講解知識點,使教師能及時得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且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3355”-3818”這短短的五分鐘內(nèi),完成了抽查學生到電子白板前利用記號筆當場答題修改病句的環(huán)節(jié)。抽到的學生都完成得較好。利用這種方式,能夠當場檢測學生對于修改符號運用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很好地攻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總之,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完美整合,必然促進教材文本與信息內(nèi)容的水乳交融。巧妙運用電子白板這一信息技術手段,將使語文課堂實效增值不少。
參考文獻:
[1]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
[2]姜佳榮.《淺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原則與途徑》.
作者簡介:孫瑜琳(1977.12-)女,本科,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三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中、高段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