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珍
【摘要】《整理與練習》是蘇教版教材改編后特有的編排,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分為四部分,其一是回顧與整理;其二是練習與應用;其三是探索與實踐;其四是評價與反思。與舊教材相比,多了回顧與整理、探索與實踐和評價與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踐行新課標的理念,讓理念落地呢?通過實踐與思考,答案是:讓回顧與整理細化到每一節(jié)課中;讓練習與應用積累于每一節(jié)課中;讓探索與實踐體現于相應的課中;讓評價與反思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
【關鍵詞】整理 練習 探索 評價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26-02
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在單元教學結束后安排了《整理與練習》,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分為四部分,其一是回顧與整理;其二是練習與應用;其三是探索與實踐;其四是評價與反思。與舊教材相比,多了回顧與整理、探索與實踐和評價與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要增加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呢?教材的改編,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怎樣相應的變化呢?引發(fā)了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把回顧與整理細化到每一節(jié)課中
單元的回顧與整理是由課時的整理與回顧累積而成的,為了更好地踐行回顧與整理,讓學生對回顧與整理不會那么茫然,出現不知從哪里整理的困惑,把單元的整理與回顧細化到每一節(jié)課中,到進行單元的整理與回顧時,只要把課時的回顧與整理加以整合,就成了單元回顧與整理。這樣從部分到整體的整理,一學完新課,當天就進行回顧與整理,記憶猶新,學生整理起來容易把握知識點,易混點,加上量少,舉例方便。既及時回顧了當天所學的知識,又對知識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整理,還便捷單元回顧與整理的整合。比如,學了射線、直線一課后的回顧與整理,一個學生寫道:
1.本節(jié)課我們在學習了線段的基礎上學習了射線與直線的意義。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畫圖舉例略)
2.在這基礎上還學習了兩點間的距離與角的意義。
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作這兩點間的距離。(畫圖舉例略)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可以組成角。(畫圖舉例略)
3.學習這節(jié)課有三個方面要引起自己的高度注意
(1)必須弄清線段、射線和直線的不同點和相同點以及關系。
相同點是必須都是直的;不同點: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度量;射線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不能度量;直線沒有端點,無限長,不能度量??梢哉f一條線段10厘米,但不能說一條射線或直線10厘米。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射線和直線不可比。
(2)必須弄清距離的意義。這里的距離指的是線段的長度,必須是直的,不能是折線或曲線,與路程的意義不一樣。
(3)必須弄清角的意義。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它的兩條邊是射線,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
二、把練習與應用積累于每一節(jié)課中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練習與應用的題目來源于學生的錯誤點、易混點、模糊點和考點,這樣才有針對性。因此,讓練習與應用積累于每一節(jié)課中,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收集學生的錯誤點、知識的易混點和模糊點,考試的重點,設計成各種題型,讓學生練習。比如,針對學生畫垂線的錯誤點,又是考試的重點,設計選擇題,下面四個同學畫的垂線,哪個是正確的?為什么?設計讓畫錯的學生上臺畫在黑板上,尋找其畫錯的原因的練習;設計實際應用畫垂線的練習。
三、把探索與實踐體現于相應的課中
探索與實踐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讓探索與實踐體現于相應的課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實踐能力回歸于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中,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比如,讓學生經歷商不變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讓學生經歷運算律的猜想驗證過程等;學習了垂直一課,讓學生到生活中找垂直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學習了米一課,讓學生到操場去量一量1米、10米、20米、50米、100米有多長等。
四、把評價與反思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
評價與反思是2011年版課標提出的亮點,如何讓亮點真正亮起來,照亮學生學習路上的坎坎坷坷、碰碰撞撞,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呢?那就應該讓評價與反思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而不是待到整理與練習時,來個走過場,圖虛名。因此,每節(jié)課要留出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這很重要。比如,學習了垂線一課,讓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1)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從知識的層面讓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學生結合板書說,收獲了互相垂直、垂線、垂足、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意義。(2)你是如何獲得這些概念的意義的?舉一例說明。這是從方法層面讓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的,學生通過回顧新知的獲取過程,自然就反思了經歷學習垂直等概念的過程:從生活的情境中引出三組相交的直線,比較這三組相交的直線,發(fā)現了有兩組兩條直線相交成了4個直角,這是相交中的一種特殊情況,由此,獲得了互相垂直的意義,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通過課時的評價與反思,就為學生進行單元的評價與反思做足了準備,使評價與反思有了抓手,學生明確了自己要評價什么,反思什么?讓評價與反思真正落地,只有經過每課時的不斷累積,評價與反思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像呼吸空氣一樣那么自然,那么離不開,最終評價與反思才會結出累累碩果??荚囍袥]有考這個,看上去好像跟考試沒有關系,其實關系大得很呢?試想,當一個孩子學會了評價與反思,今后的學習還要我們在其背后拼命地催嗎?答案肯定是不用的,養(yǎng)成評價與反思習慣的孩子,學習已成了自己的事了,此時,教師的教學真正實現了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
總之,整理與練習的四大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各有側重:回顧與整理,能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練習與應用,能使知識鞏固化、聯系化;探索與實踐,能使思維數學化,應用化;評價與反思,能使學生自知化,學法經驗化。因此,我們不能厚此薄彼,只著眼于練習與應用,而忽視其它三大環(huán)節(jié),這是一種短視目光;從長遠的目光看,要把四大環(huán)節(jié)落實到課時教學中,使“理”“練”“探”“思”相得益彰,讓它們在每一節(jié)課中不斷地落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