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wèi)萍
摘 要:美術是提高學生審美水平重要學科之一,在學生教育和教方面起著不可小看的作用。幼兒美術教師以美術學科為切口提高學生對美的觀察能力,幼兒學生學習狀態(tài)處于初步狀態(tài),在這個重要時期,學生審美能力可是空間最大,教師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審美水平價值觀。在幼兒進入到中班時期,呈現一個學生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轉型的過渡趨勢,教師要以嚴謹科學教學方案為指導,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在美術方面獲取一定歸屬感。
關鍵詞:民間美術;造型;幼兒創(chuàng)造力
美術學科與幼兒時期學生所學其他學科聯系較為密切,美術學科是幼兒教學總科目當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其他學科對學生的教育和教化功能,符合完善幼兒時期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要求,幼兒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順應學生心理發(fā)展需求,順應學科之間內在聯系,把握學科完整性,學科特點深入每一堂課堂之中,提升學生對學科認知。響應素質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新要求,把握教育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以素質理念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發(fā)展新時期人才。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認識豐富造型特點
1.1裝飾富有民間美術特色的空間、墻面
教師要注重大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精心布置教室環(huán)境,在教室當中裝飾一些富有民間美術特色的空間和墻壁,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環(huán)境熏陶學生,提高學生對美的觀察能力和審視能力。教師要通過造型獨特色彩鮮明的一些裝飾物,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借助外界裝飾物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將民間最常用的剪紙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從學生熟悉事物著手打開學生學習美術的大窗口,讓學生在美術環(huán)境氛圍濃郁情況下自覺投入美術創(chuàng)作當中,民間剪紙藝術感染力較強,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美術學科與其他藝術的交叉互融關系。教師要注重在裝飾教室環(huán)境時融入中國元素,讓學生在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汲取營養(yǎng)。同時暫時可以導入一些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我有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愛上美術課程,體味美式課堂教材獨特魅力,感知一些獨特事物的一些造型特點。
1.2創(chuàng)設民間美術特色的活動區(qū)環(huán)境
教師要將民間美術與課堂教學內容融合,融會貫通的教學既給予學生一定營養(yǎng)汲取土壤,又給學生一定創(chuàng)造想象空間。教師創(chuàng)設民間美術特色的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實際情景的感知。例如在進行“我是中國人”美術課程教學時,教師模擬實際情景,讓學生分角色飾演,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互動表演當中深入體會角色的內心活動以及在美術方面的藝術價值。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一定自主權利,讓學生音樂自編自導,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布置背景環(huán)境。教師要注重根據學校具體實際經濟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適當的融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布娃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當中摸索各民族獨特美術價值觀。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靈活改變環(huán)境布置,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和理解。
2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豐富材料
2.1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到民間美術分類繁雜,幼兒學生美術學習局面較為狹窄,種類較為單一,但是教師要從大量美術教材當中篩選精華,有目的的提高學生美術方面能力,讓學生在幼兒時期能夠進行簡單易懂作品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在作品審美欣賞過程當中的專業(yè)水平,教師要豐富學生藝術感知面,拓寬學生藝術知識面,例如年畫、剪紙、陶藝和臉譜都要融入貫通進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全面的教材當中教材當中體味美術課程的廣泛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適當的融入實體案例,讓課堂教學內容有骨架支撐。例如在學生欣賞《春牛圖》和《胖娃娃》等一些年畫活動中,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認識線條流暢度,欣賞年畫當中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特點。讓具體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在畫法、著色、造型、技巧方面的理解能力,讓民間藝術作品成為學生美術學習重要來源之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摸索過程當中形成自己得美術創(chuàng)作風格。
2.2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
教師要響應素質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新要求,走出傳統(tǒng)理論教學泥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動手能力結合起來,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動手能力兼具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讓學生在理論知識指引下完成實踐動手任務,讓學生在實踐動手過程當中完善自身理論知識漏洞。教師在提供豐富可操作材料過程當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經過科學調查,在整合大數據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一些使用頻率最高的創(chuàng)作材料,例如深受學生喜歡的彩色帶、彩帶、碎布和玉米皮等一些基本材料。教師要嚴謹考慮到材料材質的廣泛性,確保課堂材料的提供保障學生作品順暢的完成。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可塑性較強的材料,讓學生在材料的混合使用當中感知美術材料的特征,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當中,提高自身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體現個人風格,在可允許的范圍內允許學生個性發(fā)展,千篇一律的任務作品并不是教育理想作品,看到學生的內心思想感情和情感,學生繪畫技能與內心情感兼具的作品才是素質教育教育推行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幕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02).
[2]王海華.淺談構建兒童民間美術的可鑒性 [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幼教中心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