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并分階段規(guī)定了最低課外閱讀量。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是擺在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現(xiàn)狀;源頭;方法;獨特體驗
一、 綜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閱讀興趣比較單一
休閑性閱讀占據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二) 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大相徑庭
家長受過比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通常會比所受教育比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閱讀習慣、更長久的閱讀時間、更大的閱讀量;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們的習慣養(yǎng)成。
(三) 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
電視、電影、上網等多種活動方式的包圍之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孩子們有了更多活動選擇;同時,在這些活動方式的沖擊下,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時間被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占據著,學生變得不愿獨立思考,特別依賴其他人。
(四) 閱讀消費較少
經調查,小學生的諸多消費中,用于娛樂的消費遠遠高于購買書刊的費用。
(五)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閱讀能力正在退化
學生缺乏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的退化不僅會使人的思維遲鈍,智力功能萎縮,導致學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會危及民族基礎素質,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二、 尋找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指導孩子開展課外閱讀
指導孩子開展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應該從孩子出發(fā),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開發(fā)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1. 課外讀物要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那么如何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 課外讀物要能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閱讀經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朗,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我們看到孩子沉浸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喜悅中,目光炯炯,神采飛揚時,我們會感受到:經典名著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yǎng)已如春雨點點入土。其實,我們并不期待經典名著能教會孩子學會語文,但它能溫暖他們的心靈,打開他們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發(fā)他們心中善良的、溫柔的一面。
三、 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課外閱讀要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給予適當?shù)闹笇Х椒ǎ沟谜n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于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2. 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fā)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于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于閱讀的時間、環(huán)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fā)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fā)現(xiàn)。熟了,才能鉆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fā)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
3. 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于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范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四、 珍視課外閱讀的獨特的體驗
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結果?這又是一個很現(xiàn)實很嚴峻的問題。因為閱讀的結果我們要面對,結果的差異會影響閱讀的動機,所以我們要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獨特體驗。
允許存在解讀的差異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閱讀的結果,也就是對課外讀物的解讀一定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面對課外閱讀中存在的解讀的差異,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即認為這種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體驗、真的感悟;同時,我們還應該有明確的態(tài)度,即允許這種解讀的差異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勵在課外閱讀中的解讀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可能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五、 總結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特別是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給學生合理地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撐起閱讀的一方晴空。
參考文獻:
[1]管雪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7.
[2]于霞.戲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J].新課程(上),2018年01期.
[3]王桂敏.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吉林教育,2018年Z2期.
[4]李雪.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管窺[J].好家長,2018年08期.
作者簡介:
蔣吉輝,重慶市,重慶市大足區(qū)郵亭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