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在一定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約束人們相互關(guān)系和個人行為的原則和規(guī)范。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認識教育能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班主任;道德;教育教學
一、 利用教材,提高道德認識
以教材施教,就是利用各科教材中有關(guān)內(nèi)容實施教育。在教學中,各門學科不但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認識,而且是各門學科應(yīng)有的任務(wù)。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對學生教學道德教育?!逼返屡c社會課實施道德認識教育顯得極為明顯。對于語文課教學來說,學生的道德認識既寓于課文之中,也寓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文學作品教學,文學作品與道德關(guān)系密切,因為道德是文學表現(xiàn)的重要主題之一。同時,文學是美的集中體現(xiàn),“美是道德純潔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边@樣,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啟發(fā),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加強,從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逐漸提高對道德思想的認識。
二、 通過交流,提高道德認識
情感教育是各種教育中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它具有無形的力量。“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轉(zhuǎn)化為道德信念的必要條件,也是產(chǎn)生道德意志和行為的內(nèi)部動力?!痹诂F(xiàn)實中,個人的真摯感情最易于打動他人,所表達的思想他人也最易于接受。在教育中,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每個教育工作者對此都是知道的。學生自覺接近教師,實際上師生關(guān)系已達到了融洽。情感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教師以平等的、說理的、平易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親其師”中,自覺接受老師的教育,最終達到實現(xiàn)學生對道德的認識。
三、 開展活動,提高道德認識
學生的思想道德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顒泳哂袠O大、較強的針對性,表現(xiàn)出較大的吸引力。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校、家庭、社會結(jié)合起來,形成德育一體化,有的放矢地展開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有趣、不拘一格的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知識競賽、講故事、演講會,歌詠比賽、文娛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營造教育氛圍。在和諧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注重思考和總結(jié)。這樣,學生不但體驗到生活的美好與艱辛,通過人際交往,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而且在活動中受到啟發(fā),道德情感被喚起,更為重要的是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四、 利用榜樣,提高道德認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道德教育中,優(yōu)秀榜樣的動人事跡、先進的思想,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和啟發(fā)。學生從豐富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樣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感受到美好和偉大,認識到崇高與卑賤。從而在思想上得到凈化,道德上得到提升。由于學生受到榜樣的感召,心理和行為受到影響,提高道德認識,自覺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道德認識。古今中外的革命者、科學家等,他們的事跡,他們非凡的成就和巨大貢獻,以及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曲折歷史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會真正感動學生,能使學生認識人生以及人生的價值。除此之外,還有學生身邊的一些先進典型,如,同學、老師等,在某方面作為學生個體某種信念的體現(xiàn)者,也是學生實實在在所見,他們更有助于帶動學生,也具有一定的道德示范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因此,教師要堅持說服教育,找準實施教育的入角點,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運用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道德認識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真正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婕妤.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3期.
[2]卞育能.用好《班級日記》 提升班級管理水平[J].中國民族教育,2014年09期.
作者簡介:
范建芬,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南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