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輕負高質(zhì)一直是每位教學工作者的追求,在有限的時間下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是所有教學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中,錯題資源一直是一塊容易接觸、產(chǎn)生并且切實反映出學生問題的內(nèi)容,而學生對于錯題資源的利用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效率的階段,如果能提高對錯題資源的利用,就能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下面我就初三物理學科以及以往和學生一起的經(jīng)歷,來探討一下關(guān)于初三物理復習中錯題有效利用的策略。
關(guān)鍵詞:錯題;中考;有效;選擇;整理;拓展;體系
學生群體中最需要或者最迫切想提高自身成績的往往是中等學生,在一個班級(以40人計)中大約15個左右,他們面臨的情況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以物理學科滿分100分計,往往只能拿到65分左右,這是一個尷尬的成績,如果能往上提高勢必對整體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同時這個群體的學生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自身的知識基礎(chǔ)普遍漏洞多,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或按部就班,或草草了事,從而導致學的累,但成效不高。同時面對3門4門課程需要提高,這需要時間,然而時間卻是最大的問題,對于他們來說,迫切需要好的方法,省時高效對于他們是最重要的。
一、 錯題的選擇原則
在以往的錯題利用中,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對錯題的理解往往是自己在作業(yè)本,練習冊,講義,試卷中自己做錯的題目,凡是做錯的統(tǒng)統(tǒng)歸納為錯題,全部進行抄寫,全部拿來利用,以期待對自身的提高。在實踐的過程中,特別是復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練習講義每天都在做,每天都有新的錯題產(chǎn)生,每天都要記錄,非常的麻煩,也非常的累,而且整理下來了就沒時間去做了,自然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于是慢慢地就懈怠了,一個學期初立下的志向,往往半個月就差不多了,幾乎每個學期都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那么在錯題的理解上怎樣做到高效呢?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以一天為例,將當天的自己遇到的錯題選出,先進行一遍篩選,把由于粗心大意,計算出錯等原因造成的錯題排除掉,把不適合自己難度的刁鉆的錯題也排除掉,重點放在常見的題型上,特別是自己感覺模棱兩可的題目,亦會亦不會的題目,或者思路上遇到困難的題目。進行摘錄,這樣的錯題能充分反饋出學生當前遇到的問題及自身的漏洞,而且變幻形式后又會出現(xiàn),頻率很高,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時也能節(jié)省時間,做到高效。
例1 在“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中,當手移動變阻器滑片時,眼睛應(yīng)觀察( )
A. 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B. 變阻器滑片的位置
C. 電壓表的示數(shù)
D. 電流表的示數(shù)
此例題如果出現(xiàn)錯題,則建議不進行錯題整理,該例題考察了伏安法測定小燈泡功率實驗中電壓表的用法之一,是記憶類的單一知識點,偶爾會出現(xiàn)在實驗考察小題中,且屬于簡單類型的題目,出現(xiàn)頻率很低,不建議做錯題整理,可節(jié)省時間。
例2 小科做作業(yè)時,電燈突然變暗,其原因可能是( )
A. 電燈的實際電壓變大
B. 電燈的額定電壓變小
C. 電燈的實際功率變小
D. 電燈的額定功率變小
此例題如果出現(xiàn)錯題,則建議重點對待,該例題考察了中考重點知識:電功率中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qū)別,以及額定電壓和實際電壓的區(qū)分,而且作為常見的選擇題型,出現(xiàn)的頻率是很高的。這樣的例題在錯題整理中要重點對待。
例3 如圖是某電器設(shè)備內(nèi)的一部分電路,電源電壓恒為12V,R1為定值電阻,R2為標有“100Ω 0.5A”字樣的滑動變阻器。R3為標有“3V 0.9W”字樣的定值電阻。
(1)當閉合S、S1、S2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A,求R1的阻值及這種情況下整個電路可能消耗的最小功率。
(2)當閉合S,斷開S1、S2時,為保證整個電路安全,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范圍。
此例題如果在錯題之列,則建議區(qū)別對待,該題第一小題考察難度偏大,超過中考規(guī)定的電路元件(用電器不超過2個,開關(guān)不超過3個),如果作為錯題整理,則會耗費大量時間,且對復習的用處不大,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來做;第二小題則可作為錯題整理,難度適中,也較為常見,可提高分析能力,對看懂電路圖和運用電學相關(guān)知識都有一定的提高效果。
在明確了錯題的選擇原則后,對于錯題整理的初始階段就能夠節(jié)省很多時間,對于理科學科來說,初中階段就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個子學科,每個學科都整理下來能夠節(jié)省很多時間,對于時間緊張的初中階段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從而增強自信,減弱懈怠感。
二、 錯題的整理與分析
學生在將錯題進行初步整理之后,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時怎么樣從這些錯題中找出自身的漏洞,或建立怎么樣的思路,從而能夠讓自己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犯同樣的錯誤,切實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多學生選題非常優(yōu)秀,但總喜歡一個人埋頭研究,耽誤了很多時間,效率很低。我會建議我的學生積極尋求老師的幫助,將自身的問題呈現(xiàn)給老師,告訴老師自己在哪里遇到了困難,請老師幫忙分析自己在知識方面是否有漏洞,在能力方面思路方面有哪些問題,或者是遇到典型題型的普遍方法等等,這樣比一個人埋頭研究要高效的多。
例 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 甲、乙兩圖中A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B. 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C. 甲圖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0,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F
D. 乙圖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F,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F
該例題重點考察了摩擦力的相關(guān)知識,也包含了一些如受力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知識,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遇到此類題目往往錯誤率較高且不知所措,此時作為錯題整理下來之后怎樣利用該錯題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關(guān)鍵,若一個人埋頭苦干很容易一知半解,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此時去請教老師則非常重要。
此題考查內(nèi)容:摩擦力
解決思路:模型拆分,受力分析
甲:把A和B進行拆分,分別進行受力分析
A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且A已經(jīng)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外力F,所以A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會受到B對A水平向左的大小為F的靜摩擦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也會對B會有一個水平向右,大小為F的靜摩擦力,此時B物體的狀態(tài)也是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還會受到地面對B水平向左的大小為F的滑動摩擦力F′。
乙:可以用類似于甲的模型拆分的方法進行分析
對于A物體,狀態(tài)為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合力為零。(不考慮空氣阻力)不妨假設(shè)A受到B對A的摩擦力,卻找不到另一個力的施力物體,所以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況只可能為不受力。并沒有受到B對A的摩擦。
由于A在水平方向沒有受力,所以A在水平方向?qū)沒有力;B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B的狀態(tài)為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會受到地面對B的大小為F的滑動摩擦力。
綜上,甲乙兩種情況中所有木塊的受力情況都分析清楚了,不管題目怎么考,都能輕松應(yīng)對,相應(yīng)的題目進行改變,只要學生掌握了相關(guān)的方法,都能正確解出,從而提高自身的水平。
學生在解決整理下來的錯題時能及時明確解題相關(guān)知識,解題方法與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自身不能及時解決就要盡快請老師幫助,查清自身的知識漏洞或思維上的遺漏點,幫助自己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拓展解題思路。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中取得最大的效果,做到高效,比埋頭苦干,閉門造車要好的多。
三、 錯題的思路拓展
到了這里,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錯題整理方面已經(jīng)做的不錯了,其實不然,光這樣的效果還沒有達到關(guān)鍵。在我所教的3個班級中,一共有約30人在做錯題整理,其中一部分學生基本按照以上的方法在做,有一定的提高,但還不是令人滿意,期中有2位同學的提高非??欤梢哉f從之前的中等水準提升到年級前列,我與她們探討之后發(fā)現(xiàn)了該方法還是得加上最后2步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其中一步是,在請教老師后不能直接按照老師的思路直接把過程寫下,這樣自身就沒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最好是聽完之后,去整理回顧遺漏的知識點,然后結(jié)合老師的講解自己在重新做一遍題目,再到老師那里去面批,看看自己在這道錯題上面是否掌握,這是基礎(chǔ);第二步就很重要了,那是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錯題考察知識的核心,不怕題型的改動,這就需要在解決了次錯題以后再進行一定的同類型題目鞏固。我們知道,中考考察的知識點就這么些,重點也就幾個部分,出的題型最多以綜合知識點考察為主,所以很多時候只是改變了題目的敘述,或是場景,真實的考察點還是那些,所以針對這個特點,第二步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結(jié)合錯題解決的那道例題,學生在自己解決了當前錯題后,可以讓老師幫助,選擇一到兩題相關(guān)知識例題進行解題,鞏固所學的知識方法,真正解決自身漏洞。
例1 如圖所示,A、B、C三個物體疊放在一起,同時有F=2N的兩個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上,A、B、C三個物體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
A. A物體對B物體的摩擦力為2N,向左
B. 地面對A物體的摩擦力為2N,向右
C. B物體對C物體的摩擦力為零
D. A物體受到5個力的作用
此例題可作為同類型的題目對之前的錯題做一個基本鞏固。答案為ACD,只要能夠真正掌握之前錯題的解決方法,這一例題的解決也不困難。
例2 如圖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夠長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著一個滑輪(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個小木塊,小木塊一端連接著彈簧測力計。當拉力F為5牛時,木板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牛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0牛
B.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0牛
C. 木板仍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D. 小木塊將保持靜止
此例題考察的知識點與上體相同,同時引入了滑輪的因素,但本質(zhì)上還是以受力分析和力的相關(guān)知識為主,是對例1的深入。
四、 錯題的知識體系梳理
對于錯題資源的高效利用,必須成一體系,而非點狀分布的,對于初三物理復習中,我們的學生可以從復習的順序出發(fā),把物理部分內(nèi)容分成幾個大塊,每個大塊再分若干小塊,每個小塊的具體內(nèi)容,自身在這個內(nèi)容中遇到的典型錯題進行分類梳理,總結(jié),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luò),明確自己的得失。
例如初三物理復習中主要分為幾個大塊內(nèi)容:力學部分,電學部分,光學部分,熱學部分等。
其中力學部分內(nèi)容又可以細分為幾個小塊:重力,摩擦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壓力壓強,浮力等。
我們將整理的錯題按照幾個大類,和每個大類中的若干小塊進行歸類和整理,在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體系的同時也能明白每個學生的最大漏洞,對于學生整體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有效且高效的。
五、 小結(jié)
學生在解決錯題學習方法后能通過一定的階梯訓練將老師傳授的方法思路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做無用功,能花一樣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果,真正解決自身的漏洞,提高自身的水平,從而提高自信,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作者簡介:
張鍇,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