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科技不斷進步,數學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對小學數學的探討為數不多?,F實生活中,教研組對高等數學及初等數學的關注比對于小學數學更多,對小學數學沒有具體研究,做得都只是表面功夫。新課標強調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思考精神,通過正確的教導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思考,更是將學生認為枯燥無味的數學化繁為簡、生動有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應該積極倡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如何才能充分運用到現實教學中呢?本篇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針對探究式教學的獨到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研究;解決措施;教學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應被我們放在首要目標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作為主線,一方面,能更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輕松理解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降低學生對課堂的厭惡感、恐懼感,建立一個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歡樂地投入學習當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接下來我就具體針對探究式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一、 探究式教學的現狀
1. 強大的研究背景
新課程明確強調,作為教師不能只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而是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強調這一點,它只是重點教學生學習重要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教育部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提出整頓方案,對探究式教學模式開始進行研究,讓學生從小就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2. 深入性研究
在探究式教學的深入研究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具體分析,將學生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數學抽象性的概念居多,我們應該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下加深學生對抽象性概念的理解。
3. 具體定義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用探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讓學生能夠自己進行探究、分析、總結問題,在課堂上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深刻領悟所學知識。
4. 重要意義
(1) 小學素質要求我們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實踐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片面地教會學生,否則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在教學的實踐中,可以更有效地激發(fā)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渴望,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
(2)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新世紀的數學探究方式有著顯著的進步和效率。在以往的認知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點和漏洞相對比較多,注重的是通過做題來加深記憶,簡單來說就是套框架,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顯然是不行的,讓學生學會不是“我記住了”而是“我懂了”。這種生硬繁雜的教學方式只是注重了學習方面的學習重點,從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的掌握能力。新式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感受進行總結,反復思考后提出自身的疑惑或想法,在自主解決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交流??偠灾?,新式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引導學生走上自主、獨立的學習大道,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盡最大可能去修復完善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和缺點,不過,也應該吸取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 具體的教學方法和實施措施
1. 針對自身而言
教師自身要透徹領悟整個教學方式,重視此種新型的探究方式。在以往的小學活動過程中,老師只是注重表面,不重視新型教學方式,疲于應付學校、領導,或者是為了搪塞領導的檢查,他們簡單的自發(fā)自想“此種教育方式不過是簡單的老師一問一答”。我們應該幫助老師意識到錯誤、走出誤區(qū),正確地認識到新型教學方式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發(fā)展方向。要學會對以前的被動地位進行改正,首先就應該改正對教育的認知性錯誤,主動學習其他的探究性學習的成功因素,取長補短,更要學會吸取經驗到自身,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不應該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教師應該與學生成為學習上的朋友,精神上的伴侶。在授課時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流,多詢問學生的意見,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如果學生在學習上是被動的,那么學生獲得的只是現有的知識,并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2. 針對教學環(huán)境而言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小學生是相對比較活潑好動的群體,他們對認真學習數學沒有概念,要想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盡可能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下意識地提出一些具有思維性的問題,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結構走,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去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會上升。
三、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事例
1. 對“圓的認識”
教師在講解“圓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常見事物,讓學生自己去想什么東西是圓形的。本章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常見的這些事物要造成圓形的?為什么不造成方形的呢?教師可以采用布置課前作業(yè)的形式導入,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往湖里讓一顆小石子會蕩起圓形的小波浪;我們常喝的“康師傅”飲料的瓶蓋子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的。這時愛動腦的同學們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疑惑,在該過程中,可以活躍同學們的思維,激發(fā)起他們的好奇心,一旦他們發(fā)現問題,就會迫不及待想要去解決問題,只要學生認真思考,答案就會迎刃而出,以后見到這種問題,學生不會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三角形的內角和
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會拿出教研三角板問同學,三角形的每個角的度數各是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什么,因為三角板有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但是對內角和測量之后會發(fā)現內角和是180°,根據特殊性到普遍性,猜想就可以得到實踐結論。
結束語:老師應以認真態(tài)度對待新式教研方式,抱著學習、思考的方法看待問題。
參考文獻:
[1]詹呂偉,淺談小學數學的探究學習[J].數學科研,2008,5(14):21-22.
[2]林賢數.高中數學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教學學院學報,2008,24(7):41-42.
[3]梁愛雪.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探究(下旬刊),2013(11):75-76.
作者簡介:
江南,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