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國日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誤用情況。這一情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文從受到母語影響、中日語言習慣差異、中日文化差異、對母語知識欠缺和教材編譯解釋說明欠缺以及受到日本人日語誤用影響等五個方面進行舉例和說明,并對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使中國日語學習者能夠盡可能地接觸到最地道的日本語。
關鍵詞:日語教育;錯誤使用;解決辦法
一、 引言
在日語的書寫體系中存在著許多借用漢字,然而這一點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來說利弊共存。從單詞角度來說,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會對一些漢字詞語的理解和掌握得更快一些,然而對于另一部分漢字詞語的使用也會頻頻出現(xiàn)錯誤,對于我們看似容易理解的詞語可能存在著與漢語理解不一樣的含義;從語法角度來說,在漢語和日語中相同的語義會存在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這就需要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高度重視起來;從文化角度來說,日本文化是對中國文化的吸收、融合與發(fā)展,與中國文化既有相同性也有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放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體會。諸如此類問題就要求我們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在平時的日語學習中借助母語優(yōu)勢的同時,切勿過度依賴,不能僅僅局限于母語的思維方式和含義去進行理解。
二、 先行研究
現(xiàn)如今中日交流頻繁,日語熱現(xiàn)象不斷升溫,中國日語學習者數(shù)量逐漸增多,因而與此相關的研究也逐漸被重視起來。由于中日文化語言有許多不盡相同的地方,因此作為中國日語學習者在擁有自己優(yōu)勢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但至今與此相關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賈小姝(2010)以翻譯角度為切入點,從中日語言本身來進行說明的,常娜(2011)對文化方面提及篇幅較少也沒有對其進行細致的解釋說明,楊銀平(2009)對其錯誤原因分析也是一筆帶過。并且三篇文章都沒有提及如何解決諸如此類問題的方法。
為彌補先行研究的不足,本文將以原因闡述與實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錯誤進行分析,并提出恰當?shù)慕鉀Q方法。
三、 誤因分析
筆者分別從母語影響、中日語言習慣不同影響、中日文化差異影響、受到母語知識欠缺和教材解釋說明缺陷影響、日本人日語誤用影響,這幾方面對中國日語學習者出現(xiàn)常見錯誤原因進行闡述。
1. 受到母語的影響。由于中文與日文有很多相同之處,所以中國日語學習者在學習時經常會受到母語的錯誤引導。
例①:日文:黒板の上に字が書いてある。 ×
黒板に字が書いてある。
中文:黑板上寫著字。
如例①中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中文中習慣用“……上”來表示賓語所處的狀態(tài),而在日語句子中卻并非如此。上述例子中「黒板の上」中的「の上」的使用就使語句變得很不自然。學習者對于“の上”的這種偏愛并非偶然,這是由于母語漢語和目標語日語性質特點不同所致,因此上述錯誤出現(xiàn)便是受到了母語定勢思維的影響。
2. 受到對中日語言習慣不同的影響。由于語言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中日語言表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對于以中文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來說,受語言習慣和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對日語語言知識的欠缺,導致使用的錯誤。
例②:中文:你到了大連之后給我打電話。
日文:大連についたら、電話をください。
例③:中文:課程下午兩點結束。
日文:授業(yè)は午後二時 まで終わります。 ×
授業(yè)は午後二時に終わります。
上述例②中,中文與日文的語義相同,但是中文中的兩個動詞“到大連”和“打電話”都是未發(fā)生的事情運用的都是將來語態(tài);而日文中的“ついた”和“ください”分別是過去時態(tài)和現(xiàn)在時態(tài)。雖然相同的意思但是語態(tài)卻完全不同。漢語中我們經常會用“到……結束”的句型來表達時間的截止點,而這一句型在日語中卻體現(xiàn)為“……まで”,但是在例③中雖然在語義方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句型表達方面卻不能代替使用。以上兩點就是受到語言習慣的影響而導致的錯誤使用。
3. 受到中日文化差異的影響。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導致兩個國家的文化具有一定差異性,然而這一差異性在語言上也會有一定的體現(xiàn)。
例④:中文:拋磚引玉
日文:蝦で鯛を釣る
例④中中文與日文意思相同,而由于中國文化屬于大陸文化,所以使用的是“磚”和“玉”;而日本文化屬于海洋文化,所以使用的是“蝦”和“鯛”。這一點就是受到了中日兩國文化的影響。
4. 受到母語知識欠缺和教材解釋說明缺陷的影響。作為中國日語學習者,我們經常會用母語漢語思維去想問題,那么學習者自己對母語知識的欠缺很有可能會影響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而導致對日語的誤用。另一方面,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來說,我們所學的日語來自教科書上的“標準”日本語,而這些所謂的標準日本語的編譯者大多數(shù)為中國人,所以這些教材編譯者的理解和解釋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并且編譯者自身語言誤用也會對學習者日語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例⑤:中文:一次性筷子 日文:使い捨ての箸·割り箸
中文:一次性付款 日文:一括払い
例⑥:日文:あかあかとさしつけている夕日、その中で……
中文:在閃閃發(fā)亮的夕陽光線下……×在通紅的(燃燒的)夕陽中……
例⑤中,在漢語都是一次性的情況下,不同的情況日語的翻譯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如果教材的編譯者僅僅把其中某一個在教材中翻譯成“一次性”的話,很容易會讓學習者產生誤解,而導致日語的誤用。例⑥中某教程,表現(xiàn)的是非常明亮貌,譯成“閃閃發(fā)亮”(ぴかぴか顯然強度不夠)。查了字典發(fā)現(xiàn),あかあか【明明】(副)-と、まわりのものが何でもよく見えるほど明るいことを表す。
あかあか【赤赤】(副)-と、赤色(そのもの)であるという感じを與えることを表す。
あかあか在例⑥的原文中,筆者認為并不是「明明」,而是「赤赤」的意思。如果這樣的話,那么編譯者的這一錯誤將會對學習者的理解產生錯誤影響。
5. 受到日本人日語誤用的影響。我們在日語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去學習和模仿日本人說話,而對于以日語為母語的日本人來說,他們使用的也并非都是標準的日語,他們生活中常用的日語也會有許多誤用的情況。我們對日語的誤用也有可能是受到日本人日語誤用的影響。
例⑦:中文:誠實守信是衡量一個人人品好壞的標準。
日文:一番最初 元旦の朝収入が入った 過半數(shù)を超える
例⑦中,中文“誠實守信”是單方面的,而“人品好壞的標準”是雙方面的,前后主語不搭配。應將其改成“是否誠實守信是衡量一個人人品好壞的標準。”這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語法錯誤。而上述日語例子中也是日本人經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用法錯誤,“一番最初、収入が入った”等語義的重復使用也廣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平時所犯的一些錯誤也很有可能是我們對本身母語認知錯誤或者是受到日本人日語誤用而導致的。
四、 對今后研究的啟示
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影響其語言方式,因此想要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就要從其文化入手。
首先,對于日語教材編譯者來說,要多讀中文書籍,多了解中國文化,以便于更加準確地使用中文,以減少語言使用錯誤和自身對文化不理解而對中國日語學習者造成的錯誤影響。
其次,對于中國日語學習者來說,我們應該提升自己母語能力,減少自己對教材理解誤差對日語學習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很少會接觸到日本人常用的日本語。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日語原版書籍、多看一些日劇、多與身邊的日本人進行交流或者可以去日本旅游等多種方式來體驗一下日本社會和日本文化,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也要我們認真地選擇,取其精華,選擇適合自己的并且日語使用正確率高的媒介,避免完全照搬照抄地學習日本人,而導致日語的錯誤使用。
最后,對于日語教育者來說,幫助中國日語學習者來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媒介,并且找出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學生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避免走彎路,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到最地道的日語便顯得格外重要。這一部分也會作為筆者今后研究課題來進行重點研究。
五、 結語
本文從多方面對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的誤用情況加以分析,從母語影響、語言環(huán)境、語言習慣以及每種語言特殊性等問題的諸多方面進行分析,同時也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夠從更多角度對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錯誤案例進行分析和解決,以便中國日語學習者更好地接觸到最地道的日語。
參考文獻:
[1]劉衛(wèi)紅.《日語教科書中的誤用和錯譯分析》[D].遼寧:大連海事大學,2012.
[2]張麟聲著,張佩霞譯.《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常娜.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的誤用的原因分析[J].考試周刊,(67):95-96,2011.
[4]賈小姝.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譯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8)2:70-74,2010.
[5]楊銀平.日語學習者常見的誤用分析[J].語文學刊(5),103-105,2009.
作者簡介:
王雙,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