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有人認為,中小學教師嚴厲的教育、對規(guī)矩的過分強調(diào),導致男生過早地喪失了陽剛之氣,且在學業(yè)和能力上大大落后于身邊的女生,以至于有專家呼吁“拯救男孩”,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李希貴:應該承認,目前校園里男生在學業(yè)和能力上落后于女生的情況確有存在,而且比較普遍,關(guān)于“拯救男孩”的呼吁也不時地見諸媒體,但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卻是復雜的,我們切不可一味地歸因于中小學教師的嚴厲教育或?qū)σ?guī)矩的過分強調(diào)。
首先,我們不能無視不同年齡階段的性別差異。一般而言,女生的行為易受暗示的影響,她們在知識性、技能型的學習中,很容易學會,且準確率較高,而這一點恰恰特別順應當前學校學科教學的主要特征,她們在學科學習和考試成績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可以說是天然的。性別特征的表現(xiàn),普遍地說,這些與后天的教育并無太多的關(guān)聯(lián),而男孩在學齡初期所具有的較強的視覺能力、平衡能力、競爭心態(tài)反而對學科學習沒有太多的幫助。坦率地說,目前我們的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本身相對還是有利于女生的特征,這一點也是大部分專家所承認的,盡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但實際效果卻并不明顯。
當然,學齡初期,女生發(fā)育較早,其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明顯早于男生,也是造成“男不如女”的重要原因。同一年級、同一年齡的孩子,女生顯得特別懂事、早熟,同樣情況下,她們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高于男生,思維能力更加全面、周密。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小學、初中階段,在生理或心理年齡上,總體上女生會比男生早熟一年左右,如果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不能理性地看待這一點,對男生沒有一點特別的等待,就很可能把他們打入后進生的行列,使他們過早地失去若干成長的機會。
所以,男生不如女生更多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是評價制度的偏頗帶來的假象,男生身上的許多特質(zhì)和優(yōu)勢沒有進入我們的考試評價體系,而這些恰恰是未來人生中很重要的品格。
至于男生身上所缺少的陽剛之氣,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xiàn)實問題,但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同樣是復雜多樣的。
不得不承認,我們長期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諸多難題,孩子一出生,風險管理就成為家庭的重要任務,一根獨苗,冒不起任何風險,來不得半點失誤,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重視傳宗接代的文化環(huán)境下,男孩就愈加受到百般呵護。學校教育同樣不敢無視這樣的現(xiàn)實,很長一個時期,學校取消了校外活動,在一些學校取消了稍有風險的體育課,在一些小學里,甚至不允許小學生課間活動,全天候由老師守護在教室里。試想,這樣的環(huán)境怎能讓孩子生長陽剛之氣?即使他們有一點陽剛,也沒有機會表現(xiàn)出來。我想,這樣的情形已不僅影響到男生,連女生身上應有的一些品格也同樣失掉了鍛造的機會。
拯救男孩,確有必要,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客觀上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一個轉(zhuǎn)機,家庭教育中如何給男孩不一樣的成長空間、提供適切的鍛造平臺,此處不再贅述。單從學校教育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學校課程構(gòu)建和教學組織方式上,應該有“性別意識”。應該充分考慮男女生突出的特征,既有一些根據(jù)性別設計的課程,又有一些根據(jù)性別設計的教學方式。同樣是舞蹈課,可否引入一些能夠體現(xiàn)男生陽剛之氣的作品,同樣是體育課,可否有一些男女生分別訓練的項目。
第二,為男生增加更多可以培養(yǎng)抗挫能力和冒險精神的課程和活動。每年的拉練活動,不再男女生同樣的距離和強度,而為男生增加一段路程,甚至讓那些體力超眾的男生背負一些重量,使其承擔更多的壓力和責任。在體育課程的規(guī)劃和設置上,盡量增加一些對抗激烈和冒險性的課程,如攀巖、爬樹、擊劍、飛盤、橄欖球等,讓學生在不斷經(jīng)歷冒險之后形成敢于冒險的品格。當然,在男生中,還要有意開展一些馬拉松、接力賽、跑酷等活動。
第三,應該有男孩的必修作品,培養(yǎng)男子漢的英雄氣慨。讓男生從名人成長的經(jīng)歷中汲取營養(yǎng),特別是一些屢經(jīng)磨難、堅忍不拔、勇敢無畏的英雄人物的電影、傳記作品。
第四,創(chuàng)設失敗的機會,讓男孩在體驗失敗中養(yǎng)成不懼怕失敗的品格。社團組織不配備指導教師,讓他們自主策劃,甚至有意不馬上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有意使其誤入陷阱,短時間的痛苦會讓他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