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利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獙懞米魑?,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材料積累是寫作應走的第一步。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呢?
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生活是作文素材的第一來源。
一、觀察生活。
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梢?,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勇于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獲的就記下來。我們要讓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包括景物、人物及事件。事先要根據需要設計觀察內容,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比如觀察順序、觀察時抓住事物的特點。其次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單調乏味的事物血肉豐盈起來。也可以組織學生外出參觀、游覽、訪問等實踐活動。有意識的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問、多想,豐富素材的積累。
二、知識的積累。
生活是浩瀚的海洋,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親歷親為所有的事情,自然環(huán)境海闊天空,社會生活瞬息萬變,大千世界內容豐富,人們靠直接觀察所獲的材料,只能是鳳毛麟角,必須借助間接觀察大量補充。間接觀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閱讀。閱讀包括課內外,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主要指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驗紛繁,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中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素材。所以,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承受熏陶、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師要提倡鼓勵和指導中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首先要從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開始,主要培養(yǎng)自覺閱讀、動筆閱讀、多形式閱讀的習慣。自覺指興趣濃,千方百計找書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會、哲學經濟、文學藝術廣閱博覽并持之以恒;動筆墨指閱讀過程隨時動筆圈、劃、點、批、摘、記,將書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讀書卡片、筆記,到寫作時,便可自如運用;多形式如粗讀、精讀、詳讀、略讀、泛讀、速讀等均需掌握,并會根據需要和讀物內容決定讀書方式,提高閱讀效果,積累廣泛而又精要的材料?!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筆下生輝,非從閱讀開始不可。
三、寫作經驗的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弊魑牡哪繕耸桥囵B(yǎng)學生譴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當學生有觀察、體驗、積累以后,就是引導學生表達和記錄。養(yǎng)成勤練筆的習慣,可以是日記、周記、隨筆、讀后感等等。一則是鍛煉文筆,二是積累素材。把自己的所做、所看、所聽、所讀、所想,凡是覺得有趣的東西及時的表達出來。要隨時記錄自己思想內心深處的火花,讓學生明白深刻的感受便是作文的最好素材。學校組織足球比賽,我所教的一個班集體,男生們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無奈對手太強踢輸了,運動員們竟然全哭了。此情此景,令人感動,我借機讓全體同學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們將當時的場景和內心感受再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樣,既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又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既能促進學生細心觀察、用心體驗,又大大地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毋須置疑,作文材料積累的途徑千條萬條。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只要為學生作文積累搭建展示的舞臺,那么作文的內容必定豐盈,表達感情必定真實,矯揉造作的作文必定會減少,結果定是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一篇篇言之有物、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就會誕生。
在指導學生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進行廣泛的采擷的時候,我們堅信:擁有豐富的“米”,還愁做不出可口的“炊飯”?有了豐富的水源,還匯不成滔滔江河?當擁有了豐富的作文基礎材料,何愁建筑不起雄偉的作文大廈?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郭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