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地方特色資源;視頻專題片;資源建設;公共圖書館
摘要:視頻資源專題片建設已成為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點,文章介紹了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專題片建設的現狀,分析了視頻資源專題片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以期提高公共圖書館攝制視頻專題片的水平,并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8)04-0018-03
隨著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逐步推廣,特色文化視頻專題片建設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工作的重點和亮點。各省公共圖書館根據本省特色資源和攝制能力積極參與共享工程地方資源建設項目,共享工程視頻專題片項目的大力實施也極大地推動了省級公共圖書館視頻專題片資源的建設,制作出很多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內涵的優(yōu)秀資源,同時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視頻攝制專業(yè)人員,視頻資源建設呈現快速發(fā)展的趨勢。
1我國公共圖書館視頻專題片建設現狀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建設一般由省級圖書館或省級分中心完成,有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由于硬件設施和技術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單獨承擔視頻資源項目的建設。即使是省級公共圖書館,由于各省之間的差異及各公共圖書館投入拍攝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不同,取得的視頻資源成果也各不相同。
湖南圖書館的視頻資源建設起步較早,自2008年開始進行“口述歷史”專題視頻資源建設?!翱谑鰵v史”作為一種搜集歷史資料的途徑,由訪問者通過文字、聲音或影像等形式對歷史資料加以記錄,由口述者和采訪者共同完成。湖南圖書館的國民“口述歷史”團隊陸續(xù)開展了《尋訪湖南抗戰(zhàn)老兵》《市井記憶·長沙潮宗街》等專題視頻的拍攝活動,采用自主建設方式,推出《湖南抗戰(zhàn)老兵口述錄》系列專題片、《老家》系列專題片等,把“口述歷史”資源作為該館視頻專題片拍攝的重點工作,使視頻資源建設更具特色性與時代性。同時,湖南圖書館還與社會機構聯合,共同攝制完成了《湖南地下黨人》《湖南戲劇名家》《一城一街》等系列專題片,在2014年度的共享工程項目中共提交專題片91集,容量6TB。
山東省圖書館的視頻資源建設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和積累,軟硬件實力不斷增強,完成了一批優(yōu)秀的資源建設項目,包括《齊魯民俗文化之旅》《山東地方戲攬萃》《話說魯菜》等。山東省圖書館視頻資源建設采取自主建設方式,從項目策劃、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包裝,均自主完成,共完成了近25,000分鐘的視頻攝制工作,擁有所有資源的完全自主版權。
南京圖書館作為共享工程江蘇省分中心的實施單位,從2007年起開始籌備攝制視頻專題片,配備視頻硬軟件設備,組建專業(yè)攝制隊伍,在視頻資源建設上采用自主拍攝模式,攝制完成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名人故居》《江蘇特色博物館》等5部系列專題片,積累了豐富的視頻拍攝經驗及原生視頻資源。
河北省圖書館的視頻資源建設自2003年啟動,依托本省特色文化資源,建成了一批具有燕趙文化特色的視頻資源數據庫,包括“燕趙文化名人數據庫”“河北精品雜技數據庫”“河北梆子數據庫”“燕趙十三梅數據庫”“河北地方戲曲資源數據庫”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2公共圖書館攝制視頻專題片的實踐
2.1選題與策劃
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中心和國家數字圖書館要求賈武:全媒體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原創(chuàng)視頻專題片建設各公共圖書館申報的視頻資源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近年來,各公共圖書館根據項目立項的具體要求,結合本館館藏優(yōu)勢,在選題與策劃上都緊緊圍繞地方特色文化、紅色歷史文化、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等專題開展特色視頻資源建設。如:湖南圖書館從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湖南地方戲劇人手,自主拍攝了《湖南戲劇名家》之《岳陽地方戲劇》《鳳凰地方戲劇》等系列專題片,將人物訪談、實地拍攝和歷史文獻資料結合起來,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以電視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記錄了湖南地方戲劇的獨特魅力,展示了湖南地方戲劇的文化傳承。湖北省圖書館以荊楚文化為重點,自主拍攝具有荊楚特色的系列專題片《荊楚名勝》,包括“名人文化”“巴土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山水文化”等內容,已制作完成37集,每集時長25分鐘。青海省圖書館自2013年起,與青海省有關部門共同組織拍攝“三江源文化數據庫”之《熱貢藝術》系列專題片,《熱貢藝術》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片計劃拍攝24部,共388集,分三期完成,內容包括唐卡、雕塑、堆繡、壁畫、木雕、石刻等藝術專題。南京圖書館以江蘇著名的紅色革命建設場館為拍攝背景,包括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等20個紅色紀念館,通過采訪老戰(zhàn)士、專家學者、烈士子女等,攝制完成了20集系列專題片《江蘇紅色之旅》,形成了豐富的視頻資料。
2.2資源類型的選擇
2.2.1公益講座。隨著各級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進一步拓寬和延伸,公益講座在各省、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中日益普及。利用現有的公益講座,采用成本較低的自主拍攝模式拍攝視頻,是目前公共圖書館普遍采取的視頻資源開發(fā)形式。如:湖南圖書館的“湘圖講壇”堅持舉辦各類公益講座已20多年。湖南圖書館將這些講座錄制、編輯后作為自主拍攝的公開課資源在其官網發(fā)布,并在2016年向共享工程管理中心提交了96集。金陵圖書館的“金圖講壇”是南京地區(qū)乃至全國圖書館界公認的面向社會大眾創(chuàng)辦最早的公益性文化講壇,包括《名家講座》《文化南京》《名師輔導》等十幾個系列,“金圖講壇”的相關視頻資源在南京共享工程資源平臺發(fā)布。湖北省圖書館除公益講座“長江講壇”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講座服務外,還于2016年4月掛牌成立了“全國講座資料中心”,集中展示全國公共圖書館的講座文獻資料,并搭建網絡平臺實現講座資源共享。
2.2.2電視文化系列專題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及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開展了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拍攝和制作工作。如:湖南圖書館依托本省特色資源拍攝視頻系列專題片,選取湖南具有代表性的古村古鎮(zhèn)、紅色故居及湖南地方戲劇領域代表性人物,拍攝制作了《一城一街》(16集)、《地下功勛——湖南地下黨人足跡》(20集)、《湖南少數民族風情系列》之侗族、白族(20集)等系列專題片。山東省圖書館結合山東的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確立了以《山東民間文化系列》《山東地域歷史文化系列》《山東紅色文化系列》《山東海疆文化系列》為主題的系列專題片。南京圖書館自2007年啟動《江蘇名人故居》《古民居搶救保護工程》等系列專題片的拍攝工作,共攝制完成20集。
3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3.1資源的選題策劃問題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視頻資源建設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資源的選題與策劃。目前,各省公共圖書館在拍攝文化專題片時,通常都是結合本省的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價值內涵,選取具有特色文化價值的資源作為選題切入點,并以此搭建資源建設的整體架構,規(guī)劃和指導視頻資源拍攝工作。
3.2經費不足的問題
相對于圖書館的傳統業(yè)務,視頻資源建設是一個新的工作領域。公共圖書館進行高質量、高水平的視頻資源建設,無論是項目軟硬件的配置還是項目的前期準備、拍攝素材、后期制作、成品包裝和資源管理,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然各級政府和共享工程管理中心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經費不足仍是目前各公共圖書館面臨的主要問題。
3.3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制作特色文化視頻資源,不僅需要集合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還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攝制團隊。因此,如何培養(yǎng)一個高效的攝制團隊,充分發(fā)揮團隊效能,是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建設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在專業(yè)技術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公共圖書館應加強館員在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化技術、視頻制作技術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另外,視頻拍攝工作需要經常出差,且經常一人身兼數職,公共圖書館應加強樹立拍攝人員愛崗敬業(yè)、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使拍攝團隊對記錄和傳播地方優(yōu)秀文化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
3.4資源宣傳的不足
各省級公共圖書館在視頻資源建設中都存在“重建輕用”的現象,雖然建設了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優(yōu)秀視頻專題片,卻很少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廣,使優(yōu)秀資源的利用率不高、關注度不夠,這也是一個亟待公共圖書館解決的問題。有的公共圖書館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專門設置了數字資源宣傳推廣崗位,實行專人專崗負責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湖南圖書館的“走近經典戲韻三湘——湖南地方戲劇知識進校園”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每場講座活動都以視頻專題片的形式在湖南地方戲劇網、騰訊視頻進行手機全程同步直播,較好地提升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4對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4.1確定視頻資源的選題方向
地方特色與史料價值成為公共圖書館拍攝視頻專題片的重要標準。公共圖書館拍攝視頻專題片要根據共享工程管理中心每年向省分中心下達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地方資源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申報立項,結合本省的特色資源和本館的攝制能力,合理確定視頻資源的選題方向。同時,公共圖書館各專題講座和公益講座的選題策劃也應具有獨特性和地方性,視頻拍攝組可以和負責專題講座的部門共同策劃視頻選題,使文化視頻專題片的拍攝在基于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基礎上能更好地保留地域文化特征。
4.2建立可持續(xù)的資金支持體系
公共圖書館的視頻資源建設是一項資金投入較高的項目,購置視頻攝錄器材及視頻后期編輯制作等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不同的拍攝模式也影響拍攝成本的高低。另外,視頻資源的長期存儲也需要資金支持,以確保視頻資源能得到長期有效的利用。公共圖書館可以嘗試新的資金籌措方式,如與當地電視臺合作,建立可持續(xù)的資金支持體系。
4.3建立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公共圖書館需要建立一支團結協作及專業(yè)技術水平較高的攝制團隊保障視頻資源的順利拍攝。首先,在人員方面,公共圖書館可在圖書館學科背景下招募具備傳媒專業(yè)背景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確保視頻專題片拍攝形式上的專業(yè)與創(chuàng)新。其次,為了提高拍攝團隊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拍攝及制作能力,同時提高公共圖書館攝制文化類專題片的策劃組織能力,公共圖書館可邀請當地電視臺的資深導演、設備調制專家及民俗專家,對本館的拍攝團隊進行理論指導和實踐培訓。同時,公共圖書館也可適當招募志愿者,對其進行培訓,讓他們參與各項拍攝工作,這也是對拍攝隊伍進行有效補充的一種方式。
4.4建立數字資源宣傳推廣團隊
近年來,各公共圖書館在視頻資源專題片的建設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制作了很多經典、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專題片,既充實了館藏資源,又加速推廣了地方特色文化。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專題片的建設成果,借助本館特色數字資源宣傳推廣團隊,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絡,向廣大用戶提供服務,使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得到進一步宣傳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