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金線,趙小鳥,劉芳梅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鄭州4500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被稱為女性第二大惡性腫瘤[1]。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患者就診時往往病情已發(fā)展至晚期,難以根治,預后較差,生存率較低。近年來,隨著對宮頸癌認識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宮頸癌篩查技術的普及及廣泛開展,使宮頸癌得以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根治性手術是治療宮頸癌的最佳方式,療效滿意[2]。自1992年首例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術開展以來,微創(chuàng)觀念不斷深入,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提高,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的推崇及首選。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4例早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4例早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為宮頸癌;②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xiàn)IGO)分期為Ⅰ~ⅡA期;③一般狀況良好,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具有宮頸癌放化療及手術治療史的患者;②FIGO分期為ⅡA期以上的患者;③合并泌尿系統(tǒng)疾病,排尿、排便異常的患者;④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52)和對照組(n=52),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對照組患者行開腹宮頸癌根治術。觀察組患者52例,年齡38~69歲,平均(51.2±8.9)歲;FIGO分期:ⅠB1期31例,ⅠB2期16例,ⅡA1期5例;病理類型:鱗癌46例,腺癌4例,腺鱗癌2例。對照組患者52例,年齡38~69歲,平均(53.2±9.4)歲;FIGO分期:ⅠB1期30例,ⅠB2期18例,ⅡA1期4例;病理類型:鱗癌44例,腺癌5例,腺鱗癌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FIGO分期及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術前均完善相關檢驗及檢查,常規(guī)進行陰道及腸道準備。觀察組:患者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經(jīng)臍部建立CO2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于麥氏點、反麥氏點、左側臍水平鎖骨中線交點作0.5 cm切口,置入Trocar;經(jīng)陰道放置舉宮器;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保留卵巢功能;充分暴露髂血管、卵巢動靜脈、輸尿管,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充分下推膀胱及直腸,依次離斷雙側子宮圓韌帶、子宮動靜脈、膀胱宮頸韌帶、骶韌帶、主韌帶,于陰道前穹隆下3 cm行陰道環(huán)形切除。取出子宮后,縫合關閉陰道殘端。對照組:按照標準手術方式進行宮頸癌根治術。術后依據(jù)病理結果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不良病理類型、陰道或宮旁切緣陽性、脈管癌栓、淋巴結轉移等,分別給予補充放療和(或)化療。兩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guī)抗感染、對癥及支持治療,積極預防和處理并發(fā)癥。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隨訪8~60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局部復發(fā)率和累積生存率。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指標的比較(x-± s)
兩組患者輸尿管損傷、膀胱損傷、腸道損傷、血管損傷、尿潴留、傷口愈合不良、盆腔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n(%)]
兩組患者均隨訪8~60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局部復發(fā)率為3.8%(2/52),低于對照組的5.8%(3/52),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死亡12例,累積生存率為76.9%(40/52);對照組患者死亡15例,累積生存率為71.2%(37/52)。兩組患者的累積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的生存曲線
宮頸癌在中國發(fā)病率較高,中國每年新增宮頸癌患者10萬人左右,約占全世界新發(fā)病例總數(shù)的1/5[3]。臨床中治療宮頸癌的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綜合治療,但晚期宮頸癌預后較差,生存率較低[4-6]。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宮頸細胞學技術的普及和宮頸癌篩查的普遍開展,為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提供了契機。研究報道,宮頸癌FIGO分期Ⅰ~ⅡA期為早期,手術治療可取得明確療效[7]。
對于早期宮頸癌,傳統(tǒng)治療方式是開腹宮頸癌根治術,此手術方式經(jīng)過臨床長期實踐,技術成熟,臨床醫(yī)師可對手術風險和并發(fā)癥進行迅速反應和處理,但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影響美觀。腹腔鏡技術的誕生及發(fā)展給早期宮頸癌的治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自首例腹腔鏡宮頸癌手術開始,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了25年歷史[8]。
相較于開腹宮頸癌根治術,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手術切口較小,對腹壁神經(jīng)血管損傷小,術后疼痛輕、愈合快,且疤痕小而美觀;②腹腔鏡可對手術術野進行放大處理,視野較直視下更清晰,能發(fā)現(xiàn)細微病變,尤其是在盆腔淋巴結清掃時更加細致徹底,這是宮頸癌根治術的關鍵之一[9-10];③腹腔鏡下操作可最大程度地減輕對胃腸道器官的影響,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11];④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炎性反應輕,術后機體恢復快,可大大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12];⑤腹腔鏡下手術可減輕對血管的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且采用超聲刀和雙極電凝,解剖更精細,止血更徹底,機體失血量更少。但腹腔鏡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腹腔鏡手術對于術者的能力要求較高,不僅需要扎實的解剖學基礎、豐富的婦科手術經(jīng)驗,同時還需要有高超的腹腔鏡操作技術;②由于腹腔鏡技術是二維圖像,相較于直視下的開腹手術,要求術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空間構想能力;③腹腔鏡技術的人才培養(yǎng)周期較長,且對設備要求較高;④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費用較高。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腹腔鏡技術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輸尿管損傷、膀胱損傷、腸道損傷、血管損傷、尿潴留、傷口愈合不良、盆腔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有資料表明,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可以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13],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本研究的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局部復發(fā)率和累積生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并不會增加局部復發(fā)率,也不會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可縮短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機體創(chuàng)傷,且不增加局部復發(fā)率,未降低遠期生存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在臨床中廣泛開展。
[1]張玲玲,李大可,榮慧,等.經(jīng)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臨床對比[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2):204-206.
[2]Lampé R,Póka R.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radical hysterectomi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J].Orv Hetil,2017,158(36):1403-1409.
[3]李水云,曾勇梅,吳萍,等.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早期宮頸癌近期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4,20(7):1086-1088;1089.
[4]Kanao H,Aoki Y,Kato K,et al.Total laparoscopic resection surgery for a cervical carcinoma that recurred in the pelvic sidewall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7,24(6):899-900.
[5]權麗麗,曲麗霞,張志萍,等.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對比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4,36(19):2939-2941.
[6]Saadi J,Minig L,Noll F,et al.Four surgical approaches to cervical excision dur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trachelectomy for early cervical cancer[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7,24(5):869-875.
[7]金晶,王燕,黃燕明,等.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60例近期療效分析[J].現(xiàn)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15,7(6):345-349.
[8]賀紅英,陽志軍,曾定元,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比較[J].中華腫瘤雜志,2017,39(6):458-466.
[9]宋豐杰,劉文杰,劉凌玉,等.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及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比較[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3):371-373.
[10]He HY,Yang ZJ,Zeng DY,et al.Comparison of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for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2017,39(6):458-466.
[11]Brucker SY,Ulrich UA.Surgical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Oncol Res Treat,2016,39(9):508-514.
[12]王雅芹,孫立新.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6):899-901.
[13]郄朝雍,任書賢,馬志軍,等.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