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武
一、項目特點
目前冬季奧運會設有7個大項、15個分項、98個小項,大致可以分為冰上運動和滑雪運動,其中冰上運動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等;雪上運動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臺滑雪、現(xiàn)代冬季兩項、北歐兩項、多項滑雪、軍事滑雪、雪橇運動等[1]。
冬季運動不同項目的速度、耐力、技術要求差異較大,這種差異決定了各單項能量代謝以及營養(yǎng)需求各不不同。如,短道速滑要求運動員擁有最快的速度,因此可以歸類為體能主導速度耐力項目,無氧代謝是該項目的主要代謝供能方式,該項目的訓練多以短時間高強度間歇訓練為主,高強度訓練主要特點是機體糖原消耗迅速,導致機體能源物質(zhì)耗竭,另外代謝產(chǎn)物堆積以及機械應力還會造成肌纖維損傷、紅細胞破損、免疫低下等問題[2]。冰球運動、花樣滑冰、高山滑雪、雪橇運動對運動員的技術、力量、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技巧和心理素質(zhì)要求較高,代謝類型以無氧代謝和有氧代謝為主的混合代謝類型為主要特點,此類項目的運動員具有機體承受較大負荷,能量物質(zhì)消耗迅速、中樞疲勞產(chǎn)生較快等特點[3]。越野滑雪和軍事滑雪等項目比賽主要特點是長距離,運動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有氧耐力素質(zhì),代謝類型以有氧代謝為主,訓練比賽中的運動員可能面臨的問題為:能量物質(zhì)迅速消耗導致能量物質(zhì)儲存不足;代謝產(chǎn)物的堆積導致的中樞以及外周疲勞;水、維生素、礦物質(zhì)的流失過多導致機體脫水、肌肉痙攣等現(xiàn)象。
二、冬季運動項目的營養(yǎng)需求特點
1.訓練比賽的能量攝入特點。冬季項目運動員需要在寒冷環(huán)境中訓練,受到低溫寒冷環(huán)境以及運動訓練的雙重刺激,能量消耗巨大,因此,運動員的膳食應保證充足的能量供應,但運動員的食欲因寒冷刺激會受到較大的抑制,因此運動員膳食攝入要選擇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對于冬季項目的能量攝入推薦值為27~55MJ/kg/day,其中碳水化合物每天的攝入量為7~12g/kg[4-5]。冬季項目運動員的力量素質(zhì)也是限制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運動員為保證良好的肌肉力量水平必須攝入充足的蛋白質(zhì),推薦每天的攝入量為1.2~1.6g/kg,補充的形式以膳食補充為主,營養(yǎng)品補充為輔。對于蛋白質(zhì)攝入的要求較為嚴格,如果隊員食欲偏差,建議推薦隊員服用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粉的最佳服用時間為運動后30min以內(nèi),服用量為30g/day。脂肪是機體主要的儲存能量的物質(zhì),合理的體脂百分比是運動員提高運動表現(xiàn)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運動員的合理脂肪含量8.6%±1.9%,運動員每天的脂肪攝入推薦值為0.8~1.5g/kg。另外短道速滑項目運動員要著重發(fā)展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供能能力。因此營養(yǎng)補充可以適當加入肌酸,肌酸的推薦攝入量為3~5g/day,注意服用肌酸后要增加飲水。
2.訓練比賽中的營養(yǎng)補充。冬季項目運動員在如何正確補液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表現(xiàn)為訓練和比賽時感到口渴才喝水,此時機體已經(jīng)達到2%以上的脫水狀態(tài)。冬季項目的特點為訓練環(huán)境溫度很低,但運動員在運動中會出現(xiàn)體溫升高而導致排汗量升高,引起脫水及體內(nèi)維生素以及電解質(zhì)的流失。電解質(zhì)的流失會導致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傳遞出現(xiàn)障礙,導致肌肉力量下降、控制能力下降從而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因此,訓練和比賽中補液不僅要維持機體良好的水合狀態(tài),還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推薦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比賽前準備一杯康比特牌維生素礦物質(zhì)泡騰片飲料,訓練中每隔15~20min飲用200ml。
冬季項目運動員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能量供應主要來源于機體儲存的糖的分解代謝。體內(nèi)糖的儲備非常有限,如,冰球、越野滑雪等項目,能量消耗是安靜狀態(tài)的10倍之上,訓練過程中可能因能量供應不足而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影響訓練比賽,因此必須注意運動訓練中補糖。研究表明,補充低聚糖可以避免血糖的過度波動,增加機體糖原儲備,提高運動能力,推薦使用低聚糖固體運動飲料,運動訓練前將1袋低聚糖溶于500ml水中,分別在運動前、中、后飲用。
3.訓練比賽后的營養(yǎng)補充。運動員訓練以及比賽過程中不僅僅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質(zhì),還會有大量的代謝產(chǎn)物堆積,另外機械應力還會造成一部分肌纖維的微細損傷,而且運動員訓練比賽的特點需要運動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快速恢復,因此訓練和頻繁比賽中快速恢復成為影響運動員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6]。促進恢復最首要的任務是促進糖原的恢復和體液平衡。因此比賽后或者訓練后適量加餐和補液是非常重要的,盡量在訓練比賽后30min之內(nèi)攝入。
參考文獻:
[1]徐剛.新時期我國冬季運動項目的競技發(fā)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9):119-125,131.
[2]李靜,馮玉蓉.女子速滑運動員理化指標監(jiān)測和營養(yǎng)補充方案的研究[A].第十一屆冬運會論文匯編[C]第十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科學大會.2008:560-563.
[3]蔣強,楊頌,周文.冰球運動員訓練與比賽的營養(yǎng)恢復[J].冰雪運動,2008(4):35-38,45.
[4]陳文紅,振平,王旋,常鳳.我國冬季項目運動員營養(yǎng)配方(標準)及問題研究[A].第十一屆冬運會論文匯編[C].哈爾濱: 第十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科學大會.2008:7-11.
[5]張有明.探討高原訓練下速滑運動員的營養(yǎng)補充[J].當代體育科技,2014(13): 18-19.
[6]項樹清.冰球運動員運動疲勞恢復的途徑[J].冰雪運動,2009(03): 3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