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耕 劉光漪 李凌云
一、品德優(yōu)先,習慣養(yǎng)成
針對體育特長生的自身特點,強化其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體育人的精神時刻鼓舞和激勵他們。體育特長生的第一身份是學生,是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因此,在道德操守和行為習慣上,應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因為運動技能的突出,降低標準和要求,避免由于特長生的一點不足而對自己和周圍同學造成不良的“蝴蝶效應”。
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為他人著想的意識,讓體育特長生明白責任擔當、相互包容的重要性。每名球員都是球隊的一分子,提升個人能力進而增強球隊實力,同時也相互鼓勵促使隊伍提升。從愛隊到愛校,升華到愛國,讓這種精神扎根到體育特長生的生活和學習訓練中。然后,再讓體育特長生將這種優(yōu)秀品質帶入班級中,以期帶動其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教體結合”,齊抓共管
在以“教”為主體的前提下,體育特長生如何找到學習與訓練的平衡點,怎樣科學地把握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校做了以下工作:打消體育特長生與家長的顧慮,一手抓學習,一手抓訓練,兩者并行。在日常的管理中,結合體育特長生實際,為體育特長生把好脈,切實做好思想工作,建立管理檔案,從細節(jié)、點滴入手,以周圍的學習環(huán)境帶動他們,將體育特長生的特長融入到校園體育中,達到和諧共生、彼此雙贏的目的。
(一)溝通與觀察,激勵體育特長生
通過與任課教師溝通,了解體育特長生。教練每周與所帶體育特長生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溝通,既讓相關教師了解到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比賽計劃,也讓教練了解體育特長生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及綜合表現(xiàn),然后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和探討。課余訓練能反映出體育特長生這一時期特定的思想狀態(tài),通過觀察體育特長生的行為,教練及時了解體育特長生的心理,思想上懶惰了,就針對性地講一些他們心中偶像的勵志故事;行為上懶惰了,就問清原因,鼓勵其繼續(xù)努力。
(二)“文武”并重,全面發(fā)展
1.向體育特長生闡明學習與訓練二者緊密聯(lián)系,良好的文化知識是提升訓練和比賽的前提。文化課水平越高,自身的掌控能力越高;對運動原理、人體自身的生理反應、比賽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掌握得越多,賽前狀態(tài)調整、賽中情緒調節(jié)、賽后身體康復把握得越好,學習與訓練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知識的掌握是日后自身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文化知識的積累也是進入高等院校深造的硬性條件,是理想工作的“敲門磚”。要引導體育特長生知道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要將文化學習變成體育特長生的一種內在需求。
(三)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因為體育特長生對文化學習和課余訓練要統(tǒng)籌兼顧,相對其他學生而言,他們的體力和精力要付出更多。而長期訓練和比賽任務又擠占了大量的文化課學習時間,客觀上造成大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文化課程薄弱。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首先給予支持,讓任課教師消除對體育特長生的偏見,避免產生“教與學”的對立沖突。既使他們與普通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的差距,也能讓體育特長生感受到學校的人文關懷,使體育特長生在訓練中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中。
(四)凝心聚力,齊抓共管
體育特長生文化成績的提高,靠教練員的“一廂情愿”或文化課教師單一管理是很難達成的。學校領導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和文化學習擺在了同等高度。教練、任課教師的業(yè)績考核與學生的文化成績休戚相關,實行“三維一體”的掛鉤管理,并與家長緊密配合,多管齊下;任課教師要逐一了解體育特長生的文化基礎,為他們建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奮斗目標;教練員眼光要放長遠,為學生將來的升學、就業(yè)制訂目標。同時與家長深入溝通,消除心理顧慮,按照將家長請進來、教練走出去的方針,加強家校配合,共同促進體育特長生的健康成長。
(五)制訂目標,正確引導
體育特長生在好勝心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學校通過邀請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專家給學生以正面的鼓勵和引導,將這種心態(tài)以正確的方式延伸到學習、訓練比賽中,促進隊伍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
三、“教體結合”培養(yǎng)理念
“教體結合”的最終目標是育人,其涵蓋著2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要將體育精神融入校園,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二是學校需要培養(yǎng)出具有高學歷、高素質學生運動員。只有達到這2個條件,才回歸“教體結合”初衷。
1.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不可或缺。實施“教體結合”,應當轉變思想意識,從單一的“成才”轉變?yōu)椤俺扇恕保泽w育文化傳播為入手點,以體育特長生融入群體教育為抓手,做到以點帶面,豐富多彩地開展校園體育活動,而非純競技體育。
2.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所有的體育比賽都有明確的競賽規(guī)章制度,參與者須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展示自我。這種切身體會的影響遠大于教練員在課堂中的說教。
3.團隊合作的精神。團隊合作的項目,個人能力的相加一定要實現(xiàn)1+1>2的效果才能最終取得勝利,這就要求參與者具有自我奉獻的精神,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擔當。
4.體育的更快、更高、更強的理念,能最直接地體現(xiàn)人類奮進向上的精神。要求體育特長生:在賽場上全力挑戰(zhàn)自我;在學習中發(fā)展和利用自己的潛能,力盡所能取得理想成績。
體育特長生的培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體育主管部門、校領導、任課教師共同的關心,幫助其成長,以達到體育特長生即便無法站到奧運會領獎臺也能順利成長的目的,發(fā)展其一專多能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