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寫道,韓國的總統(tǒng)史已形成一個不光彩的公式:卸任—嫌犯。韓國歷任總統(tǒng)無好下場的秘密,隱藏在韓國不健康的政商關系中,隱藏在帝王般總統(tǒng)的制度設計中,也隱藏在源遠流長的“家臣”和“心腹”文化中。
樸槿惠“親信門”的判決還未下達,她的前任李明博已經(jīng)大禍臨頭。目前,他面臨20項罪名指控,受賄的金額高達110億韓元(約合6500萬人民幣),最高刑期為終身監(jiān)禁。
連續(xù)三任前總統(tǒng)先后被檢方傳喚的政治“公式”令韓媒直呼“不光彩”,此番被傳喚的李明博也表示:“希望我是最后一位被起訴的韓國前總統(tǒng)?!贝饲袄蠲鞑┮恢北徽J為是韓國歷任總統(tǒng)里面唯一一個能全身而退的,但這個紀錄迄今為止只保持了5年。
以親信和家人為紐帶的貪腐圈
在李明博2008年到2013年的總統(tǒng)任期里,他的兄長、曾經(jīng)擔任國會副議長的李相得就因為收受賄賂而被判刑,但這件事情當時沒有延燒到李明博身上。除此之外,李明博也卷入了其他多件瀆職和貪腐事件中,但由于查無實據(jù),最終都不了了之。2013年2月,李明博平安完成任期,交棒給了樸槿惠。
樸槿惠和李明博屬于同一陣營,因此對重查李明博的呼聲一直置之不理。然而,文在寅的上臺幾乎就注定了李明博的在劫難逃。因為文在寅和李明博不僅屬于對立的陣營,而且文在寅的好友、前總統(tǒng)盧武鉉正是在后任李明博任內(nèi)跳崖自殺的。
然而,真正把李明博送上嫌疑人位置的,還是韓國檢方披露的那些事由:李明博涉嫌在任職總統(tǒng)期間指使親信、前青瓦臺總務企劃官金伯駿收受國家情報院賄賂,用于總統(tǒng)夫人金潤玉訪美期間的開銷;涉嫌實際掌控汽車零件公司大世,并利用職權優(yōu)先幫助大世追回投資資金;涉嫌讓三星電子代付大世高達數(shù)十億韓元的訴訟費,換取李明博特赦當時被關押在牢的三星掌門人李健熙。
而在這幾宗案件中,關鍵當事人除了李明博本人,就是他的親信和家人:收受賄賂的金伯駿與李明博有超過40年的交情,被稱為李明博的“管家”;使用賄賂的是李明博的妻子金潤玉;卷入大世公司案的則包括李明博之子李時炯、長兄李相恩、李相恩之子李東炯、李明博妻弟金載和李明博大女婿、三星電子專務李尚柱等。
如果檢方指控屬實的話,李明博應該是建立起了一個以親信和家人為紐帶的貪腐圈。
11任韓國總統(tǒng)都無好下場
1948年獨立后的全部11任韓國總統(tǒng)都無好下場,如果細細追究導致他們結局凄慘的歷程,就會發(fā)現(xiàn)1980年代開始的民主化是一個分水嶺:民主化之前的總統(tǒng)要么客死他鄉(xiāng),要么被軍事政變推翻,要么被下屬射殺,下場雖然慘烈,但都沒有被查出經(jīng)濟問題;民主化之后的7任總統(tǒng),從全斗煥、盧泰愚到金泳三、金大中再到盧武鉉、李明博和樸槿惠,全部都涉嫌貪腐,而從首位文人總統(tǒng)金泳三開始,更是無一例外有親信和家人的參與。
金泳三是民主斗士出身,在任期間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反腐法律法規(guī)。但兒子金賢哲的貪腐丑聞卻讓他的一世英名毀于一旦。金賢哲在金泳三執(zhí)政時期被稱作“小總統(tǒng)”,并因為涉腐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捕的現(xiàn)任總統(tǒng)之子。兒子的貪腐,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金泳三的支持率從70%以上暴跌至任職末期的6.1%。
金大中接替金泳三擔任總統(tǒng)后,通過了反腐敗法,建立了韓國獨立反腐敗委員會。但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因為逃稅和受賄等問題被判刑。
繼任的盧武鉉以“沒有違規(guī)和腐敗的世界”為競選口號和終身奮斗目標。誰也沒想到,在盧武鉉下臺不到一年后的2008年12月,泰光實業(yè)總裁樸淵次被韓國檢方調(diào)查,此后供出了一大串行賄對象名單,這其中就包括盧武鉉的夫人、兄長的大女婿、“大內(nèi)總管”和童年玩伴,甚至包括盧武鉉本人。盧武鉉堅稱不知情,并對國民進行了道歉。2009年,盧武鉉在羞憤中跳崖身亡。
不得不仰賴的家臣
韓國總統(tǒng)的集權程度在同類民主國家中非常罕見,但與此同時,總統(tǒng)的孤身奮戰(zhàn)程度,也同樣非常罕見??偨y(tǒng)真正能仰賴和信任的,只剩下了親人和親信。
首先,韓國沒有組織嚴密的現(xiàn)代政黨,隨著利益的變化,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飯。2017年2月8日,為減少身處“親信干政門”漩渦的樸槿惠的牽連,當時的韓國執(zhí)政黨新國家黨宣布將黨名改為“自由韓國黨”。
其次,韓國政治中的地域主義非常嚴重,候選人家鄉(xiāng)的民眾往往是其最堅定、最無條件的支持者,而無論候選人的政綱多么誘人,對立地區(qū)的民眾還是不會投票支持他。韓國大選與其說是黨派之爭,不如說是少數(shù)精英政客“朋友圈”之間的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從一個政治家從政之初開始,在他的周圍就會形成一個以同鄉(xiāng)、同學、同族為主的核心圈子,替他打理政務甚至家事。到了總統(tǒng)層面,就變身為青瓦臺秘書室的室長、首席秘書等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毫不奇怪,當韓國總統(tǒng)的貪腐丑聞被揭發(fā),其中必定有一兩位秘書或親信首當其沖。
大權在握、旁人幾乎無從制約的總統(tǒng)和追隨他多年、無限忠誠又渴望得到回報的“心腹”或“家臣”,以及虎視眈眈的親人,這樣的組合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政治后果可想而知。
可以說,韓國歷任總統(tǒng)無好下場的秘密,隱藏在韓國不健康的政商關系中,隱藏在帝王般總統(tǒng)的制度設計中,也隱藏在源遠流長的“家臣”和“心腹”文化中。這樣的格局,吞噬了一個個有抱負有才華的政治家。
(《南方周末》2018.3.15、新華社2018.3.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