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絮芳
“揚帆出海,滿載而歸?!毕嘈胚@是絕大多數師生們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要想順利完成這個歷史任務,興趣必須先行??鬃佑性疲褐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如此,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才會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積極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導入激趣,點燃學生思維的導火線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誘發(fā)出濃烈的求知欲,學生對知識的探求便水到渠成。
1.巧設懸念,蓄勢激趣
學生對事物探求的興趣往往是從矛盾的沖突和問題的疑點開始的。為此,我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抓住矛盾線索和發(fā)人深思的問題。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扣開他們思維的閘門。例如:教“正比例應用題”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般事件體的高度我們都可以直接測量,但如果要測量大樹、樓房及學校旗桿的高度,我們總不能爬到頂端去量吧。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測量出它們的高度呢?我們學習了新課便知道了。這樣的導入,學生們在腦海里產生了懸念,他們都表現(xiàn)得極為好奇,個個都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聽課。
2.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的第一喜好。因此,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兒童的喜好,以游戲形式導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以學生的座號為例,讓座號能被2整除的同學輪流把號數寫到黑板上,然后問:“黑板上的數有什么特點?”經我這么一問,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地議論起來了,并積極地發(fā)表意見,從而直達新課。
3.故事導入,誘發(fā)興趣
故事人物形象鮮明,事例感人,最容易扣動學生的心弦,從而感染和吸引學生。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需求,以故事導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圓周率的認識”時,在講新課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的故事,使學生認識了這位歷史偉人,因此,他們對圓周率的認識就更為深刻了。
二、實踐激趣,把學與樂融為一體
所謂“實踐出真知”,此乃千古名言。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得非常廣泛。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就得讓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活動。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數學貼近生活。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知識探求的動力,真可謂一箭雙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領會知識,發(fā)展思維。例如,在六年級“利息的計算”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知識比較少,他們對存款中的利率和利息等概念都感到很抽象。因此,我在教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跟家長到附近的銀行或信用社作實際調查,并記錄當時各種利率。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互相交流。因為有了事實作依據,學生們都紛紛發(fā)表意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钴S,接著,我又讓他們根據自己記錄的利率數據進行各種利息的計算。(包括他們在銀行的“小錢柜”的利息)。這樣,又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往了另一個高潮。不但教學效果令人滿意,而且大活躍了學生的身心。
三、直觀激趣,把學與樂連成一線
直觀現(xiàn)象能引起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從感性趨向理性,真正領悟知識的真諦。例如教“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我先讓學生分組做實驗,要求學生先用圓錐容器盛滿水,再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內,然后揭示數一數一共倒了幾次正好裝滿,接著我出思考題: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1/3。反之,圓柱體積與是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接著,我再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然后我依次出問題:(1)求圓錐的體積,就是求出與它等底等高的_______體積的_________。(2)求圓錐體積的必需條件是什么?與求圓柱體積的必需條件是否相同?為什么?通過讓學生思考回答以上問題,再親手操作的實驗與集體歸納公式,他們不但牢固地記憶圓錐的體積公式,而且為“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積”奠定了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只作點撥。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四、競賽激趣,擦出學生愛學數學的火花
我在教學中,常常做到把競爭機制帶進課堂,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沖浪前進。從而使他們產生各種成功的喜悅,擦出學生們愛學數學的火花。例如,在五年級“數的整除”的教學中,我在學生領會了“整除”概念的基礎上,讓他們分組競賽,看哪個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出整除式子最多。在整個競賽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就連平時默不作聲的差生也爭著表現(xiàn)自己。于是我隨即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了他們的成績。透過他們的眼神和微笑,一種成功的自豪感早已寫在一張張可愛的臉上。這正如心理學家蓋滋所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感,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另外,我在應用題的教學和組合圖形面積教學時,也非常注重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圖多解,并評比出最簡便的方法,讓愛動腦筋的學生常常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從小就熱愛數學。
實踐告訴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效率的促進作用真的非常重要。因此,教者應該多渠道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學中有樂,樂中求學”,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活躍學生的身心,拓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