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于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p>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nèi)涵,也是當今幼教改革的大趨勢。正如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在2018年2月26日電視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中所說:“教育發(fā)展和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更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這就需要我們學校、家長和社會攜起手來,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哪一個都不能少。”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家園共育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家庭和幼兒園兩方面必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園互動形成合力。只有家園雙方合作,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強大合力。
自建園以來,幼兒園一直重視家長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家園共育作為新立項課題,在工作中我們注重基于親師關系提升家園共育質量的實踐研究,利用多途徑多渠道開展家園共育工作。以下是我們幼兒園做家園共育的點滴經(jīng)驗。
一、講座推教育
幼兒園重視對家長的培訓與新育兒理念的傳播,幫助家長了解當前學前教育的形勢,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是每學期開學初召開全園家長會,向所有家長介紹幼兒園規(guī)章制度及入園注意事項;每月召開班級小型家長座談會,介紹幼兒在園情況,聽取家長的建議和意見,促進家園積極協(xié)作。
二是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委會,每個月召開一次伙委會,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決策和聽取家長各方面的建議。
三是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科學育兒培訓。例如,聘請首師大李文道教授對家長進行了《幼兒心理發(fā)展及人格培養(yǎng)》講座,讓家長們了解更多有效培養(yǎng)幼兒人格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調(diào)整教育理念。針對大班下學期幼兒退園上學前班現(xiàn)象,安排趙盈老師以《功夫下在入學前 上學路上定平坦》為題,為大班家長進行講座,使大班家長明確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準備,糾正家長拔苗助長的錯誤意識,確保家園教育同步。
二、活動融親情
每月召開一次家長開放活動,使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幼兒在園情況。例如,“迎國慶慶中秋”親子活動、六一親子活動、親子趣味運動會、運河娃游運河、小吃節(jié)、親子朗讀、圖書義賣、半日觀摩等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活動中感受融融親子情,增加家長與幼兒園溝通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同步發(fā)展,增加家長與幼兒園近距離溝通交流的機會。
三、宣傳促溝通
利用多渠道宣傳促溝通。幼兒園建立微信公眾號,內(nèi)容主要是家長學校、園所動態(tài)。園所動態(tài)主要向家長介紹幼兒園舉行的一些活動,家長學校主要是向家長介紹一些育兒指導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利用智慧樹平臺和微信家長群,傳達通知,育兒知識,溫馨提示;通過建立幼兒園網(wǎng)站,更全面的對家長開放,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園的發(fā)展;利用各班的家園共育版塊和對外宣傳欄、信息發(fā)布顯示屏等及時向家長宣傳保教知識和安全常識?,F(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家園共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四、志愿幫提升
讓家長志愿者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安全管理中,在開展節(jié)日教育時,邀請志愿者家長給孩子們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教孩子們包粽子做月餅等;開展區(qū)域活動時,邀請會理發(fā)、會烘焙等有一技之長的家長參與角色區(qū)的活動;邀請家長組建護苗團,與教師志愿者攜手,一起維護幼兒周邊的秩序,為幼兒的安全保駕護航。
五、調(diào)查促完善
落實家長問卷調(diào)查工作,進一步了解家長對學園工作的評價,指導完善工作,爭取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家長問卷滿意率逐年明顯提高。發(fā)現(xiàn)家長在問卷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即使全園僅有一位家長提出了建議,也要認真對待,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發(fā)展方向,從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關系。只有家長、教師與幼兒教育形成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家園共育質量,才能使幼兒全面和諧的健康成長。